溃兵游勇的成语故事
拼音kuì bīng yóu yǒng
基本解释指逃散的士兵。
出处李昌《回忆民先队》:“国民党部队的溃兵游勇,带枪到处抢劫肇事,很影响群众的抗日情绪。”
暂未找到成语溃兵游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溃兵游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勇之夫 | 元·无名氏《连环计》第四折:“我两个无过是一勇之夫,但有出力去处,自当效命,生死不辞。” |
一十八般兵器 | 元 关汉卿《哭存孝》第一折:“你放下一十八般兵器,你抡不动那鞭、简、挝、锤。” |
一夫之勇 | 《三国志·魏志·荀彧传》:“颜良、文丑,一夫之勇耳,可一战而禽也。” |
一游一豫 | 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吾王不游,吾何以休?吾王不豫,吾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 |
一触即溃 | 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一章:“奕山与奕经同样,经过轻举妄动,一触即溃、丧胆、乞降三个程序,结束了浙江军事。” |
一豫一游 | 明·宋濂《阅江楼记》:“存神穆清,与天同体,虽一豫一游,亦可为天下后世法。” |
万夫不当之勇 | 元 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
万夫之勇 | 元·关汉卿《单刀会》第一折:“想关云长但上阵处,凭着他坐下马、手中刀、鞍上将,有万夫不当之勇。” |
上兵伐谋 | |
不战而溃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9回:“孙膑使人挑庞涓之头示之,步军不战而溃。” |
东游西荡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回:“他因没事干管理,东游西荡。” |
东游西逛 | 《人民文学》1978年第2期“‘四人帮’横行时,有些学生基本上不上课,东游西逛,学得‘油腔滑调’。” |
东荡西游 | 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三卷:“焦赞不肯歇息,邀军校乘着月色,东荡西游。”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55回:“两国交兵,不斩来使,我们派个人去是决计不要紧的。” |
丧胆游魂 | 老舍《骆驼祥子》:“祥子在街上丧胆游魂的走,遇见了小马儿的祖父。” |
临难铸兵 | 春秋 齐 晏婴《晏子春秋 杂上二十》:“溺者不问队,迷者不问路。溺而后问队,迷而后问路,譬之犹临难而遽铸兵,临噎而遽掘井,虽速,亦无及已。” |
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宋·陈元靓《事林广记·警世格言》:“义不主财,慈不主兵。” |
乌衣之游 | 《宋书·谢弘微传》:“混风格高峻,少所交纳,唯与族子灵运、瞻、矅、弘微并以文酒赏会。尝共宴处,居在乌衣巷,故谓之乌衣之游,混五言诗所云‘昔为乌衣游,戚戚皆亲侄’者也。” |
买马招兵 | 《再生缘》第三回:“今中既到山中住,少不得,买马招兵尽壮怀。” |
云游天下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77回:“山上有一老僧,法名普静,原是祀水关镇国寺中长老;后因云游天下,来到此处。” |
仁义之兵 |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三十一回:“丞相兴仁义之兵,吊民伐罪,官渡一战,破袁绍百万之众。” |
休兵罢战 | 元 孔文卿《东窗事犯》楔子:“只不过休兵罢战还朝呵,是我暗暗地自思寻。” |
优哉游哉 | 《诗经 小雅 采菽》:“优哉游哉,亦是戾矣。” |
优游不断 | 《汉书 元帝纪赞》:“牵制文义,优游不断。” |
优游卒岁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一年》: 《诗》曰:\'优哉游哉,聊以卒岁。\'” |
优游岁月 | 茅盾《子夜》四:“可惜他这位儿子虽名为‘家驹’,实在还比不上一条‘家狗’,因此早该是退休享福的曾沧海却还不能优游岁月,甚至柴米油盐等等琐细,都得他老人家操一份心。” |
优游涵泳 | 春秋·鲁·孔丘《论语·为政》:“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朱熹集注引胡氏曰:“圣人言此,一以示学者当优游涵泳,不可躐等而进。” |
优游自在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二回:“太平无事,尚可优游自在,一旦有警,早已吓得意乱心慌,等到上头派了下来,更把他急的走头无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