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
词语解释
山西
6万平方公里,人口2530万,省会太原。全省处于黄土高原上,煤炭储量占全国的1/3,铝、铜等亦丰。采煤,采铜、铝、钢铁,电力为该省工业的支柱。晋南为商品粮产区,铁路交通发达,总长有2千多公里。
英shanxi province;
翻译
- 英语 Shanxi province (Shansi) in north China between Hebei and Shaanxi, abbr. 晋 capital Taiyuan 太原
- 德语 Shanxi (chinesische Provinz) (Eig, Geo)
- 法语 Shanxi
引证解释
山的西坡。
引《尔雅·释山》:“山西曰夕阳,山东曰朝阳。”
邵晋涵 正义:“山西暮乃见日,故曰夕阳,山东朝乃见日,故曰朝阳。”战国、秦、汉•时称 崤山、华山 以西地区。又称 关 西。
引《史记·太史公自序》:“萧何 填抚 山 西。”
张守节 正义:“谓 华山 之西也。”
宋•苏辙 《六国论》:“窃怪天下之诸侯,以五倍之地,十倍之众,发愤西向,以攻 山西 千里之 秦,而不免於灭亡。”称 太行山 以西 黄河 以东地区。 隋 末置 山 西 河 东黜陟讨捕大使, 元•置 河 东 山西道 宣慰使司, 明•置 山西行中书省,清•至今皆为 山西省。
国语辞典
山西
省名。参见「山西省」条。
古称华山之西。
引《汉书·卷六九·赵充国等传·赞曰》:「山东出相,山西出将。」
网络解释
山西 (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
山西,简称“晋”,中华人民共和国省级行政区,省会太原市,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东依太行山,西、南依吕梁山、黄河,北依长城,与河北、河南、陕西、内蒙古等省区为界。介于北纬34°34′—40°44′,东经110°14′—114°33′之间,总面积15.67万平方千米,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80%以上。
山西又称“三晋”,古称河东,是中华民族发祥地之一,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三千年,被誉为“华夏文明摇篮”,素有“中国古代文化博物馆”之称。柳宗元称之为“表里山河”。
山西是典型的为黄土广泛覆盖的山地高原,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境内大部分地区海拔在1500米以上。属于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山西省下辖11个地级市,117个县级行政单位。截至2017年,山西省地区生产总值14973.5亿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40557元,按2017年平均汇率计算为6007美元。常住总人口3702.35万人。
山西省现存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2处,位居中国第一,其中,大同云冈石窟、平遥古城、五台山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国保存完好的宋、金以前的地面古建筑物70%以上在山西境内,享有“中国古代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著名的有恒山悬空寺、太原晋祠、芮城永乐宫、解州关帝庙、祁县乔家大院等。
山西是老革命根据地,革命活动遗址和革命文物遍布全省。著名的有八路军总部旧址、黎城黄崖洞八路军兵工厂、文水刘胡兰纪念馆等。
分字解释
※ "山西"的意思解释、山西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
- yī shàng qīng shān biàn huà shēn一上青山便化身
- yī kǒu xī jìn xī jiāng shuǐ一口吸尽西江水
- yī yè mí shān一叶迷山
- yī yè zhàng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 yī mìng guī xī一命归西
- yī zhǐ bì mù,bù jiàn tài shān一指蔽目,不见泰山
- dīng xī lín丁西林
- wàn shòu shān万寿山
- wàn shuǐ qiān shān万水千山
- wàn shí shān万石山
- zhàng rén shān丈人山
- sān gōng shān bēi三公山碑
- sān wēi shān三危山
- sān shān三山
- sān shān èr shuǐ三山二水
- sān shān wǔ yuè三山五岳
- sān shān gǔ三山股
- sān shān gǔ三山骨
- sān zuò tài shān三座大山
- sān shén shān三神山
- sān jiàn dìng tiān shān三箭定天山
- sān xī三西
- shàng dāo shān上刀山
- shàng shān上山
- shàng shān xià xiāng上山下乡
- shàng shān zhuō hǔ,xià hǎi qín lóng上山捉虎,下海擒龙
- shàng shān qín hǔ yì,kāi kǒu gào rén nán上山擒虎易,开口告人难
- shàng xī tiān上西天
- xià shān下山
- bù zhōu shān不周山
- bù xiǎn shān,bù xiǎn shuǐ不显山,不显水
- bù shí lú shān zhēn miàn mù不识庐山真面目
- bù shí tài shān不识泰山
- yǔ shān jù yuán jué jiāo shū与山巨源绝交书
- qiū shān丘山
- cóng shān丛山
- cóng shān jùn lǐng丛山峻岭
- dōng…xī…东…西…
- dōng yī láng tóu xī yī bàng zǐ东一榔头西一棒子
- 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ǎo zhǒu东一筢子西一扫帚
- dōng yī pá zǐ xī yī sào zhǒu东一耙子西一扫帚
- dōng sān xī sì东三西四
- dōng bù zhuó biān,xī bù zháo jì东不着边,西不着际
- dōng dōng xī xī东东西西
- dōng yě bù chéng,xī yě bù jiù东也不成,西也不就
- dōng zuò xī chéng东作西成
- dōng dǎo xī qī东倒西欹
- dōng dǎo xī wāi东倒西歪
- dōng tōu xī mō东偷西摸
- dōng tù xī wū东兔西乌
- dōng chōng xī jué东冲西决
- dōng chōng xī zhuàng东冲西撞
- dōng chōng xī tū东冲西突
- dōng láo xī yàn东劳西燕
- dōng nán yī wèi,xī běi yī hòu东南一尉,西北一候
- dōng yòu bù zhuó,xī yòu bù zhuó东又不着,西又不着
- dōng tǔ shān东土山
- dōng yāng xī gào东央西告
- dōng yāng xī měi东央西浼
- dōng bēn xī xiàng东奔西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