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xí zhī dì一席之地放一个席位的地方。比喻应有的一个位置。《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jìn dì zhǔ zhī yì尽地主之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è lóng bù dòu dì tóu shé恶龙不斗地头蛇地头蛇:比喻称霸一方的人。比喻外来者尽管很厉害,也斗不过本地的恶势力。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píng dì fēng léi平地风雷犹言平地一声雷。元·汤式《南吕一枝花·言志》:“若说道董仲舒入朝,公孙弘见招,看平地风雷奋头角。”
tiān zhí dì zhí天值地值通常指某种物品价格便宜,完全值得。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bù shí zhī dì不食之地不食:不生产粮食。指不能耕种的土地。西汉 戴圣《礼记 檀弓上》:“我死则择不食之地而葬我焉。”
tiān jīng dì yì天经地义经:道;原则;义:正理。绝对正确;不能改变的道理。比喻理所当然;不可置疑。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二十五年》:“夫礼,天之经也,地之义也,民之行也。”
wǔ tǐ tóu dì五体投地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shān bēng dì tā山崩地塌见“山崩地陷”。鲁迅《华盖集续编·马上日记》:“革命时代总要有许多文艺家萎黄,有许多文艺家向新的山崩地塌般的大波冲进去。”
rén dì liǎng shēng人地两生初到一地对当地的人与环境、习俗等不熟悉。刘白羽《第二个太阳》第20章:“你到你新的工作岗位上去,人地两生,谈何容易,这不就是困难吗?”
yī shè zhī dì一射之地一箭所能达到的距离,约当一百二十至一百五十步。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jué dì tiān tōng绝地天通绝:断绝。断绝天神降落地上,地神升到天上。指使天地各得其所,人于其间建立固定的秩序纪纲。《尚书·吕刑》:“乃命重黎,绝地天通,罔有降格。”
hàn yán wú dì汗颜无地汗颜:脸上出汗;常用以表示羞愧。无地:没有容身之地。形容羞愧到了极点;以至感到无地自容。唐 韩愈《朝归》诗:“服章岂不好,不与德相对,顾影听其声,赪颜汁渐背。”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chā zhēn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wàn zhàng gāo lóu píng dì qǐ万丈高楼平地起比喻凡事要从打基础做起。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shàng wú piàn wǎ,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卷二十:“上无片瓦,下无卓锥,学人向什么处立?”
bù xí dì tǔ不习地土对于一个地方的气候条件或饮食习惯不能适应。《南史 王融传》:“宋弁曰:‘当是不习地土。’”
dì tóu shé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jīng tiān wěi dì经天纬地经、纬:南北纵线为经;东西横线为纬;引申为治理、规划。比喻经营规划治理。形容人的才能极大。《国语 周语》:“经之以天,纬之以地,经纬不爽,文之象也。”北周 庾信《拟连珠》:“盖闻经天纬地之才,拔山超海之力。”
bù liú yú dì不留余地说话、办事走极端;没有可以回旋的余地。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dì jí tiān jīng地棘天荆谓到处布满荆棘。比喻环境恶劣。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tiān jīng dì jí天荆地棘天地间布满荆棘,喻世途或处境艰难。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xīn dì zhèng zhí心地正直指为人正直,不存邪念。
bù tiān gài dì布天盖地形容数量极多,散布面极广。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二部八:“雪越下越紧,布天盖地,一片茫茫。”又第二部二六:“胜仗是不小,俘虏布天盖地,搁火车拉呀。”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màn tiān màn dì谩天谩地犹言谩天昧地。元·刘一清《钱塘遗事·雪词》:“贾相国当国,陈藏一作《雪词》讥之,词曰:‘没巴没鼻,霎时间,做出谩天谩地。’”
shàng bù zhān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沾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wēi fēng sǎo dì威风扫地完全丧失了威严和信誉。赵树理《三里湾》:“要是完全听他的,以前的威风扫地,以后就再不得为王。”
jìn rǎng guǎng dì进壤广地扩展地域。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欲其安存,何可得也。”
jīng tān dòng dì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惊动上天;震动大地。形容声音极大或声势影响极大。唐 白居易《李白墓》诗:“可怜荒垅穷泉骨,曾有惊天动地文。”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wú yòng wǔ zhī dì无用武之地没有使用武力的地方。比喻无法施展才能。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3回:“近又新破荆州,威震海内,纵有英雄,无用武之地。”
cǐ dì wú yín sān shí liǎng此地无银三十两比喻想要隐瞒、掩盖真相,结果反而彻底暴露。鲁迅《伪自由书·推背图》:“里巷间有个笑话:……写道‘此地无银三十两’。……就在木板的那一面添上一句道:‘隔壁阿二勿曾偷’。”
lì dì shēng gēn立地生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hū tiān yù dì呼天吁地指呼喊天地以求救助。清 蒲松龄《聊斋志异 马介甫》:“[异史氏曰]恶乎哉!呼天吁地,忽尔披发向银床。”
dì guǎng mín zhòng地广民众广:宽阔。地域辽阔,人口众多。朱自清《新中国在望中》:“地广民众的中国要统一意志与集中力量,必得有为公众的喉舌,打通层层的壁垒。”
sǎo tián guā dì扫田刮地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zú lǚ shí dì足履实地履:踩踏。脚踏实地。比喻实事求是,平实而不虚浮。《宋史·刘甲传》:“生平常谓:吾无他长,惟足履实地。”
zhì zhī sǐ dì ér hòu kuài置之死地而后快恨不得把人弄死才痛快。形容心肠狠毒。宋 苏舜钦《答韩持国书》:“被废之后,喧然未已,更欲置之死地而后快。”
shēn shǒu yì dì身首异地见“身首异处”。《天安门诗抄·警告丑类》:“丑类敢越雷池,小心身首异地。”
xiān tiān jiē dì掀天揭地可以撼动天地。形容声势非常浩大,或巨大而彻底的变化。宋 辛斆《<寇忠愍诗集>后序》:“莱公两朝大臣,勋业之盛,掀天揭地。”
zhì dì jīn shēng掷地金声金:钟罄之类的乐器。比喻文章词藻优美。《晋书 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zhuī tiān qiǎng dì椎天抢地形容极度悲痛的样子。元·无名氏《冯玉兰》第二折:“好教我负屈衔冤无申诉,只有个椎天抢地号咷哭。”
bá le luó bo dì pí kuān拔了萝卜地皮宽比喻为了行事方便而把碍眼的事物去掉。也比喻为了扩展地盘而排挤别人。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1回:“拔了萝卜地皮宽,交他去了,省的他在这里跑兔子一般。”
dǐng tiān zhǒng dì顶天踵地犹言顶天立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féi tián wò dì肥田沃地肥沃的土地。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在这个广大的领土之上,有广大的肥田沃地,给我们以衣食之源。”
yòng tiān yīn dì用天因地利用天时,顺应地利。《东观汉记·公孙术传》:“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也。”
yī kuài shí tóu luò dì一块石头落地比喻放了心,再没有顾虑。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指京师。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tiān hūn dì àn天昏地暗天色昏黄不清;大地黑暗不明。多指云雾遮蔽日月或风沙漫天的景象。昏:昏暗。唐 韩愈《龙移》:“天昏地黑蛟龙移,雷惊电激雄雌随。”
dì guǎng rén zhòng地广人众指土地广阔,人民众多。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中国虽然是一个伟大的民族国家,虽然是一个地广人众、历史悠久而富于革命传统和优秀遗产的国家。”
yī tiān yī dì一天一地①指天和地。②形容到处都是。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pán tiān jì dì蟠天际地蟠:遍及;际:到。指从天到地无所不在。形容气势博大。战国·宋·庄周《庄子·刻意》:“精神四达并流,无所不极,上际于天,下蟠于地。”
tiān dì zhū miè天地诛灭犹天诛地灭。比喻为天地所不容。明·施耐庵《水浒传》第15回:“我等六人中,但有私意者,天地诛灭。”
tiān zāi dì yāo天灾地妖自然界发生的灾害怪异。《孔子家语·五仪》:“存亡祸福,皆己而已,天灾地妖,不能加也。”
fán huá shèng dì繁华胜地繁华:繁盛华丽。热闹的名胜之地。元·武汉臣《玉壶春》第一折:“因游学来至嘉禾地方,这是古秀州,乃江南繁华胜地。”
yī luàn tú dì一乱涂地形容乱到不可收拾。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láng huán fú dì琅嬛福地传说中仙人所居多书的洞府。元 伊世珍《琅嬛记》卷上:“其人笑曰:\'君痴矣。此岂可赁地耶?\'即命小童送出。华问地名。曰:\'琅嬛福地也。\'”
dì yuǎn shān xiǎn地远山险险:险阻。地处边远,山势险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7回:“愚有片言,望丞相察之,南蛮恃其地远山险,不服久矣,虽今日破之,明日复叛。”
dì guǎng rén xī地广人稀地域广阔;人烟稀少。东汉 班固《汉书 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qiāng dì hū tiān抢地呼天抢地:触地。大声叫天,用头撞地。形容极度悲伤。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四回:“老板奶奶见媳妇已死,抢地呼天,哭个不了。”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形容极大。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shàng zhī tiān wén,xià zhī dì lǐ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知:晓得,知道。形容学问渊博,无所不至。《敦煌变文集·伍子胥变文》:“吴国贤臣伍子胥,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文经武律,以立其身。”
zhòu tiān mà dì咒天骂地形容信口乱骂。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五卷:“金员外偶然察听了些风声,便去咒天骂地,夫妻反目,直聒得一个不耐烦方休。”
dì dòng shān yáo地动山摇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suí dì suí shí随地随时见“随时随地”。清·魏源《圣武记》第一卷:“居近珲春之库尔喀人,分驻佐领,随地随时编丁入军籍,统称为吉林之兵。”
dì jí mín pín地瘠民贫土地瘠薄,人民贫穷。清·刘大櫆《送黟令孙君改任凤阳序》:“先时地瘠民贫,催科愈烦,而逋负愈积,逋久不偿,视为固然。”
jiāng tiān jiù dì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shàng bù zài tiān,xià bù zháo dì上不在天,下不着地指不着边际,没有着落。形容偏僻闭塞的地方。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只叫他在这上不在天,下不着地的地方,给我结了几间茅屋,我同老母居住。”
tiān cuī dì tā天摧地塌摧:毁坏,犹如天塌地陷。比喻重大事变。元·关汉卿《拜月亭》楔子:“你直待白骨中原如卧麻。虽是这战伐,负着个天摧地塌,是必想着俺子母每早来家。”
kuì huǐ wú dì愧悔无地指羞惭悔恨得无地自容。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八回:“姑娘,你问到这里,我安骥诚惶诚恐,愧悔无地。”
yuè dì yún jiē月地云阶指天上。也比喻景物美好的境界。唐 牛僧儒《周秦行纪》诗:“香风引到大罗天,月地云阶拜洞仙。”
wū tiān hēi dì乌天黑地犹言昏天黑地。比喻社会黑暗。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31卷:“这等乌天黑地,去那里敲门打户,惊觉他,他又要遁了去。”
tiān shòu dì shè天授地设谓天然形成。宋·邵博《闻见后录》第25卷:“凡登览而惝恍、俯瞰而峭绝,天授地设,不待人力而巧者,洛阳独有此园尔。”
liè dì fēn máo裂地分茅裂:分开;茅:草名,白茅。古代帝王分封土地、建立诸侯。宋·叶适《任子》:“古者裂地分茅以报人臣之有功,使其子孙嗣之,所以酬祖宗,垂后裔也。”
pū xiōng nà dì铺胸纳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zhì zhī sǐ dì置之死地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tiān jīng dì wěi天经地纬①语本《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指天地间理所当然、无可非议的道理。②引申为以天地为法度治理天下。语出《左传·昭公二十五年》:“礼,上下之纪、天地之经纬也。”
fù dì jīn cái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bá dì yáo shān拔地摇山翻动大地,摇撼山岳。形容声势极大。明 郭勋《英烈传》第49回:“乌龙镇上驻不得赤龙舟,搅得翻江震海;大全港中做不得周全事,空教拔地摇山。”
gē dì chēng chén割地称臣割让土地,臣服于对方。明·冯梦龙《古今小说·游酆都胡母迪吟诗》:“若放我南归,愿为金邦细作,饶幸一朝得志,必当主持和议,使南朝割地称臣。”
gōng gài tiān dì功盖天地盖:胜过。功绩胜过天下所有人。形容功劳极大。汉·李陵《答苏武书》:“陵先将军,功略盖天地,义勇冠三军。”
dì chè tiān bēng地坼天崩坼:开裂;崩:倒塌。地裂开,天崩塌。原指地震,后多比喻重大变故。《战国策·赵策三》:“天崩地坼,天子下席。” 《后汉书·翟酺传》:“自去年以来,灾遣频数,地坼天崩,高岸为谷。”
tiān zhèn dì hài天震地骇震:震动。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有时形容事件、场面令人惊骇。《三国志 魏志 文帝纪》裴松之注:“惟黄初七年五月七日,大行皇帝崩,呜呼哀哉!于时天震地骇。”
dì guǎng mín xī地广民稀广:宽阔;稀:稀少。指土地广大,人烟稀少。东汉·班固《汉书·地理志下》:“习俗颇殊,地广民稀。”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xí dì ér zuò席地而坐席:坐席。原指把坐席铺在地上坐。现多指坐在地面上。《旧五代史 李茂贞传》:“但御军整众,都无纪律,当食造庖厨,往往席地而坐。”
dòng tiān dì,gǎn guǐ shén动天地,感鬼神动:感动;感:感动。使天地鬼神受到感动。形容事迹或作品十分感人。金·元好问《陶然集诗序》:“诗之极致,可以动天地,感鬼神。”
fèi tiān zhèn dì沸天震地形容声音极其喧腾。叶圣陶《一个朋友》:“那一对小新人面对面站着,在一阵沸天震地的拍手声里,他们俩鞠上三个大躬。”
jú tiān cù dì局天促地窘迫无路。王维城《新乐府》:“华工苦,华工苦,局天促地无门诉。”
jí dì jīng tiān棘地荆天到处是荆棘。形容变乱后的残破景象或困难重重的处境。清 梁启超《中国积弱溯源论》:“千年辽鹤,望人民城郭以怆神;何处铜驼,向棘地荆天而长涕。”
pín wú lì zhuī zhī dì贫无立锥之地穷得连可以插下锥子那样小的地方都没有。形容穷困之极。汉·韩婴《韩诗外传》卷四:“十子者,不能亲也,无置锥之地,而王公不能与争名,则是圣人之未得志者也。”《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仟佰,贫者亡(无)立锥之地。”
dì jìn qí lì地尽其利尽:全部;利:利益。指土地等自然环境充分发挥作用。孙中山《上李鸿章书》:“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tiān píng dì chéng天平地成指万事安排妥当,天下太平。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二十四年》:“《夏书》曰‘地平天成’,称也。”
dì fù tiān fān地覆天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róng xī zhī dì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zhèn tiān hài dì震天骇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晋书·孙楚传》:“烟尘俱起,震天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