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地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地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hēi tiān mò dì黑天墨地见“黑天摸地”。《西湖二集·天台匠误招乐趣》:“张漆匠黑天墨地,心下慌张道:‘不知是恁缘故,叫我到此?’”
tiān dà dì dà天大地大形容极大。春秋·楚·李耳《老子》:“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
pū xiōng nà dì铺胸纳地一种上半身贴近地面的跪拜礼,表示虔敬与隆重。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六回:“三藏展背舒身,铺胸纳地,望金像叩头。”
yīn cáo dì fǔ阴曹地府按迷信的说法;指人死后所在的地方。清 李绿园《歧路灯》:“我到咱家,不能发送爷爷入土,不能伺候奶奶,倒叫我奶奶伺候我,且了自己爹娘。这个不孝,就是阴曹地府下,也自心不安。”
wáng lì zhuī zhī dì亡立锥之地亡:无;立锥:插锥子。没有插锥尖的一点地方。形容极其贫困。东汉·班固《汉书·食货志》:“富者田连阡陌,贫者亡立锥之地。”
bù qī dì xià不欺地下地下:黄泉之下。指人刚正不阿,坚持原则。
hào tiān kòu dì号天扣地扣:同“叩”,敲击,撞击。向着天大声哭叫,将自己的头撞向地面。形容十分悲痛。《晋书·孝武帝纪》:“朕以不造,奄丁闵凶,号天扣地,靡知所诉。”
niú mián jí dì牛眠吉地吉:吉祥。指有助于后代升官发财的坟地。《晋书·周光传》:“遇一老父,谓曰:‘前冈见一牛眠山污中,其地若葬,位极人臣矣。’”
zhèn tiān hàn dì震天撼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刘流《烈火金刚》第24回:“这时人群中爆发出震天撼地的声浪:‘毛主席万岁!共产党万岁!……”
lì dì shēng gēn立地生根比喻过于性急,立刻就要办好事情。
tiān shàng shǎo yǒu,dì xià nán xún天上少有,地下难寻形容极其稀少。清·李绿园《歧路灯》第八回:“上通天文,下察地理,这样先生,天上少有,地下难寻。”
xīn xuán liǎng dì心悬两地悬:牵挂。一心牵挂着两地地方的事情。清·唐芸洲《七剑十三侠》第103回:“怎奈此时是惊弓之鸟,又是心悬两地,记念着前山池大鬓,不知胜负如何。”
jú tiān kòu dì局天扣地悲痛诉说貌。语本《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
jú gāo tiān,jí hòu dì局高天,蹐厚地局:弯曲;蹐:小步走。蜷曲不敢伸展。形容小心谨慎,惶恐不安。《诗经·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
jú dì kòu tiān局地扣天见“局天扣地”。宋·李清照《投翰林学士纂熧礼启》:“局地扣天,敢效谈娘之善诉;升堂入室,素非李赤之甘心。”
yǐ tiān bá dì倚天拔地倚天而立,拔地而起。极言魁伟雄奇。清·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卷七:“至杜陵,负其倚天拔地之材,更欲驾《风》、《骚》而上之,则有所不能。”
fū cùn zhī dì肤寸之地肤寸:古代长度单位,1肤=4寸。指面积狭小的土地。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肤寸之地无得者,岂齐不欲地哉?形弗能有也。”
fù dì jīn cái负地矜才谓以其才能、出身而自负骄矜。《南史·蔡凝传》:“他日,后主谓吏部尚书蔡徵曰:‘蔡凝负地矜才,无所用也。’”
dì liè shān bēng地裂山崩崩:倒塌。山岳崩塌,大地裂开。形容响声巨大或变化剧烈。清·无名氏《说呼全传》第19回:“只听半空中一声大震,好似地裂山崩,抬头一看,依旧红日青天。”
jìn dì zhǔ zhī yì尽地主之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tiān xuán dì zhuàn天旋地转指天地转动。比喻时事变迁。也形容人头晕眼花的感觉。唐 元稹《望云雅马歌》:“天旋地转日再中,天子却坐明光宫。”
gāng cháng sǎo dì纲常扫地纲常:三纲五常;扫地:比喻破坏无余。指纲纪、人伦等封建伦理道德破坏无余。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7回:“史臣有《仇牧赞》云:‘世降道斁,纲常扫地。堂帘不隔,君臣交戏。’”
dà dì chūn huí大地春回见“大地回春”。罗广斌、杨益言《红岩》第十六章:“楼三室的对联,引用了古人的诗句:‘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头。’横额是:‘大地春回’。”
wǔ tǐ tóu dì五体投地五体:头和四肢;投地:着地。两手、两膝和头一起着地。原为古代印度最恭敬的一种致敬仪式。后比喻心悦诚服或敬佩到了极点。《梁书 中天竺国传》:“今以此国君臣民庶,山川珍重,一切珍重,一切归属,五体投地,归诚大王。”
bù mù zhī dì不牧之地牧:放牧牲畜。不能牧养牛马的地。指荒地。汉 桓宽《盐铁论 论功》:“不牧之地,不羁之民。”
chūn huí dà dì春回大地好象春天又回到大地。形容严寒已过,温暖和生机又来到人间。宋·周紫芝《太仓稊米集·岁杪雨雪连日闷题二首》:“树头雪过梅犹在,地上春回柳未知。”
jīn shēng zhì dì金声掷地谓掷地作金石之声。形容语言文字铿锵有力。《晋书·孙绰传》:“卿试掷地,当作金石声也。”
hàn tiān dòng dì撼天动地天地受到震动。形容声势浩大。陈忠实《白鹿原》第29章:“先生,你的宣言委实是撼天动地。”
fān tiān zuò dì翻天作地犹言翻天覆地。形容闹得很凶。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二十七卷:“李雄见打得这般光景,暴躁如雷,翻天作地,闹将起来。”
jú dì yào tiān局地钥天惶恐不安貌。
màn tiān yǎn dì漫天掩地铺天盖地。瞿秋白《饿乡纪程》:“苍茫的暮霭,渐渐地漫天掩地的下罩,东方故国送别的情意,涌出一丸冷月安慰我的回望。”
shàng wú piàn wǎ zhē shēn,xià wú lì zhuī zhī dì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清·张南庄《何典》第九回:“原来刘打鬼收成结果了雌鬼,把活鬼的古老宅基也卖来喂了指头,弄得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只得仍缩在娘身边。”
hú zhōng tiān dì壶中天地指道家的生活。元 刘秉忠《永遇乐》词:“壶中天地,目前今古,今日还明日。”
píng dì yī shēng léi平地一声雷比喻突然发生的重大变动。也比喻名声或地位突然升高。五代 前蜀 韦庄《喜迁莺》词:“凤衔金榜出云来,平地一声雷。”
suō dì bǔ tiān缩地补天指改造天地宇宙。比喻做非凡之事。《旧唐书 音乐志一》:“高祖缩地补天,重张区宇;反魂肉骨,再造生灵。”
bǔ tiān zhù dì补天柱地修补天,支撑地。比喻伟大的功勋。南朝 梁 陆倕《新漏刻铭》:“业类补天,功均柱地。”
sǐ xīn dā dì死心搭地见“死心塌地”。元·马致远《青衫泪》第三折:“是他拂茶青山沽酒旗,伴着我死心搭地。”
jiǔ shí dì yù酒食地狱陷入终日为酒食应酬而奔忙的痛苦境地。宋·朱彧《萍洲可谈》卷三:“东坡倅杭,不胜杯酌……疲于应接,乃号杭倅为酒食地狱。”
jú tiān jí dì帡天极地谓包罗万象。
dì wǎng tiān luó地网天罗天罗:张在空中捕鸟的网。天空地面,遍张罗网。指上下四方设置的包围圈。比喻对敌人、逃犯等的严密包围。《大宋宣和遣事》亨集:“才离阴府恓惶难,又值天罗地风灾。”元 无名氏《锁魔镜》第三折:“天兵下了天罗地网者,休要走了两洞妖魔。”
suí dì jú tiān蹐地局天语出《诗·小雅·正月》:“谓天盖高,不敢不局,谓地盖厚,不敢不蹐。”后以“蹐地局天”形容戒慎小心。
jú tiān cù dì跼天促地指窘迫无路。
hūn tiān hēi dì昏天黑地昏:黑暗。指天色漆黑;不能辨别方向。也形容昏昏沉沉;神志不清;糊里糊涂。元 关汉卿《调风月》第二折:“没人将我拘管收拾,打秋千,闲斗草,直到个昏天黑地。”
tiān tā dì xiàn天塌地陷天坍塌,地裂陷。比喻重大灾变。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三十九回:“我有了这件东西,说到得了天塌地陷也是瞎话,横竖咱们大清国万万年,我邓振彪也万万年了。”
jiǎo tà yìng dì脚踏硬地指实打实,十分稳靠。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十卷:“况又实实是骨血,脚踏硬地,这家私到底是稳取的了。”
tiān zāi dì niè天灾地孽灾:灾祸;孽:灾殃。天地间所发生的灾害和变异《隋书·高祖纪》:“天灾地孽,物怪人妖,衣冠钳口,道路以目。”
chuí xiōng tà dì槌胸蹋地捶胸顿足。表示极度悲痛或悔恨。清·金人瑞《青溪行》:“蓦逢老妪犹相识,槌胸蹋地说青溪。”
dì zhǔ zhī yí地主之仪见“地主之谊”。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三仙》:“未修地主之仪,忽叨盛馔,于理不当。”
yī shí bā céng dì yù一十八层地狱佛教指极恶众生死后赴受苦之所,包括刀山、火汤、寒冰等十八种。比喻灾难极其深重的境地。也比喻最低的等级。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dì dòng shān yáo地动山摇大地高山剧烈的摇动。形容地震;也形容洪亮的声音和剧烈的动作所产生的巨大影响。宋 欧阳修《论修河第一状》:“臣恐地动山摇,灾祸自此而始。”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dì死无葬身之地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元 纪君祥《赵氏孤儿》楔子:“天那,可怜害俺一家,死无葬身之地也。”
xiū wén dì xià修文地下修文:修明文教。指文人死亡。唐·杜甫《哭李常侍郎》诗:“一代风流尽,修文地下深。”
tiān gāo dì jiǒng天高地迥迥:远。形容极其高远。唐·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天高地迥,觉宇宙之无穷。”
dà dì huí chūn大地回春指冬去春来,草木萌生,大地上出现一片生机景象。有时亦用比喻形势好转。蔡东藩《民国通俗演义》第62回:“阴历初三立春,当时有大地回春,万象更新之义。”
píng dì shēng bō平地生波平地:平坦的地。平地上起风浪。比喻突然发生意料不到的纠纷或事故。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十回:“还不肯放松一步,必欲剪草除根,听信那娼妇平地生波。”
tiān shēng dì shè天生地设犹天造地设。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十七回:“看他二人恰是一对天生地设的夫妻。”
sǎo tián guā dì扫田刮地扫:清除;刮:用锋刃手削。指干零杂农活。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我宁可与你家担水运浆,扫田刮地,做个佣工。”
hūn tiān àn dì昏天暗地见“昏天黑地”。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十三卷:“鬼帅再变五色云雾,昏天暗地。”
gū gū duò dì呱呱堕地见“呱呱坠地”。邹韬奋《经历》:“到六月七日那一天,七八年梦寐萦怀的《生活日报》居然呱呱堕地了。”
xí dì mù tiān席地幕天以地为席以天为幕。指在露天席地而卧。唐·韩偓《惆怅》诗:“何如饮酒连千醉,席地幕天无所知。”
bié yǒu tiān dì别有天地天地:风格或境界。另外有一种境界。形容风景或艺术创作等引人入胜。唐 李白诗《答山中人》诗:“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guā dì pí刮地皮比喻贪官污吏千方百计地搜刮人民的财产。《新唐书·程日华传》:“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zhē dì gài tiān遮地盖天同“遮天盖地”。李季《五月端阳·打横山》:“大小据点一扫光,红军和赤卫军遮地盖天。”
dì tóu shé地头蛇指在当地有势力的欺压人民的恶霸。比喻本地有一定能量的人物。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七卷:“大官人休说满话!常言道:恶龙不斗地头蛇。”
xiè shuǐ zháo dì泻水著地水倾泻在地上,随地势而流注。比喻只能任其自然。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譬如写水著地,正自纵横漫流,略无正方圆者。”
jí tiān wǎng dì极天罔地谓遍天下。明·施耐庵《水浒传》第八十一回:“听哀告,听哀告!贱躯流落谁知道,谁知道!极天罔地,罪恶难分颠倒。”
fù cái jīn dì负材矜地见“负地矜才”。《文选·刘孝标〈辩命论〉》作者“刘孝标”唐·李善注:“[孝标]负材矜地,自谓坐致云霄,岂图逡巡十稔而荣惭一命。”
jì tiān mò dì寂天寞地比喻人没有能力或没有什么作为。明 王守仁《传习录》下卷:“未扣时原是惊天动地,既扣时也只是寂天寞地。”
pán gǔ kāi tiān dì盘古开天地指人类开始有了历史。《明成化说唱词话·花关索出身传》:“自从盘古开天地,三皇五帝夏商君。”
dì jiǎo tiān yá地角天涯比喻偏远的地方或相隔很远。南朝 陈 徐陵《答族人梁东海太守长孺书》:“燕南赵北,地角天涯,言接未由。”
dì guǎng rén xī地广人希见“地广人稀”。《史记·货殖列传》:“楚越之地,地广人希。”
zhì zhī sǐ dì置之死地有意使人处于无法生存下去的境地。《孙子·九地》:“投之亡地然后存,陷之死地然后生。”
zhèn tiān hài dì震天骇地震动了天地。形容声音或声势极大。《晋书·孙楚传》:“烟尘俱起,震天骇地。”
hàn dì yáo tiān撼地摇天撼:摇动。使天地都抖动起来。形容力气、本领和气魄极大。明·施耐庵《水浒传》第41回:“有分教,李逵施为撼地摇天手,来斗巴山跳涧虫。”
guā dì yǐ qù刮地以去刮:搜刮。形容贪官污吏大肆搜刮民财。《新唐书·程铧传》:“军中怒曰:‘马瘠士饥死,刺史不弃毫发恤吾急,今刮地以去,吾等何望?’”
jí tiān pá dì极天爬地
fǔ shí dì jiè俯拾地芥象低头拾一根小草那样。比喻容易得到或容易成功。《汉书·夏侯胜传》:“士病不明经术,经术苟明,其取青紫,犹俯拾地芥耳。”
huà dì chéng tú画地成图在地上画出地图,来说明山川河岳等地理形势。形容信手拈来,才能出众。东汉·班固《汉书·张安世传》:“千秋口对兵事:画地成图,无所忘失。”
huà dì ér qū画地而趋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shàng tiān rù dì上天入地①升上天空,钻入地下。形容神通广大。②比喻为实现某种目的而四处奔走。唐·李复言《续玄怪录·卢仆射从史》:“吾已得炼形之术也,其术自无形成而炼成三尺之形,则上天入地,乘云驾鹤,千变万化,无不可也。”
dì fù tiān fān地覆天翻覆:翻过来。形容变化巨大。也形容闹得很凶。唐 刘商《胡笳十八拍》六:“天翻地覆谁得知?如今正南看北斗。
shān bēng dì liè山崩地裂山崩塌;地开裂。多为地震所引起。原用来指灾难性的巨大事变。后比喻声势之大;变化剧然。东汉 班固《汉书 元帝纪》:“山崩地裂,水泉涌出。天惟降灾,震惊朕师。”
jīng tiān dì,qì guǐ shén惊天地,泣鬼神使天地为之震惊,使鬼神为之哭泣。清 汪琬《烈妇周氏墓表》:“然则匹妇虽微,及其精诚所激,往往动天地,泣鬼神,何可忽也?”
gōng chéng duó dì攻城夺地攻:攻打,进攻。攻打城市,掠夺土地。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7回:“那二十四员番将,又必各有跟随的番汉军士,共计当有万余人,行动与攻城夺地者何异!”
guì yù zhī dì桂玉之地指京师。宋·戴埴《鼠璞·桂玉》:“马存字长游,谓子游京师,薪如束桂,米如裹玉,世以桂玉之地为京师。”
zhē tiān yā dì遮天压地形容数量多。形容来势凶猛,弥漫充满于天地之间。清·曹雪芹《红楼梦》第29回:“只见前头的全副执事摆开……车轿人马,浩浩荡荡,一片锦绣香烟,遮天压地而来。”
dǐng tiān zhǒng dì顶天踵地犹言顶天立地。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没用处》:“夫人顶天踵地,惟呼最灵。”
huā tiān jǐn dì花天锦地形容繁华热闹。明 冯梦龙《古今小说》第五卷:“行至长安,果然是花天锦地,比新丰市又不相同。”
róng xī zhī dì容膝之地形容居室的狭窄。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审容膝之易安。”
huí tiān zhuǎn dì回天转地犹言旋转乾坤。比喻改变君王的情绪或态度。唐·刘肃《大唐新语·刚正》:“挟山超海之力,望此犹轻;回天转地之威,方斯更烈。”
chōng tiān sāi dì充天塞地指整个宇宙。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jìn rǎng guǎng dì进壤广地扩展地域。汉·桓宽《盐铁论·诛秦》:“虽以进壤广地,如食荝之充肠也,欲其安存,何可得也。”
yī bài tú dì一败涂地一:一旦;涂地:“肝脑涂地”的省略。一旦失败就肝脑涂地。形容彻底失败;不可收拾。西汉 司马迁《史记 高祖本纪》:“天下方扰,诸侯并起,今置将不善,一败涂地。”
tiān chā dì bié天差地别形容差别很大,相差甚远。
jiāng tiān jiù dì将天就地谓以高就低。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小娘子休得悲伤,小可承娘子错爱,将天就地,求之不得,岂敢推托?”
gài dì ér lái盖地而来盖:遮盖,掩盖。指人马或暴风雪及飞砂走石等铺天盖地。形容来势迅猛浩大。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一回:“汉军大败,后面漫山塞野,黄巾盖地而来,旗上大书‘天公将军’。”
liú yú dì留余地不把话说死或不把事办绝,留下进退回旋的地步。清·纪昀《阅微草堂笔记》第11卷:“此狐眼光如镜,然词锋太利,未免不留余地矣。”
luò dì shēng gēn落地生根比喻长期安家落户或切切实实、一心一意地做好所从事的工作。《人民日报》1969.12.18:“他们纷纷表示,要在农村落地生根,干一辈子革命。”
rén dì shēng shū人地生疏疏:不熟悉。初到一个地方;对当地的人、环境、习俗都不熟悉。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门生这一到省,人地生疏,未必登时就有差委。”
fān tiān fù dì翻天覆地覆;翻过来。使天地换了位置。形容变化巨大;彻底。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105回:“那时,一屋子人,拉这个,扯那个,正闹得翻天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