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救亡图存救亡图存的故事

救亡图存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ù wáng tú cún

基本解释拯救祖国的危亡;谋求民族的生存。

出处《鬼谷子 中经》:“圣人所贵道微妙者,诚以其可以转危为安,救亡使存也。”


暂未找到成语救亡图存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救亡图存)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息尚存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死而后已,不亦远乎”宋 朱熹集注:“一息尚存,此志不容少懈,可谓远矣。”
万古长存宋 晁补之《次韵苏门下寄题雪浪石》:“公归廊庙谁得挽,此石万古当长存。”
万年长存周定舫《人民英雄永垂不朽》:“刻着以红星、松柏和旗帜组成的装饰花纹,象征着先烈们的革命精神万年长存,永远照耀着后代。”
三户亡秦《史记·项羽本纪》:“故楚南公曰:‘楚虽三户,亡秦必楚’也。”
不可救疗《左传 襄公二十六年》:“今楚多淫刑,其大夫逃于四方,而为之谋主,以害楚国,不可救疗。”
不可救药《诗经 大雅 板》:“多将熇熇,不可救药。”孔颖达疏:“多行惨酷毒害之恶,熇熇然使恶加于民,不可救止而药治之。”
不存不济金 董解元《西厢记诸宫调》第七卷:“不存不济,香肌瘦损,教俺萦方寸。”
不存芥蒂汉 司马相如《子虚赋》:“吞若云梦者八九于其胸中,曾不蒂芥。”
不此之图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32回:“不此之图,而伐荆州,荆州丰乐之地,国和民顺,未可动摇。”
丧胆亡魂元 秦简夫《赵礼让肥》第二折:“但凡拿住的人呵,见了俺丧胆亡魂,今朝拿住这斯,面不改色。”
主敬存诚语本《易·乾》:“闲邪存其诚。”《礼记·少仪》:“宾客主敬,祭祀主敬。”
亡不待夕
亡不旋跬《新唐书·萧瑀传》:“汉分王子弟,享国四百年。魏晋废之,亡不旋跬。”
亡不旋踵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亡可奈何
亡命之徒《周书 郭彦传》:“亡命之徒,咸从赋役。”
亡国之器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亡国之声《韩非子·十过》:“此亡国之声,不可遂也。”
亡国之社《谷梁传·哀公四年》:“亡国之社,以为庙屏,戒也。”
亡国之音西汉 戴圣《礼记 乐记》:“亡国之音哀以思,其民困。”
亡国大夫《礼记·射义》:“贲军之将、亡国之大夫与为人后者不入,其余皆入。”孔颖达疏:“亡国之大夫者,谓亡君之国,言不忠且无智也。”
亡国奴毛泽东《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现在他们眼看就要当亡国奴了,除了反抗,再没有出路。”
亡国灭种清·严复《论世变之亟》:“故其端起于大夫士之怙私,而其祸可至于亡国灭种,四分五裂,而不可收拾。”
亡国破家汉 桓宽《盐铁论 相刺》:“屈原行吟泽畔,曰:‘安得皋陶而察之!’夫人君莫不欲求贤以自辅,任能以治国,然牵于流说,惑于道谀,是以贤圣蔽掩,而谗佞用事,以此亡国破家,而贤士饥于岩穴也。”
亡国败家战国·邹·孟轲《孟子·离娄上》:“安其危而利其葘,乐其所以亡者。不仁而可与言,则何亡国败家之有?”
亡在旦夕《元史·外夷传一·高丽》:“大军已驻乎心腹,鼎鱼幕燕,亡在旦夕。”
亡戟得矛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离俗》:“亡戟得矛,可以归乎?”
亡猿灾木清·王闿运《<桂阳州志>序》:“覆鹿遗蕉,亡猿灾木,非敌非寇,自倾自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