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尽途穷的成语故事
拼音dào jìn tú qióng
基本解释道、途:路。走到路的尽头。形容无路可走,面临末日。
出处《新五代史 李继岌传》:“继岌徘徊泣下,谓李环曰:‘吾道尽途穷,子当杀我。’”
暂未找到成语道尽途穷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道尽途穷)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 汉 王充《论衡 道虚》:“淮南王学道,招会天下有道之人,倾一国之尊,下道术之士,是以道术之士并会淮南,奇方异术,莫不争出。王遂得道,举家升天,畜产皆仙,犬吠于天上,鸡鸣于云中。” |
一人得道,鸡犬飞升 | 鲁迅《二心集·张资平氏的“小说学”》:“但作者一转方向,则一人得道,鸡犬飞升,何况神仙的遗蜕呢。” |
一反其道 | |
一口吸尽西江水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居士庞蕴》:“待汝一口吸尽西江水,即向汝道。” |
一坐尽倾 |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加。相如不得已,强往,一坐尽倾。”按,《汉书》本传颜师古注:“皆倾慕其风采也。” |
一坐尽惊 | 《三国志·魏志·王粲传》:“粲至,年既幼弱,容状短小,一坐尽惊。” |
一夫得道,九族升天 | 清·刘鹗《老残游记续集》第九回:“我听说一夫得道,九祖升天,那有个九族升天之说吗?” |
一子悟道,九族升天 | 元·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升天’,不要错过了。” |
一子悟道,九族生天 | 元 马致远《黄粱梦》第一折:“你自不知,你不是个做官的,天生下这等道貌,是个神仙中人。常言道:‘一子悟道,九族生天’,不要错过了。” |
一座尽倾 | 西汉·司马迁《史记·司马相如列传》:“临邛令不敢尝食,自往迎相如。相如不得已,强住,一座尽倾。” |
一座尽惊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少君及言与人大夫游猎处,老人为儿时识其家处,一座尽惊。” |
一穷二白 | 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
一网尽扫 | |
一网打尽 | 宋 魏泰《东轩笔录》第四卷:“聊为相公一网打尽。” |
一览而尽 |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
一言难尽 | 《京本通俗小说 志诚张主管》:“张主管道:‘小夫人如何在这里?’夫人道:‘一言难尽’。” |
一语道破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但这位姑娘,可不是一句话了事的人,此刻要一语道破,必弄到满盘皆空。” |
一饮而尽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鸨儿只道他敬客,却自家一饮而尽。” |
不到乌江不尽头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九卷:“政如下棋的较胜争强,眼红喉急,分明似孙庞斗智,赌个你死我活,又如刘项争天下,不到乌江不尽头。” |
不可以道里计 | 章炳麟《东京留学生欢迎会演说辞》:“最有学问的人,就是周秦诸子,比那日本的物茂卿、太宰纯辈,就相去不可以道里计了。” |
不可胜道 | 《史记 太史公自序》:“海外殊俗,重译款塞,请来献见者,不可胜道。” |
不足为外人道 | 晋 陶潜《桃花源记》:“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
不足为道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二卷:“此女棋本下劣,枉得其名,不足为道。” |
不近道理 | 《古今小说 史弘肇龙虎君臣会》:“王保正,您好不近道理!偌大一只狗子,怎地只把三百钱出来?须亏我。” |
世道人心 | 明·袁宏道《李温陵传》:“细心读之,其破的中款之处,大有补于世道人心。” |
世道人情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15回:“虽不敢说历尽甘苦,然世道人情,略略的领悟了些须。” |
世道浇漓 | 鲁迅《随感录·人心很古》:“慷慨激昂的人说:‘世道浇漓,人心不古。’” |
东道主 |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年》:“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