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耳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xiǎng dāng rán ěr想当然耳 | 耳:而已,罢了。凭主观推断,应该是这样。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以今度之,想当然耳。” |
qīng ěr ér tīng倾耳而听 | 倾:歪,侧着。侧着耳朵仔细听。 | 《礼记·孔子闲居》:“倾耳而听之,不可得而闻也。” |
zhǔ yuán yǒu ěr属垣有耳 | 有人靠着墙偷听。 | 《诗经·小雅·小宛》:“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
ěr biān fēng耳边风 | 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我说的乃是金玉之言,外交秘诀,你老哥千万不要当做耳边风” |
gé shě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60回:“正是隔舍须有耳,窗外岂无人!公子听得仔细,即心中转道:‘奇怪,难道他主仆多是女人?’” |
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墙有缝,壁有耳 | 墙外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容易泄漏。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骂他不打紧,墙有缝,壁有耳,恰似你醉了一般。” |
yóu xīn hài ěr游心骇耳 | 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
yáng yáng yíng ěr洋洋盈耳 | 洋洋:众多;盈:充满。指宏亮而优美的声音充满双耳。形容讲话、读书的声音悦耳动听。 | 《论语 泰伯》:“师挚之始,《关雎》之乱,洋洋乎,盈耳哉。” |
gé qiáng xū yǒu ěr,chuāng wài qǐ wú rén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 | 须:应当。指秘密的言谈也可能泄漏。 | 元·孟德耀《举案齐眉》第二折:“隔墙须有耳,窗外岂无人。这小贱人无理,瞒着老夫,引着梅香去书房中看梁鸿去了。” |
mù dǔ ěr wén目睹耳闻 |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xuàn mù zhèn ěr眩目震耳 | 眩:眼花,迷乱;眩目:耀眼。形容色彩繁多使人眼花,声音巨大震耳欲聋。 | 巴金《旅途随笔·游了佛国》:“有一些虔诚的佛教徒到了那个地方就会‘眩目震耳,悖魄堕魂。’” |
jí léi bù jí yǎn ěr疾雷不及掩耳 | 突然响起雷声,使人来不及掩耳。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 | 《六韬 军势》:“善者从而不择,巧者一决而不犹豫,故疾雷不及掩耳,卒电不及瞬目。” |
fǔ shǒu tiē ěr俛首帖耳 | 驯服恭顺貌。 | |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贴耳 | 畏缩恐惧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疾雷不暇掩耳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
ěr lóng yǎn xiā耳聋眼瞎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
jié léi bù jí yǎn ěr捷雷不及掩耳 | 犹迅雷不及掩耳。比喻事起突然,不及防备。 | 《晋书·苻坚载记上》:“此捷济上机,所谓捷雷不及掩耳。” |
ěr bù páng tīng耳不旁听 | 两耳不往旁边听。形容专心致志的神态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8回:“因见他姐妹们说笑,便自己走到阶下竹前,挖心搜胆的耳不旁听,目不斜视。” |
yǎn ěr cù è掩耳蹙頞 | 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 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
fú shǒu tiē ěr伏首帖耳 | 伏:俯伏;帖:帖伏,顺从。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躬屈膝非常驯服的样子。 |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马介甫》:“万石不言,惟伏首贴耳而泣。”何垠注:“伏首帖耳,狗畏人貌。” |
ěr mù xīn fù耳目心腹 |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
qīng ěr xì tīng倾耳细听 | 侧耳留意而听。 | |
lài yǒu cǐ ěr赖有此耳 | 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
chuí shǒu tiē ěr垂首帖耳 |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
fǔ shǒu jí ěr俯首戢耳 | 见“俯首帖耳”。 | 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
zhōng yán nì ěr忠言逆耳 |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shǔ rén ěr mù属人耳目 | 属:集中在一点。指引人注意。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二年》:“师有功,国人喜以逆之,先入,必属耳目焉。” |
féi tóu dà ěr肥头大耳 | 肥肥的头;硕大的耳。形容生活优裕;保养得好。旧时也指人长得福相。今多用于贬义。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看上去有七八岁光景,倒生的肥头大耳。” |
ěr hóng miàn chì耳红面赤 | 耳朵和面部都红了。形容过于用力、情绪激动或羞愧时的脸色。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61回:“忽见禁子走来,轻轻的向倪完耳边说了几句。倪完吃了一惊,不觉耳红面赤。” |
féi tóu pàng ěr肥头胖耳 | 见“肥头大耳”。 | 《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
dāng ěr páng fēng当耳旁风 | 见“当耳边风”。当做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对所听的话不放在心上。 | 语出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於我,如秋风之过耳。” |
hōng léi guàn ěr轰雷贯耳 | 打雷的声音贯满耳边。形容人的声名很大。 | 元·郑光祖《王粲登楼》第一折:“久闻贤士大名,如轰雷贯耳。” |
dài mú qīng ěr戴目倾耳 |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liáo fù ěr ěr聊复尔耳 | 姑且如此而已。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shuāng dòu sāi ěr双豆塞耳 | 塞:堵。两粒豆子堵塞双耳。指听不到声音。比喻不听忠告。 | 《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 |
jiāo tóu hù ěr交头互耳 | 犹交头接耳。 | |
yú xīn yuè ěr娱心悦耳 |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
zhuā tóu wā ěr抓头挖耳 | 形容竭力思索。 |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
ěr wén mù dǔ耳闻目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见亲眼看到。 | 鲁迅《呐喊 一件小事》:“其间耳闻目睹的所谓国家大事,算起来也很不少。” |
mǎ ěr dōng fēng马耳东风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宋 苏轼《和何长官六言次韵五首》诗:“青山自是绝世,无人谁与为容。说向市朝公子,何殊马耳东风。” |
guì ěr jiàn mù贵耳贱目 | 重视传来的话,轻视亲眼看到的现实。比喻相信传说,不重视事实。 | 汉 张衡《东京赋》:“若客所谓末学肤受、贵耳而贱目者也。” |
yǎn rén ěr mù掩人耳目 | 掩:遮盖。堵住人家耳朵;遮着人家的眼睛。比喻用假象迷惑;欺骗人。 | 《新刊大宋宣和遗事》:“事迹显然,虽欲掩人之耳目,不可得也。” |
zài rén ěr mù在人耳目 | 表示为人们所听到看到,都已熟知。 | 明·张岱《奇字问·序》:”近取《左(传)》、《国(语)》、《史记》……诸书在人耳目前者,聊摘其一二奇字解释之。” |
jiǔ hān ěr rè酒酣耳热 |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
yǐ ěr wéi mù以耳为目 | 把听到的当作亲眼目睹的。指对传闻的事情不加分析就信以为真。 | 清·张春帆《九尾龟》第一百七十回 :“但是如今的那班督抚,也都是些以耳为目、不分黑白的人。” |
bài ěr fàn mù稗耳贩目 | 比喻见闻浅薄的人。 | 清·赵翼《廿二史札记·北朝经学》:“此可见诸儒师资有自,非同后世稗耳贩目之学也。” |
ěr mù zhòng duō耳目众多 | 耳目:指为别人打探消息的人。周围注意的人很多。也指为刺探情报的人很多。 | 清 石玉昆《三侠五义》第十六回:“只是目下耳目众多,恐有泄漏,实属不便。” |
ěr wén yǎn jiàn耳闻眼见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唐 元稹《连昌宫词》:“翁言野父何分别,耳闻眼见为君说。” |
dào zhōng yǎn ěr盗钟掩耳 |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ěr wén shì xū,yǎn guān wéi shí耳闻是虚,眼观为实 | 亲自听到的还不足为信,只有亲眼看到的才是真实可靠的。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九回:“‘耳闻是虚,眼观为实’,叔叔此时,且不要过于取笑侄女,请再去一访,……那时再来取笑侄女,却也未迟。” |
ěr bìn xiāng mó耳鬓相磨 | 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
dōng fēng guò ěr东风过耳 | 见“东风射马耳”。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
jiàn mù guì ěr贱目贵耳 | 指轻视眼前所见,重视远道传闻。比喻舍近求远。 | 明 李时珍《本草纲目 草三 蛇床》:“世人舍此而求补药于远域,岂非贱目贵耳乎?” |
miàn mìng ěr tí面命耳提 | 不仅是当面告诉他,而且是提着他的耳朵向他讲。形容长辈教导热心恳切。 | 宋 刘克庄《拟撰科诏回奏》:“词意有未稳处,仰荷明主亲酒奎画,不啻面命耳提。” |
ěr rú mù jí耳濡目及 | 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明 吴承恩《开府介川毛公德政颂》:“凡此诸条,耳濡目及,默化阴孚,匪言可悉。” |
dōng fēng mǎ ěr东风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钓有怀》诗:“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guó ěr wàng jiā国耳忘家 | 见“国而忘家”。 | 汉·贾谊《陈政事疏》:“故化成俗定,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rú fēng guò ěr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wēi yán nì ěr危言逆耳 | 正直的规劝听起来不顺耳。 | 明·李东阳《太白行》:“龙攀凤附不自由,何乃弃君来事仇。危言逆耳谁为谋?” |
luàn rén ěr mù乱人耳目 | 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
ěr wén yǎn dǔ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fù ěr dī yǔ附耳低语 | 附:贴近。贴近别人的耳朵低声说话。形容和对方密谈要事。 | 茅盾《幻灭》:“抱素向李克走进一步,附耳低语道……” |
zhèn ěr yù lóng震耳欲聋 | 耳朵都要振聋了。形容很大;特别响。 | 沙汀《呼嚎》:“每座茶馆里都人声鼎沸,而超越这个,则是茶堂倌震耳欲聋的吆喝声。” |
ěr shú néng xiáng耳熟能详 |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ěr ruǎn xīn huó耳软心活 | 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7回:“那司棋也曾求了迎春,实指望能救,只是迎春语言迟慢,耳软心活,是不能做主的。” |
piāo fēng guò ěr飘风过耳 | 比喻对某件事情漠不关心或不当一回事。 | 明·天然痴叟《石点头·贪婪汉六院卖风流》:“任你说得舌敝唇穿,也只当做飘风过耳。” |
ěr shì mù shí耳视目食 | 用耳朵看,用眼睛吃。比喻颠倒错乱。 | 宋 司马光《迂书 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ěr wén mù lǎn耳闻目览 | 亲自听见和亲眼看见的。 | 唐 孙揆《灵应传》:“宝及晡方寤,耳闻目览,恍然如在。” |
ěr gēn qīng jìng耳根清净 |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
ěr bù lí sāi耳不离腮 |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
yǎn guān sì ch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ěr bìn sī mó耳鬓撕磨 |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顺手拉了彩云的手,耳鬓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觉两股热泪,从眼眶中直滚下来。” |
sāi ěr tōu líng塞耳偷铃 |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 《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
ěr mù zhī yù耳目之欲 | 欲:欲望。指耳听眼看,满足于享乐的欲望。 | 汉 东方朔《非有先生论》:“务快耳目之欲,以苟容为度。” |
ěr tīng bā fāng耳听八方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
huáng ěr chuán shū黄耳传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犬为主人往返传书。后比喻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俊犬,名曰黄耳,甚爱之。既而羁寓京师,久无家问,……机乃为书以竹筩盛之而系其颈,犬寻路南走,遂至其家,得报还洛。其后因以为常。” |
bì mù sè ěr闭目塞耳 | 堵塞视听。指对外界事物不闻不问或不了解。 | 《隋书 东夷传 高丽》:“王乃坐之空馆,严加防守,使其闭目塞耳,永无闻见。” |
jiē ěr jiāo tóu接耳交头 | 接耳:嘴凑近耳朵;交头:头靠着头。形容靠得很近,低声交谈。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2回:“便是那些服侍的,无不一个个接耳交头,颂扬赞赏。” |
wā ěr dāng zhāo挖耳当招 | 人家用手挖耳朵,却以为是在招唤自己。比喻希望达到目的的心情非常迫切。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吴衙内邻舟赴约》:“那吴衙内记挂着贺小姐,一夜卧不安稳。早上贺司户相邀,正是挖耳当招。” |
rú léi guàn ěr如雷灌耳 |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
lì lì zài ěr历历在耳 |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
sāo tóu zhuā ěr搔头抓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mù bù rěn jiàn,ěr bù kān wén目不忍见,耳不堪闻 | 堪:可。不忍心看,不忍心听。形容情景十分凄惨。 | 清·叶燮《原诗·内篇》:“想其时,陈言为之祸,必有出于目不忍见,耳不堪闻者。” |
mù shí ěr shì目食耳视 | 用眼睛吃,用耳朵看。比喻颠倒错乱。 | 宋·司马光《迂书·官失》:“世之人不以耳视而目食者,鲜矣。” |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ěr hòu shēng fēng耳后生风 | 像耳后刮风一样。形容激烈、迅速运动时耳后根产生的感觉。 | 《梁书·曹景宗传》:“景宗谓所亲曰:‘我昔日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不知老之将至。” |
ěr wén bù rú mù jiàn耳闻不如目见 | 耳朵听到的不如眼睛看到的。比喻亲身感受比传闻可靠。 | 汉 刘向《说苑 政理》:“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 |
qīng ěr yuè xīn清耳悦心 | 耳为之清宁,心为之欢喜。形容乐曲美妙动人。 | 宋·张耒《鸣蛙赋》:“春露初霭,朝华始敷,文羽清喙,飞鸣自如,若奏琴筝而和笙竽,清耳悦心,听者为娱。” |
guó ěr wàng jiā,gōng ěr wàng s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 | 为了公事而忘记私事,为了国事而忘记家事。形容一心为公为国。 | 东汉·班固《汉书·贾谊传》:“则为人臣者主耳忘身,国耳忘家,公耳忘私,利不苟就,害不苟去,唯义所生。” |
dāng ěr biān fēng当耳边风 | 比喻对听到的话毫不在意。 | 汉 赵晔《吴越春秋 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kǔ kǒu nì ěr苦口逆耳 |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mù rǔ ěr rǎn目擩耳染 |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
shì mù qīng ěr拭目倾耳 | 拭目:擦了眼睛看;倾耳:侧过耳朵听。形容仔细看听。 | 东汉·班固《汉书·张敞传》:“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
huō rén ěr mù豁人耳目 | 开扩眼界,使耳目清新。 | 王国维《人间词话》五六:“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 |
dào líng yǎn ěr盗铃掩耳 |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同“盗钟掩耳”。 | 清 伤时子《苍鹰击 戕藩》:“你看他盗铃掩耳欺天下,卖国甘心作帝皇,有甚商量。” |
guàn ěr shān qī盥耳山栖 | 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 | 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 | 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