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舌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qián kǒu jiǎo shé钳口挢舌 | 闭口翘舌。形容因惊讶害怕而说不出话来的样子。 | 《清史稿·朱琦传》:“一旦遇大利害,抢攘无措,钳口挢舌而莫敢言。” |
cháng shé zhī fù长舌之妇 | 常用来指多嘴多舌、喜欢说长道短、搬弄事非的女人。 | 《诗经·大雅·瞻卬》:“妇有长舌,唯厉之阶。” |
tú fèi chún shé徒废唇舌 | 徒:徒然,白白地。白白耗费口舌,解决不了问题。 | 叶圣陶《潘先生在难中》:“妙用岂是人人能够了解的,向他们辩白,也不过徒废唇舌,不如省些精神罢。” |
zuǐ duō shé cháng嘴多舌长 | 好闲谈,好传播流言蜚语。 | |
gǔ shé yáo chún鼓舌摇唇 | 同“鼓唇摇舌”。 | 元·高文秀《谇范叔》第二折:“几时行通利方,凭着咱鼓舌摇唇,立取他封侯拜将。” |
jiān shé bì kǒu缄舌闭口 | 缄舌:闭着嘴。闭着嘴不说话 | 元·亢文苑《一枝花·为玉叶儿作》:“看别人眼铺眉,笑自己的缄舌闭口。” |
zhǐ bǐ hóu shé纸笔喉舌 | 指社会舆论。 | 鲁迅《<热风>题记》:“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又何待于纸笔喉舌的批评。” |
yóu zuǐ yóu shé油嘴油舌 | 形容说话油滑轻浮。 | 《西游记》第三六回:“你这游方和尚,便是有些油嘴油舌的说话。” |
yī huáng liǎng shé一簧两舌 | 比喻胡言乱语。 | 汉 焦赣《易林》:“一簧两舌,妄言谄语。” |
pín zuǐ è shé贫嘴恶舌 | 同“贫嘴贱舌”。 | 老舍《骆驼祥子》:“他天生来的不愿多说话,所以也不愿学着城里人的贫嘴恶舌。” |
shé qiáo bù xià舌桥不下 | 形容惊讶的神态。 | |
zhāng zuǐ jiǎo shé张嘴挢舌 | 犹张口结舌。 | 清·吴研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十一回:“重庆道一见了他,也不暇多叙寒暄,便把领事的一番话述了出来。某观察听了,不觉张嘴挢舌。” |
jiāo chún bì shé焦唇敝舌 | 谓费尽口舌。 | 明·吕坤《呻吟语》第二卷:“不然,终日三五聚谈,焦唇敝舌,成得甚事?” |
bèn zuǐ zhuō shé笨嘴拙舌 | 拙:不巧。嘴笨;口才不好;不善言辞。也作“笨口拙舌”。 | 杨朔《石油城》:“刘公之低着头,用大手搓着大腿,挺为难地说:‘我这个人,笨嘴拙舌的,谈什么呢?’” |
wǎng kǒu jiáo shé枉口嚼舌 | 见“枉口拔舌”。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9卷:“我把你这枉口嚼舌的,不要慌!” |
shé duān yuè dàn舌端月旦 | 指常在谈话中议论别人。 | 宋·叶廷圭《海录碎事·人事》:“舌端月旦,皮里阳秋。” |
shǐ zuǐ shǐ shé使嘴使舌 | 搬弄口舌。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63回:“相于廷专好使嘴使舌的说我,不知几时着了我手,也是这般一顿,方才解我积恨。” |
chún qiāng shé jiàn唇枪舌剑 | 嘴唇像枪;舌头像剑。形容能言善辩;言词犀利;针锋相对。也作“舌剑唇枪。” | 元 高文秀《渑池会》一折:“凭着我唇枪舌剑定江山。” |
dàn zhǐ yǎo shé啖指咬舌 | 恐惧不敢多言的样子。 | |
gāo chún fàn shé膏唇贩舌 | 犹言膏唇拭舌。贩舌,谓卖弄口舌。 | 南朝·陈·徐陵《与杨仆射书》:“其外膏唇贩舌,分路扬镳,无罪无辜,如兄如弟。” |
gāo chún shì shé膏唇拭舌 | 润滑嘴唇,拭净舌头。意谓极力用话语打动人,多指谗毁。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jīn shé bì kǒu金舌蔽口 | 比喻闭口不说话。 | 《荀子 正论》:“金舌蔽口,犹将无益也。” |
yóu zhuǐ huá shé油嘴滑舌 | 形容人说话油滑轻浮;耍嘴皮子。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谁想晁大舍且不敢便叫珍哥竟到任内,要漫漫的油嘴滑舌骗得爹娘允了,方好进去。” |
gǎi kǒu tà shé改口沓舌 | 重新转动舌头,改变原来的说法。 | 清·周亮工《书影》卷三:“尉数之曰:‘若复敢姗笑刘侍御文章耶?’景休仰而对曰:‘民宁再受笞数十,终不能改口沓舌,妄谀刘侍御也!’” |
mó kǒu gāo shé摩口膏舌 | 磨练口舌。形容讲话很厉害,善于挑拨诬陷。 | 汉·王充《论衡·自纪》:“羊胜之徒,摩口膏舌;邹阳自明,入狱复出。” |
yáo wěn gǔ shé摇吻鼓舌 | 耍嘴皮,嚼舌头。形容耍弄嘴皮进行挑拨煽动,泛指卖弄口才。 | 宋·陈亮《辩士传序》:“一时鲜廉寡耻之徒往来乎其间,摇吻鼓舌,劫之以势,诱之以利。” |
guāi zuǐ mì shé乖嘴蜜舌 | 形容口齿伶俐,惯于说讨好人的甜言蜜语。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素姐那乖嘴蜜舌,又拿着没疼热的东西交结童奶奶这伙子人,不惟不把他可恶。” |
pín zuǐ bó shé贫嘴薄舌 | 贫:唠叨令人厌烦;贫嘴:絮絮叨叨;使人厌烦;薄舌;不忠厚;老实。形容人爱说话;言语又尖酸刻薄;惹人生厌。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叵耐邻里有一班荡子弟,平日见王媪是个俏丽孤孀,闲常时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
chǐ bì shé cún齿弊舌存 | 谓刚者易折,柔者难毁。语本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语出汉·刘向《说苑·敬慎》:“老子曰:‘夫舌之存也,岂非以其柔耶?齿之亡也,岂非以其刚耶?’” |
bì kǒu bǔ shé闭口捕舌 | 犹言瓮中捉鳖。比喻敌方已被控制,无法逃脱。 | 《晋书 张玄靓传》:“旋谓基曰:‘綝击其东,我等绝其西,不六旬,天下可定,斯闭口捕舌也。’” |
jīn kǒu mù shé金口木舌 | 以木为舌的铜铃,即木铎,古代施行政教传布命令时所用。指宣扬教化的人。 | 汉 扬雄《法言 学行》:“天之道不在仲尼乎?仲尼驾说者也;不在兹儒乎?如将复驾其所说,则莫若使诸儒金口而木舌。” |
yǒu zuǐ méi shé有嘴没舌 | 形容不善言辞。 | |
zā zuǐ nòng shé咂嘴弄舌 | 形容贪馋的样子。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十回:“他一时慌了,弯下腰去抓那粉汤,又被两个狗争着,咂嘴弄舌的来抢那地下的粉汤吃。” |
yóu zuǐ gǒu shé油嘴狗舌 | 抹了油的嘴,像狗一样的舌头。形容说话油滑,内容低劣。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76回:“你会唱的甚么好成样的套数儿,左右是几句,东沟窝,西沟灞,油嘴狗舌,不上纸笔的。” |
duō zuǐ ráo shé多嘴饶舌 | 指嘴多,不该说而说或爱管闲事。 | 《三遂平妖传》第二回:“那个多嘴饶舌的、闲在那里不去打瞌睡,却去报新闻,搬起这样是非。” |
zā zuǐ zā shé咂嘴咂舌 | 见“咂嘴弄舌”。 | 端木蕻良《科尔沁旗草原》二:“菜上来了,老头儿咂嘴咂舌地夸奖这菜的滋味。” |
zuǐ kuài shé cháng嘴快舌长 | 爱说长道短。 | 《儿女英雄传》第二十七回:“妇言不是花言巧语,嘴快舌长,须是不苟言,不苟笑,内言不出,外言不入,总说一句,便是‘贞静’两个字。” |
pín zuǐ è shé贫嘴饿舌 | ||
diào zuǐ nòng shé掉嘴弄舌 | 掉:摇动;弄:耍弄,播弄。指吵架。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六卷:“况且他是卖席子,你是做豆腐,各人做自家生理,何苦掉嘴弄舌,以至相争。” |
jí zuǐ jí shé急嘴急舌 | 急忙插话抢着说话 | 陈残云《深圳河畔》:“二婶好像怕她生疑,急嘴急舌地解释。” |
zhāng zuǐ jié shé张嘴结舌 | 张着嘴说不出话来。形容理屈词穷、害怕或惊愕。 | 茹志鹃《里程》:“三娘这阵连珠炮,说得老刘张嘴结舌,不知怎么辩白是好……” |
zhāng kǒu tǔ shé张口吐舌 | 形容很惊奇的样子。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快嘴李翠莲记》:“大家张口吐舌,忍气吞声,簇拥翠莲上轿。” |
jìn kǒu juǎn shé噤口捲舌 | 指缄默不言。 | |
gào chún qí shé膏唇歧舌 | 歧舌:卖弄口才,说话反复无常。极力用语言打动人。 | 清·钱谦益《复李叔则书》:“生平迂愚,耻以文字媚人,况敢膏唇歧舌,以诳知己。” |
gǔ chún zǎ shé鼓唇咋舌 | 同“鼓唇摇舌”。 | 清·钱泳《履园丛话·旧闻·席氏多贤》:“而胥吏衙役辈鼓唇咋舌,欲以罔利。” |
kǒu gàn shé jiāo口干舌焦 | 见“口燥唇干”。 | 清·刘璋《斩鬼传》第四回:“两个人想来想去,总没个好法于。看看想到半夜,饿的龌龊口干舌焦,只的问仔细鬼道:‘老弟,我们饥了。我有带来的一包狗粪,请你如何?’” |
càn huā zhī shé粲花之舌 | 粲花:鲜艳的花朵。形容人的言论精妙绝伦。 | 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七卷:“此自师粲花之舌耳。然默验人情,实亦为理之所有。” |
tián zuǐ mì shé甜嘴蜜舌 | 象蜜糖一样甜的话。比喻为了骗人而说得动听的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35回:“你不用和我甜嘴蜜舌的了,我都知道啊!” |
gǔ chún nòng shé鼓唇弄舌 | 鼓:拨动,振动。振动嘴唇,拨弄舌头。形容凭口舌挑拨、煽动或进行游说。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94回:“今已陷之于丧亡,尚不自耻,犹敢鼓唇弄舌于众诸侯之前耶?” |
qiáng zuǐ niù shé强嘴拗舌 | 说话倔强的样子。 | 周立波《山乡巨变》下十一:“谢庆元倒了威了,但还是强嘴拗舌:‘我家里的事,要你们管吗?’” |
zú jiǎn shé bì足趼舌敝 | 谓费了许多力气和口舌。 | 清·叶廷琯《吹网录·宁古塔纪略》:“至汉槎赐环之事,桭臣言同社诸公,如宋右之相国……固不忘故旧,而其中足趼舌敝,以成兹举者,则大冯三兄之力居多。” |
cái xīn lòu shé裁心镂舌 | 形容用尽心思,费尽口舌。 | 唐 沈亚之《贤良方正能直言极谏策》:“如使恢宏博大之士,裁心镂舌,比辞而道,安可见乎?” |
huì xīn miào shé慧心妙舌 | 聪明的心灵,巧妙的口才。 | |
è xīn lí shé鹗心鹂舌 | 鹗:鱼鹰;鹂:黄莺。比喻嘴甜心狠,阴险狡诈。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72回:“这绍闻当不住鹗心鹂舌的话。” |
jǐ zhǐ jiáo shé戟指嚼舌 | 戟指:伸出食指、中指指人;嚼舌:咬破舌头。形容愤怒之极 | 鲁迅《华盖集 “碰壁”之余》:“或则戟指嚼舌,喷血而亡。” |
gǔ shé yáng chún鼓舌扬唇 | 转动舌头,张开嘴唇。形容开口说唱。 | 元·张国宾《合汗衫》第一折:“鼓舌扬唇,唱一年家春尽一年家春。” |
shé fēng rú huǒ舌锋如火 | 比喻话说得十分尖锐。 | |
zuǐ qīng shé bái嘴清舌白 | 谓话说得明确清楚。 | 茅盾《子夜》八:“连这毛丫头也来放肆了……想烫坏我么?料想她也不敢,还不是有人在背后指使么?你给我一句嘴清舌白的回话。” |
gāo chún shì shé膏唇试舌 | 用膏涂嘴唇,用巾揩舌头。比喻非常想把心里的话说出来。 | 《后汉书·宦者吕强传》:“群邪项领,膏唇试舌,竞欲咀嚼,造作飞条。” |
fān chún nòng shé翻唇弄舌 | 翻:反转;弄:戏耍。传闲话,弄是非。指用花言巧语搬弄是非。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56回:“第一要才学,第二就要人品了,又要好相处,没些说是说非,翻唇弄舌,这就好了。” |
shé zhàn qún rú舌战群儒 | 舌战:激烈辩论。儒:儒生,旧指读书人。原指与众多的儒生谋士争辩,驳倒对方的议论。后泛指与许多人激烈争辩并驳倒对方。 | 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诸葛亮舌战群儒。” |
tāo kǒu chán shé饕口馋舌 | 比喻贪吃的人。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33回:“暖烘烘云蒸霞蔚而至;饕口馋舌,雄纠纠排山倒海而来。” |
zuǐ jiān shé tóu kuài嘴尖舌头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43回:“单管嘴尖舌头快的,不管你事也来插一脚。” |
chēng mù zé shé瞠目咋舌 |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 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31回:“桂芳与文炜听了,不由的瞠目咋舌者,竟不知于冰为何如人。” |
wǎng kǒu bá shé枉口拔舌 | 比喻信口胡说。多指造谣生事,恶意中伤。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25回:“是那个嚼舌根的?没空生有,枉口拔舌,调唆你来欺负老娘!” |
yīng wǔ xué shé鹦鹉学舌 | 像鹦鹉一样学人说话。常比喻跟着人家的话说;或指搬嘴学舌。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越州大殊慧海和尚》:“如鹦鹉只学人言,不得人意。经传佛意,不得佛意而但诵,是学语人,所以不许。” |
jiān é jiàn shé坚额健舌 | 厚颜利口。 | 汉·桓宽《盐铁论·散不足》:“世俗饰伪诈行,为民巫祝,以取厘谢,坚额健舌,或以成业致富。” |
mǎn shé shēng huā满舌生花 | 比喻能说会道。 | 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72回:“锦囊形容水夫人,能令玉麟发想,变男为女作妾,以听其言语,真词令妙品,满舌生花者。” |
qiǎo shé rú huáng巧舌如簧 | 舌头灵巧得像乐器里发声的簧片一样。形容花言巧语;能说会道。 | 《诗经 小雅 巧言》:“巧言如簧,颜之厚矣。” |
kǒu qīng shé bó口轻舌薄 | 形容说话刻薄尖酸。 | 《天雨花》第25回:“小小年纪无厚道,口轻舌薄诮谁人?” |
chún bì shé fǔ唇敝舌腐 | 犹唇焦舌敝。 | |
gǔ shé xiān huáng鼓舌掀簧 | 掉动舌头,掀动乐器中的簧片。谓用动人的言辞蛊惑人。 | 清·胡泉《貂裘换酒·题〈聊斋志异〉》词:“笔墨久抛荒,懒劳神雕虫小技,鼓舌掀簧。” |
yáo shǒu zhà shé摇首咋舌 | 咋:咬住。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6卷:“莫说顾夫人是个女娘家,就险些儿吓得死了,便是一家人在那里守尸的,那一个不摇首咋舌。” |
fù shé jiāo chún缚舌交唇 | 缚:用绳缠束。闭着嘴,不敢说话 | 唐·孙樵《逐痁鬼文》:“复有司马安者,攘义盗仁,缚舌交唇,柔声婉颜,狐媚当权。” |
měi nǚ pò shé美女破舌 | 破:毁坏。美女用美貌迷惑君主,使谏臣的话不被君主听信。 |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夫晋献公欲伐郭,而惮舟之侨存。荀息曰:‘《周书》有言:美女破舌。’乃遗之女乐,以乱其政。舟之侨谏而不听,遂去。” |
gǔ wěn nòng shé鼓吻弄舌 | 鼓弄唇舌。 | 《花月痕》第四四回:“又有一个枭鸟,在秋心院上,鼓吻弄舌,叫得跛脚毛发森竖!” |
mó pò kǒu shé磨破口舌 | 比喻说了很多的话 | |
yáo shǒu tǔ shé摇首吐舌 | 摇着头,咬住舌头。形容惊讶或害怕得说不出话来。 |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卷:“良久,乃摇首吐舌道:‘长公子太不良了。’” |
shé gān chún jiāo舌干唇焦 | 说话过多,舌头干燥,嘴唇焦裂。形容费尽口舌,苦心劝说。 | |
dèng yǎn zé shé瞪眼咋舌 | 睁着眼睛,说不出话来。形容神情紧张或很吃惊。同“瞪目结舌”。 | 康濯《腊梅花 徐水平原的白天黑夜》:“但她们干那新鲜事儿的气魄很快就镇住了大家,叫大家不能不瞪眼咋舌。” |
mù dèng shé jiǎo目瞪舌挢 | 同“目瞪口呆”。 | 谭嗣同《思纬氤氲台短书一报元征》:“向之主战者,乃始目瞪舌挢,神丧胆落,不敢出一语。” |
yáo chún gǔ shé摇唇鼓舌 | 鼓舌:嚼舌头;指诡辨。摇动嘴唇;鼓动舌头。形容利用口才进行煽动或游说。 | 先秦 庄周《庄子 盗跖》:“不耕而食,不织而衣,摇唇鼓舌,擅生是非。” |
tú fèi chún shé徒费唇舌 | 徒:白白地。指白讲了一大套话,结果仍然无济于事。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二十八回:“九公何苦徒费唇舌,你这乡谈暂且留著,等小弟日后学会再说罢。” |
chēng mù shēn shé瞠目伸舌 | 瞠:瞪着眼睛。瞪眼伸出舌头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 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16回:“吓得瞠目伸舌,险些儿成了痴呆病。” |
chēng mù jiǎo shé瞠目挢舌 | 瞠:瞪着眼睛;挢:翘起。瞪眼翘舌说不出话来。形容窘迫或惊呆的样子。 | 曾朴《答胡适之书》:“我有时谈到外国诗,大家无不瞠目挢舌,认为诗是中国的专有品。” |
ráo shé tiáo chún饶舌调唇 | 饶舌,多嘴。调唇,耍嘴皮子。指多嘴多舌,搬弄是非。 | 明 无名氏《苏九淫奔》第一折:“我恰待饶舌调唇,怎当他拔树寻根。” |
bǎi shé zhī shēng百舌之声 | 比喻唠叨、多嘴。 | 西汉 刘安《淮南子 说山训》:“人有多言者,犹百舌之声;人有少言者,犹不脂之户也。” |
qián kǒu jié shé箝口结舌 | 结舌:舌头转不动。闭口不说话。形容不敢讲话 | 宋·司马光《乞改求谏诏书札子》:“是诏书始于求谏,而终于拒谏也,臣恐天下之士益箝口结舌,非国家之福也。” |
zhāng kǒu diào shé张口掉舌 | 谓发表言论。 | 唐·罗隐《谗书·叙二狂生》:“张口掉舌,则谓之讪谤;俯首避事,则谓之诡随,是时难事也。” |
yǔ chǐ dàn shé龂齿弹舌 | 龇牙咧嘴地咒骂。 | |
yín chǐ dàn shé龈齿弹舌 | 龇牙咧嘴地咒骂。 | 明 沈德符《野获编 妇女 燕姬》:“所饷不满所望,必龈齿弹舌,狞凶万状。” |
qián kǒu jié shé钳口结舌 | 钳口:嘴巴张不开;结舌:舌头转不动。形容紧闭嘴巴;不敢说话。 | 汉 王符《潜夫论 贤难》:“此智士所以钳口结舌、括囊共默而已者也。” |
zuǐ jiān shé kuài嘴尖舌快 | 比喻话多而轻率。 |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5回:“不期成茂妻子,一则不知就里,二则嘴尖舌快,竟把‘都大叔进学迎过,不到我家’的话一一说完。” |
xián zuǐ dàn shé咸嘴淡舌 | 比喻无事生非或没话找话说。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58回:“这一点子小崽子,也挑幺挑六,咸嘴淡舌,咬群的骡子似的。” |
shuō zuǐ shuō shé说嘴说舌 | 搬弄是非,没事找事。 | 元·无名氏《渔樵记》第三折:“我孩儿又不曾嫁了人,是斗他耍,怎么这等认真,就说嘴说舌,背槽抛粪。” |
piàn kǒu zhāng shé骗口张舌 | 搬弄口舌。 | 元·无名氏《马陵道》第四折:“你道是同心共胆,还待要骗口张舌,我只问你三回两歇,怎送的我二足双瘸!” |
jiāo shé jiān chún齰舌缄唇 | 咬舌闭口。形容闭口不言。 | |
sān cùn bù làn zhī shé三寸不烂之舌 | 比喻能说会辩的口才。 | 元 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一折:“老儿放心,凭着我三寸不烂之舌,见了伍员,不怕他不来。” |
chǐ bì shé cún齿敝舌存 | 牙齿都掉了,舌头还留存。比喻刚硬的容易折断,柔软的常能保全。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素暴悍者,欲其观古人之小心黜己,齿敝舌存,含垢藏疾,尊贤容众,苶然沮丧,若不胜衣也。” |
qīng zuǐ bó shé轻嘴薄舌 | 形容说话轻佻刻薄。 | 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闲时常倚门靠壁,不三不四,轻嘴薄舌的狂言挑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