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自食其果自食其果的故事

自食其果的成语故事


拼音zì shí qí guǒ

基本解释自己吃自己种下的恶果。形容自己做坏事;自己受害。

出处茅盾《〈呼兰河传〉序》:“除了因为愚昧保守而自食其果,这些人物的的生活原也悠然自得其乐。


暂未找到成语自食其果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自食其果)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反其道
万变不离其宗徐特立《抗战给我的机会》:“对任何人,无论相识不相识的,总是一套话。言论有系统,万变不离其宗。”
三分天下有其二春秋·鲁·孔丘《论语·泰伯》:“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
三折其肱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旬九食汉·刘向《说苑·立节》:“子思居于卫,缊袍无表,二旬而九食。”晋·陶潜《拟古》诗:“三旬九遇食,十年著一冠。”
三缄其口汉 刘向《说苍 敬慎》:“孔子之周,观于太庙,右陛之侧,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三过其门而不入《孟子·离娄下》:“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
上下其手唐 周矩《为索元礼首按制狱疏》:“微讽动以探其情,所推者必上下其手,希圣旨也。”
不乏其人清 吕留良《与陈执斋书》:“然则如今之篯侯,远近不乏其人。”
不劳而食张东林《古城春色》第二部:“我们掌柜的说,解放了不应当不劳而食。”
不厌其烦宋 袁燮《挈斋集》:“贽之先君,不惮其烦,而帝每不能听。”
不厌其繁明 吕坤《呻吟语》:[天]极精细,色色象象,条分缕析而不厌其繁。”
不厌其详宋 朱熹《答刘公度》:“讲学不厌其详,凡天下事物之理,方册圣贤之言,皆须子细反复究竟。”
不吃烟火食宋·阮阅《诗话总龟前集》卷九引《直方诗话》:“文潜先与李公择辈来予家作长句。后再同东坡来,坡读其诗,叹息云:‘此不是吃烟火食人道底言语。’”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春秋 孔子《论语 泰伯》:“子曰:‘不在其位,不谋其政。’”
不堪其忧《论语·雍也》:“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不安其室《诗经·邺风·凯风·序》:“卫之淫风流行,虽有七子之母,犹不能安其室。”
不得其所汉 荀悦《汉纪 文帝纪论》:“男女有不得其所者,因而相与歌咏,各言其情。”
不得其死先秦 孔子《论语 先进》:“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不得已而求其次曹靖华《叹往昔,独木桥头徘徊无终期!》:“凡事往往不得已而求其次。‘鸿沟’上没有‘桥梁’,只好‘绕道东京’了。”
不打自招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飘饮,在陋巷,人不堪其扰,回出不改其乐。”
不攻自拔《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不攻自破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不敢自专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不由自主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不知其详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44回:“施御史家的事,我也略闻,不知其详。”
不知寝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