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汉语词典常平仓常平仓的意思
chángpíngcāng

常平仓


拼音cháng píng cāng
注音ㄔㄤˊ ㄆㄧㄥˊ ㄘㄤ

繁体常平倉

词语解释

常平仓cháng píng cāng

  1. 中国古代为调节粮价、备荒救灾在各地设置的粮仓。始于西汉。清代中叶之后大多名存实亡。

引证解释

  1. 古代为调节米价而设置的一种仓廪。 汉宣帝 时 耿寿昌 首先倡建,以谷贱时用较高价籴入,谷贵时减价粜出,平衡米价而名。参阅《文献通考·常平义仓租税》

    《汉书·食货志上》:“时大司农中丞 耿寿昌 以善为算能商功利得幸於上……遂白令边郡皆筑仓,以穀贱时增其贾而糴,以利农,穀贵时减贾而糶,名曰‘常平仓’。民便之。”

网络解释

常平仓

中国古代政府为调节粮价,储粮备荒以供应官需民食而设置的粮仓。主要是运用价值规律来调剂粮食供应,充分发挥稳定粮食的市场价值的作用。在市场粮价低的时候,适当提高粮价进行大量收购,不仅使朝廷储藏粮食的大谷仓一太仓和甘泉仓都充满了粮食,而且边郡地方也,仓廪充盈。在市场粮价高的时候,适当降低价格进行出售。这一措施,既避免了“谷贱伤农”,又防止了“谷贵伤民”,对平抑粮食市场和巩固封建政权起到了积极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

分字解释


※ "常平仓"的意思解释、常平仓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汉语词典查词提供。

相关词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