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櫜弓戢戈櫜弓戢戈的故事

櫜弓戢戈的成语故事


拼音chǔ gōng jí gē

基本解释亦作“櫜弓戢矢”。《诗·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谓收藏干戈弓矢。后因以“櫜弓戢戈”谓停息战事。

出处《诗经·周颂·时迈》:“载戢干戈,载櫜弓矢。”


暂未找到成语櫜弓戢戈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櫜弓戢戈)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乌焦巴弓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买牛息戈明·何景明《雁门太守行》:“太守下牛,买牛息戈。”
以戈舂黍《荀子·劝学》:“不道礼宪,以《诗》、《书》为之,譬之犹以指测河也,以戈舂黍也,以锥餐壶也,不可以得之矣。”
伤弓之鸟《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俯首戢耳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倒戈卸甲《续传灯录》:“雪峰三上投子,九到洞山,为什么倒戈卸甲?”
倒戈弃甲明·无名氏《杨家将演义》第一卷:“汝若上识天时,下穷人事,倒戈弃甲,束手归命,犹不庙绝血食。”
倒戢干戈汉·荀悦《汉纪·高祖纪二》:“偃革为轩,倒戢干戈,示不复用兵。”
倒持干戈《后汉书·何进传》:“大兵聚会,强者为雄,所谓倒持干戈,授人以柄,功必不成,只为乱阶。”
倒持戈矛《新唐书·陆贽传》:“舍此不务而反为所乘,斯谓倒持戈矛,以鳟授寇者也。”
倒置干戈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殷事已毕,偃革为轩,倒置干戈,覆以虎皮,以示天下不复用兵。”
倒载干戈《礼记·乐记》:“倒载干戈,包之以虎皮……然后天下知武王之不得用兵也。”
偃武息戈《后汉书·公孙述传》:“嚣(隗嚣)不及此时推危乘胜,以争天命,而退欲为西伯之事,尊章句,宾友处士,偃武息戈,卑辞事汉,喟然自以文王复出也。”
偃武櫜兵《北史·高允传》:“偃武櫜兵,唯文是恤。”
偃革倒戈元·刘壎《隐居通议·经史一》:“偃革倒戈,归马放牛,乃灭殷以后事;今楚汉相持,正是兵锋之交,而言及此,曾不顾其为迂,何也?”
克传弓冶《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入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吾室,操吾戈以伐我乎!”
兵戈扰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衍传下》:“遭扰攘之时,值兵革之际。”
兵戈抢攘《金史·粘葛奴甲传》:“时兵戈抢攘,道路不通,奴甲受命,毅然策孤骑。”
兵犹火也,不戢自焚春秋·鲁·左丘明《左传·隐公四年》:“夫兵,犹火也,弗戢,将自焚也。”
前徒倒戈《尚书·武成》:“前徒倒戈,攻于后以北,血流漂杵。”
化干戈为玉帛西汉 刘安《淮南子 原道训》:“昔者夏鲧作三仞之城,诸侯背之,海外有狡心。禹知天下之叛也,乃坏城平池,散财物,焚甲兵,施之以德,海外宾服,四夷纳职,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
卷甲韬戈《资治通鉴·唐高祖武德九年》:“故卷甲韬戈,啖以金帛,彼既得所欲,理当自退。”
反戈一击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吾与杨军反戈击之。”
反戈相向《尚书·武成》:“前徙倒戈,攻于后以北。”
同室操戈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郑玄传》:“康成入我室操吾矛以伐我乎?”
大动干戈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邦分崩离析,而不能守也;而谋动干戈于邦内。”
寝苫枕戈明·刘基《春秋明经·考仲子之宫筑王姬之馆于外》:“以大义言之,则公也方当寝苫枕戈之时,而与仇人主婚姻之礼,不亦悖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