首页成语词典海内鼎沸海内鼎沸的故事

海内鼎沸的成语故事


拼音hǎi nèi dǐng fèi

基本解释鼎沸:比喻局势不安定,如同鼎水沸腾。形容天下大乱。

出处《后汉书 袁术传》:“今海内鼎沸,刘氏微弱,吾家四世公辅,百姓所归,欲应天顺民,于诸何如?”


暂未找到成语海内鼎沸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海内鼎沸)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代鼎臣《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一言九鼎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三分鼎立《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三分鼎足《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三牲五鼎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三足鼎立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东洋大海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弄得神魂颠倒,意乱心迷,将前妻昔日恩义,撇向东洋大海。”
东海扬尘晋 葛洪《神仙传 麻姑》:“麻姑自说云:‘接侍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向到蓬莱,水又浅于往者会时略半也,岂将复还为陵陆乎?’方平笑曰:‘圣人皆言海中复扬尘也。’”
东海捞针元 柯丹丘《荆钗记 误讣》:“儿,此生休想同衾枕,要相逢除非东海捞针。”
东海逝波明·刘若愚《酌中志·内府衙门职掌》;“纵有真心为国、束身自好者,恐亦孤掌难鸣也。东海逝波,其奈之何哉!”
东海鲸波高珪《岳坟感赋》诗:“东海鲸波谁可靖,只今惜少岳家军。”
举鼎拔山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举鼎绝脰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举鼎绝膑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义山恩海元·柯丹丘《荆钗记·忆母》:“欣然便周全助路费,召共居,感此义山恩海深难弃。”
义海恩山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四折:“将人的义海恩山,都做了远水遥岑。”
乘桴浮海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九州四海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州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九洲四海唐·卢照邻《登封大酺歌》:“九洲四海常无事,万岁千秋乐未央。”
九鼎一丝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九鼎不足为重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九鼎大吕《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云垂海立唐·杜甫《朝献太清宫赋》:“九天之云下垂,四海之水皆立。凤凰威迟而不去,鲸鱼屈矫以相吸。”
云悲海思《梁书·豫章王综传》:“窥明镜,罢容色,云悲海思徒揜抑。”
云愁海思唐·李白《飞龙引》之一:“骑龙飞上太清家,云愁海思令人嗟。”
五内俱崩清·黄宗羲《书钱美恭寻亲事》:“美闻此言,五内崩裂。”
五内如焚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57回:“而且年来多病,日见衰颓,每念主上,不觉五内如焚。”
五洲四海司马达《魔鬼的笛音》:“五洲四海的人们,都在以不同的眼光和兴趣,注视着中国未来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