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可敌国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kě dí guó
基本解释敌:匹敌。私人拥有的财富可与国家的资财相匹敌。形容极为富有。
出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8卷:“母银越多,丹头越精。若炼得半合许丹头,富可敌国矣。”
暂未找到成语富可敌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富可敌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敌 | 语出《孟子 梁惠王下》:“夫抚 剑疾视,曰:‘彼恶敢当我哉!’此匹夫之勇,敌一人者也。” |
一发而不可收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国三公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五年》:“一国三公,吾谁适从?” |
一夫当关,万夫莫敌 | 郁达夫《出奔》:“东路北伐先锋队将迫近一夫当关,万夫莫敌的仙霞岭下的时候,1926年的余日剩已无多。” |
一无可取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卢太学诗酒傲王侯》:“心中大怒道:‘原来这俗物,一无可取,都只管来缠帐,几乎错认了。” |
一苇可航 | 《三国志·吴书·贺邵传》:“长江之限,不可久恃,苟我不守,一苇可航也。” |
一虎难敌众犬 | |
一蹴可几 | 梁启超《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第四章第二节:“天下事非一蹴可几者。” |
一蹴可就 | 茅盾《漫谈文艺创作》:“但是,世界观的改造决非一蹴可就,恐怕还有人体会不深。” |
万人之敌 |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关羽等传评》 :“关羽、张飞,皆称万人之敌,为世虎臣。” |
万国来朝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82回:“太平年万国来朝,雍熙世八仙庆寿。” |
万夫莫敌 | 清·吴璿《飞龙全传》第43回:“况其子高怀德勇冠三军,万夫莫敌。” |
三徙成国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因》:“舜一徙成邑,再徙成都,三徙成国。” |
三拳不敌四手 | 马烽《吕梁英雄传》第29回:“人家人多势众,有洋枪洋炮,就凭你们这几个民兵还能顶住?三拳敌不过四手呀!” |
上医医国 | 《国语·晋语八》:“文子曰:‘医及国家乎?’对曰:‘上医医国,其次疾人,固医官也。’” |
不可一世 | 宋 罗大经《鹤林玉露》第15卷:“王荆公少年,不可一世士,独怀刺候濂溪,三及门而三辞焉。” |
不可乡迩 | 《左传·庄公十四年》:“君子曰:‘《商书》所谓“恶之易也,如火之燎于原,不可乡迩,其犹可扑灭”者,其如蔡哀侯乎。’” |
不可以道里计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不可企及 |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不可估量 | 邓小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改善我们的国际环境,提高我国的国际威望,起了不可估量的作用。” |
不可侵犯 | 毛泽东《关于国际新形势对新华日报记者的谈话》:“德国愿意停止反苏,愿意放弃所谓《防共协定》,承认了苏联边疆的不可侵犯。” |
不可偏废 | 宋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前集 山谷下》:“读《庄子》,令人意宽思大,敢作;读《左传》,便使人入法度,不敢容易。二书不可偏废也。” |
不可分割 | 周恩来《对国民党召开“国大”的严正声明》:“政协各项决议,是各党派的临时大宪章,是一个整体而不可分割的。” |
不可动摇 | 鲁迅《而已集·革“首领”》:“虽然这‘北京文艺界’已被徐丹甫先生在《学灯》上指定,隐隐然不可动摇了。” |
不可同年而语 | 汉·贾谊《过秦论》:“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变长挈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 |
不可同日而语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赵策二》:“夫破人之与破于人也,岂可同日而言之哉?” |
不可名状 | 晋 葛洪《神仙记》:“光彩耀目,不可名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