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安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安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ān yíng zhā zhài安营扎寨安营:安置营房;扎寨:修筑军营栅栏。原指暂时停止军队行动安置营帐;并在四周修筑栅栏;使军队驻扎下来。后有时借指建立临时的建设基地。元 无名氏《隔江斗智》第二折:“这周瑜匹夫,累累兴兵来索取俺荆州地面,如今在柴桑渡口安营扎寨,其意非小。”
chǔ ān sī wēi处安思危处:居于;思:想,考虑。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要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南宋·郭茂倩《乐府诗集·皇复》:“居高念下,处安思危,照临有度,纪律无亏。”
ān fèn shǒu jǐ安份守己安守本分,规矩老实。李劼人《天魔舞》第17章:“所以我们对于空子,应该广劝他们安份守己的好。”
yàn ān zhèn dú宴安鸩毒比喻耽于逸乐而杀身。《左传 闵公元年》:“宴安鸩毒,不可怀也。”杜预注:“以宴安比之鸩毒。”
tǎn tè bù ān忐忑不安心里七上八下安定不下来。忐忑:心神不安定。清 吴趼人《糊涂世界》第九卷:“两道听了这话,心里忐忑不定。”
ān cháng lǚ shùn安常履顺习惯于正常生活,处于顺利境遇。清 方苞《方任二贞妇传》:“凡士之安常履顺而自检其身,与所以施于家者,其事未若二妇人之艰难也,而乃苟于自恕,非所谓失其本心者与?”
ān xiáng gōng jìng安详恭敬安静、细心、谦恭、敬重,古时儿童教育的要领。宋 朱熹《小说 嘉言》:“教育小儿,先要安详恭敬。”
ān bāng dìng guó安邦定国邦:古代诸侯的封国;后泛指国家。定:使安定。使国家安定、巩固。元 无名氏《衣袄车》第一折:“老将军无阵云收,若题着安邦定国,受赏封侯。”
ān pín shǒu dào安贫守道道:主张、学说。安于贫穷,恪守信仰。宋 苏轼《荐布衣陈师道状》:“臣等伏见徐州布衣陈师道文词高古,度越流辈,安贫守道。”
ān rán wú shì安然无事犹言平安无事。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哥哥当日在汉江之上,情愿舍了嫂嫂、侄儿,留您兄弟。岂知嫂嫂、侄儿安然无事。”
rén bù zì ān人不自安人心惶惶,动摇不定。《魏书 慕容盛传》:“于是上下震局,人不自安,虽忠诚亲戚,亦佥怀离贰。”
wù fù mín ān物阜民安阜:丰富。物产丰富,人民安乐。《后汉书·刘陶传》:“夫欲民殷财阜,要在止役禁夺。”
dìng guó ān bāng定国安邦邦:国家。治理和保卫国家,使国家安定稳固。元·无名氏《连环计》第三折:“枉了你扬威耀武,尽忠歆节,定国安邦,偏容他鸱鸮弄舌,乌鸦展翅,强配鸾凤。”
yī shí suǒ ān衣食所安安:养;所安:养生的东西。衣食这类养生的东西。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十年》:“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yú ān sī wēi于安思危于:处于;思:想。虽然处在平安的环境里,也想到有出现危险的可能。指随时有应付意外事件的思想准备。《战国策 楚策四》:“臣闻之《春秋》,于安思危,危则虑安。”
qǐn bù huáng ān寝不遑安遑:空闲。睡觉不能安眠。形容终日操劳忙碌。宋·司马光《进五规状》:“栉风沐雨,东征西伐,扫除海内,当此之时,食不暇饱,寝不遑安。”
ān hún dìng pò安魂定魄魂、魄:人的灵气、精神。指使人心安定。明·汤显祖《牡丹亭》第三十四出:“不寻常,安魂定魄赛过反精香。”
zhú bào píng ān竹报平安指平安家信。竹报:旧时家信的别称。唐 段成式《酉阳杂俎续集 支植下》:“北都惟童子寺有竹一窠,才长数尺,相传其寺纲维,每日报竹平安。”
zhì guǒ pān ān掷果潘安旧时比喻为女子所爱慕的美男子。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容止》:“潘岳妙有姿容,好神情。少时挟弹出洛阳道,妇人遇者,莫不连手共萦之。”刘孝标注引《语林》:“安仁至美,每行,老妪以果掷之满车。”
ān guó fù mín安国富民使国家安定,使人民富裕。《汉书 汲黯传》:“公为正卿上不能褒先帝之功业,下不能化天下之邪心,安国富民,使囹圄空虚。
yàn ān zhèn dú宴安鸠毒宴安:贪图安逸、享乐;鸠毒:喝毒酒自杀。安乐就象毒药。指贪图享受就等于喝毒酒自杀。先秦 左丘明《左传 闵公元年》:“宴安鸠毒,不可怀也。”
liù chù bù ān六畜不安六畜:牛、马、羊、豕、鸡、犬。所有牲畜都不得安宁。清 刘鹗《老残游记》:“要我去扰得人家六畜不安,末后连我也把个小命儿送掉了,图着什么呢?”
ān ruò tài shān安若泰山形容极其平安稳固。同“安如泰山”。《南史 梁纪下论》:“自谓安若泰山,算无遗策。”
chuáng xià ān chuáng床下安床比喻无谓之重复。同“床上施床”。宋 邵伯温《闻见前录》卷十九:“[邵雍]平生不为训解之学,尝曰:‘经意自明,苦人不知耳。屋下盖屋,床下安床,滋惑矣。’”
wèn ān shì qǐn问安视寝见“问安视膳”。宋·陈亮《廷对策》:“而问安视寝之余,所以察词而观色,因此而得彼者,其端甚众。”
ān shēn wéi lè安身为乐身子安定就是快乐。《三国志·蜀书·秦宓传》:“安身为乐,无忧为福。”
gāo zhěn ān wò高枕安卧垫高枕头安心地睡觉。形容无忧无虑。平安无事。汉 王充《论衡 顺鼓》:“止久至于太旱,试使人君高枕安卧,旱犹自雨。”
ān lè wō安乐窝泛指安静舒适的住处。宋 邵雍《无名公传》:“所寝之室谓之安乐窝,不求过美,惟求冬暖夏凉。”
wò bù ān zhěn卧不安枕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5回:“然则带兵呢?成日里卧不安枕,食不甘味,又将如何?”
yīn xún gǒu ān因循苟安因循:照旧不改;苟安:苟且偷安。沿袭旧的一套,苟且偷安过日子。老舍《四世同堂》:“他觉得北平人并不尽像他自己那么因循苟安。”
wéi wàn ān jì为万安计为绝对安全着想。
ān jiā lì yè安家立业安置家庭;创立事业。也指长期在一个地方劳动和生活。梁斌《漫谈<红旗谱>的创作(代序)》:“于是背起铺盖卷下了关东,在关东挖参、淘金,积了一些钱,回来安家立业,准备报仇。”
ān rán rú gù安然如故还象原来那样安安稳稳。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你只看这一个,那一个,都是为谁而卒?岂可我做儿的倒安然如故?”
ān shí chǔ shùn安时处顺安于常分,顺其自然。形容满足于现状。先秦 庄周《庄子 养生主》:“适来,夫子时来;适去,夫子顺也。安时而处顺,哀乐不能入也。”
ān shēng fú yè安生服业服:从事。平稳地生活,安心地从事自己的生业。梁斌《红旗谱》:“她想到冯老兰,不一定肯让朱老忠安生服业地活下去,她的心情更加忧惧不安。”
ān mín gào shì安民告示安:安定;告示:布告。①原指官府在新官上任或社会变乱后;为安定民心所发布的文告。②现借指把要办的事或问题预先通知下来;让大家有所准备。清 黄小配《洪秀全演义》第25回:“李秀成全不费力,已拔了南康城……先出安民告示,次第收复汝宁、饶州各郡县。”
ān liáng chú bào安良除暴安抚善良的人,铲除强暴的人。鲁迅《中国小说史略》:“《三侠五义》间在叙勇侠之士,游行村市,安良除暴,为国立功。”
tīng tiān ān mìng听天安命听:任凭;命:命运。听任事态自然发展变化,不做主观努力。巴金《秋》:“也说不上满意,这不过是听天安命罢了。”
sǔn rén ān jǐ损人安己损人利己。元·无名氏《小张屠》第三折:“你那厮损人安己,惹下祸灾。”
ān xián zì dé安闲自得自得:自己感到舒适。安静清闲,感到非常舒适。明·冯梦龙《醒世恒言·蔡瑞虹忍辱报仇》:“不如在家安闲自在,快活过了日子,却去讨这样烦恼吃!”
jī quǎn bù ān鸡犬不安见“鸡犬不宁”。刘流《烈火金刚》第十回:“我这是何苦,烧香引鬼,搬砖打人砸了自己的脚面,闹得我鸡犬不安!”
qǐn bù ān xí寝不安席睡觉也不能安于枕席。形容心事重重,睡不着觉。《战国策·齐策五》:“秦王恐之,寝不安席,食不甘味。”
huáng sǒng bù ān惶悚不安惊慌害怕得不得安宁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4回:“相父今又如此受苦,使孤日夜惶悚不安!”
bǎo guó ān mín保国安民保卫国家,使人民安居乐业。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62回:“若以礼币请他,拜为上将,可以扫清水寨,殄灭狂徒,保国安民。”
ān fèn shǒu cháng安分守常分:本分;守:保持;常:常规。规矩老实,安守本分,不惹是生非。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23回:“你可好生用心学习,再如不安分守常,你可仔细。”
ān ān yì yì安安逸逸安闲舒适,自由自在。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0回:“给他娶了亲,原想大家安安逸逸的过日子,不想命该如此,偏偏娶的嫂子又是一个不安静的,所以哥哥躲出门的。”
ān yíng xià zhài安营下寨安:安置;营:营房;寨:防守用的栅栏。指军队驻扎下来。比喻建立临时的住宿或基地。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回:“众诸侯亦陆续皆至,各自安营下寨,连接二百余里。”
ān shēn lì mìng安身立命安身:有容身之所;立命:精神上安定。指生活有着落;精神有所寄托。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僧问:‘学人不据地时如何?’师云:‘汝向什么处安身立命?’”
zuò wò bù ān坐卧不安坐不稳;睡不安。形容心情紧张;情绪不安。《坛经 行由品》:“房中思想,坐卧不安。”
zhì guō ān bāng治郭安邦犹治国安邦。太平天国·洪仁玕《英杰归真》:“间有古之长仆,亦有治郭安邦之功,救世保民之力,其形象概亦毁之,其意何也?”
shǎo ān wú zào少安无躁稍稍安静,不要急躁。唐·韩愈《答吕医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之所为,少安无躁。”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勿躁少:略微;安:安定;躁:急躁。稍微耐心点,不要急躁曾朴《孽海花》第29回:“愿少安勿躁!且待千秋军火到此,一探彼会内情,如有实际,再谋举事。”
xīn ān shén tài心安神泰泰:通畅,平安。心神安宁,泰然自若。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100回:“诵得久了,狄希陈口内常有异香喷出,恶梦不生,心安神泰。”
chú bào ān liáng除暴安良暴:暴徒;泛指给人民带来危害的人;安:安顺、安抚;良:善良的人;良民。除掉为非作歹的坏人;安抚善良的百姓。也作“安良除暴”。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60回:“俺闻剑客行为莫不至公无私,倘心存偏袒,未有不遭恶报;至除暴安良,尤为切要。”
ān zhái zhèng lù安宅正路比喻仁义。谓以仁居心,以义行事。《孟子·离娄上》:“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哀哉!”
zhì luàn ān wēi治乱安危使纷乱的社会得到整治,危急的局势得以安定。宋·苏轼《东坡集·司马温公行状》:“其余非天下所以治乱安危者,皆不载。”
gè ān shēng yè各安生业各自安于赖以生活的职业。生业:谋生之业。《北史 隋炀帝纪》:“轻徭薄赋,比屋各安其业。”
ān qí suǒ xí安其所习安:习惯于。习惯于自己所熟悉的东西。指习惯对人的制约。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安其所习,毁所不见。”
liù shén bǔ ān六神不安六神:道家认为人的心、肺、肝、肾、脾、胆各有神灵主宰,称为六神。形容惊慌着急,没了主意,不知如何才好。宋 张君房《云笈七签》卷三十二:“凡人卧,头边勿安放火炉,令人六神不安。”
ān nèi rǎng wài安内攘外原就药的疗效而言。后多指安定内部,排除外患。汉 张仲景《伤寒论 太阳病上》:“甘草甘平,有安内攘外之能。”
ān lǎo huái shào安老怀少尊重老人,使其安逸;关怀年轻人,使其信服。南朝 梁 陆倕《石阙铭》:“安老怀少,伐罪吊民,农不迁业,市无易贾。”
ān yú yī yú安于一隅隅:角落。安心在某一个角落。形容苟安一角,不求进取。宋 陈亮《上孝宗皇帝第二书》:“臣恭惟皇帝陛下厉志复仇,不肯即安于一隅,是有功于社稷也。”
wèi nán gǒu ān畏难苟安苟:苟且。害怕困难,苟且偷安。《清史稿·食货志》:“大学士倭仁疏陈黑地升科,州县畏难苟安,请申明赏罚。”
rù tǔ wéi ān入土为安旧时土葬;人死后埋入土中;死者方得其所;家属方觉心安。清 吴趼人《胡涂世界》:“舍妹已断了气,也该出殡了。在家虽好,但一则火烛当心,二者死者亦可以早些入土为安。”
ān jiā luò hù安家落户安:安置;落户:指定居。①在一个新的地方安家定居。有时指干部到基层长期居住。②也比喻某种动物、植物被移至某地后能生长繁殖。丁玲《杜晚香》:“我们决心在这里安家落户。”
zuò bù ān xí坐不安席席:坐席。形容心中有事,坐立不安。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十回:“祭足被囚于军府,甲士周围把守,水泄不通。祭足疑惧,坐不安席。”
ān tǔ zhòng jū安土重居犹安土重迁。指留恋故乡,不愿轻易迁居异地。《后汉书 杨终传》:“传曰:‘安土重居,谓之众庶。’”
ān cháng xí gù安常习故安:安于,习惯于;常:常规;习:习惯;故:故旧。习惯于成规。清 魏源《默觚下 治篇七》:“彼安常习故之流,所安者目前,所知者陈例,所辟者嫌疑,得不震而疑,同声而扰格者乎?”
shǎo ān wù zào少安毋躁毋:不要。暂且安心等一会儿;不要急躁。唐 韩愈《答吕毉山人书》:“方将坐足下三浴而三熏之,听仆所为,少安无躁。”
xiū jǐ ān rén修己安人修己:修身。提高自身修养,使人民安乐。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子曰:‘修己以敬。’曰:‘如斯而已乎?’曰:‘修己以安人。’”
jú cù bù ān局促不安局促:也作“侷促”;或“跼促”;拘束;不自然。形容举止受约束、不自然、不安静的样子。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2回:“昭公虽不治罪,心中怏怏,恩礼稍减于昔日。祭足亦觉跼蹐不安,每每称疾不朝。”
cháng ān jū dà bù yì长安居大不易本为唐代诗人顾况以白居易的名字开玩笑。后比喻居住在大城市,生活不容易维持。唐·张固《幽闲鼓吹》:“白尚书应举,初至京,以诗谒著作顾况,顾睹姓名,熟视白公曰:‘米价方贵,居亦弗易。’”
shēng yú yōu huàn ér sǐ yú ān lè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忧患:患难。忧患使人勤奋,因而得生;安乐使人怠惰,因而萎靡致死。战国·邹·孟轲《孟子·告子下》:“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而死于安乐也。”
ān rú tài shān安如泰山安:安稳;泰山:我国著名的高山;在山东省。像泰山一样稳固;形容事物十分稳固;不可动摇。西汉 枚乘《上书谏吴王》:“变所欲为,易如反掌,安于泰山。”
shāo ān wú zào稍安毋躁稍:稍微;毋:不要。稍微安静一下,不要急躁曹禺《北京人》第一幕:“曾皓(带着那种稍安毋躁的神色):不,不,你让她自己考虑。”
xíng zuò bù ān行坐不安行:走。走也不是,坐也不是。形容心情焦躁不宁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5回:“瑜闻大惊,行坐不安。”
ān xián zì zài安闲自在安静清闲,自由自在。形容清闲无事。明 李贽《焚书 预约 早晚礼仪》:“有问乃答,不问即默,安闲自在,从容应付,不敢慢之,不可敬之。”
zhèng jīn ān zuò正襟安坐正襟:正一正衣襟。形容严肃或拘谨的样子。宋·邵伯温《闻见前录》第十卷:“昔贬涪州,过汉江,中流船几覆,举舟之人皆号泣,伊川但正襟安坐,心存诚敬,已而船及岸。”
zhuì zhuì bù ān惴惴不安指担心害怕(惴惴:恐惧、担忧的样子)。《诗经 小雅 小宛》:“惴惴小心,如临于谷。”
dào gāo yì ān,shì gāo yì wēi道高益安,势高益危益:更加;势:权势。道德越高尚,为人处事好,就越安全;权势越大,更容易滥用权力,刚愎自用,就越危险。《史记·日者列传》:“道高易安,势高益危。居赫赫之势,失身且有日矣。”
mǐ dào ān mín弭盗安民弭:平息;安:稳定。平息盗贼,稳定民生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34回:“像这盗贼横行,全不肯讲究一个弭盗安民的良法。”
suí yù ér ān随遇而安随:顺从;遇:遭遇;安:安然自得。顺从环境的变化而安然自得;指能适应各种环境并感到满足。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计算起来,也是吾生有限,浩劫无涯,倒莫如随遇而安。”
sài wēng shī mǎ,ān zhī fēi fú塞翁失马,安知非福比喻一时虽然受到损失,也许反而因此能得到好处。也指坏事在一定条件下可变为好事。同“塞翁失马”。清·李汝珍《镜花缘》第七回:“处士有志未遂,甚为可惜,然塞翁失马,安知非福?”
wò bù ān xí卧不安席睡不安宁。形容心事、忧虑重重。《战国策·楚策一》:“寡人卧不安席,食不甘味,心摇摇如悬旌,而无所终薄。”
guó fù mín ān国富民安国家富强,人民安定。《汉书·刑法志》:“至齐桓公任用管仲而国富民安。”
ān dìng tuán jié安定团结指形势、秩序、生活安稳,民众气氛和睦。邓小平《军队要整顿》:“我们要遵照毛泽东同志关于安定团结的指示,整顿军队。”
yǐ wēi wéi ān,yǐ luàn wéi zhì以危为安,以乱为治治:合理。把危亡当作安定,把祸乱当作太平。形容缺乏政治远见,看不到潜在的危机。汉·贾谊《治安策》:“夫以天子之位,乘今之时,因天之助,尚惮以危为安,以乱为治。”
qù wēi jiù ān去危就安离开危险,达到平安。《北齐书·文襄帝纪》:“去危就安,今归正朔;转祸为福,已脱罗网。”
qǐn kuì bù ān寝馈不安馈:吃饭。吃饭睡觉都不得安宁。形容心事重重。曾朴《孽海花》第26回:“水陆处处失败,关隘节节陷落,反觉得忧心如捣,寝馈不安。”
rì jìn cháng ān yuǎn日近长安远长安:西安,古都城名,后为国都的统称。旧指向往帝都而不能达到。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夙惠》:“因问明帝:‘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答曰:‘日远。不闻人从日边来,居然可知。’……更重问之,乃答曰:‘日近。’”
jū ān sī wēi居安思危居:处在。处于安全的环境;要想到可能出现的危难。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一年》:“《书》曰:‘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
xīn ān lǐ dé心安理得自以为做的事情合乎道理;心很坦然。安:安静;安然;理:情理;得:适合。清 吴趼人《瞎骗奇闻》:“你别瞧我摆了店面,天天卖钱,那是自己本事换来的,我用着心安理得。”
zhī ān wàng wēi知安忘危只知道过太平日子而忘记了危险的时候。晋·潘岳《秋兴赋》:“彼知安而忘危兮,故出生而入死。”
xiāng ān xiāng shòu相安相受谓互相帮助,使彼此安居。
ān fù zūn róng安富尊荣安:安逸;富:富有;尊:尊贵;荣:荣耀。安定富足,尊贵荣华。也指安于富裕安乐的生活。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上》:“君子居是国也,其君用之,则安富尊荣;其子弟从之,则孝悌忠信。”
tǐ guó ān mín体国安民体:划分;国:国家。治理国家,安定民众。清·王夫之《读通鉴论·唐德宗》:“柳考当日户口虚盈之数,而晏体国安民之心,不可没矣。”
yú mín ān zhī愚民安知无知的老百姓哪里会知道。
yuán ān gāo wò袁安高卧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见《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后因以“袁安高卧”为典,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后汉书·袁安传》唐·李贤注引《汝南先贤传》载: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除阴平长、任城令。
ān xīn lè yè安心乐业指心绪安定,生活愉快。《红楼梦》第六八回:“那二姐得了这个所在,以见园里姐妹个个相好,倒也安心乐业的,自为得所。”
ān rú pán shí安如盘石安:安稳;盘石:大石头。像盘石一样安稳不动。形容非常稳固,不可动摇。荀况《荀子 富国》:“为名者否,为利者否,为忿者否,则国安于盘石,寿于旗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