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耳的成语
成语 | 解释 | 出处 |
---|---|---|
jiǔ hān ěr rè酒酣耳热 | 酣:酒喝得痛快。酒喝得正痛快;耳朵发热。形容酒兴正浓。 | 三国 魏 曹丕《与吴质书》:“每至觞酌流行,丝竹并奏,酒酣耳热,仰而赋诗,当此之时,忽然不自知乐也。” |
sāi ěr tōu líng塞耳偷铃 | 比喻自己欺骗自己的愚蠢行为。 | 《五灯会元 雪峰存禅师法嗣》:“如此见解,即是落空亡底外道,鬼不散底死人,冥冥漠漠,无觉无知,塞耳偷铃,徒自欺诳。” |
ěr xí mù rǎn耳习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老舍《四世同堂》:“老人自幼生长在北平,耳习目染的和旗籍人学了许多规矩礼路。” |
dōng fēng guò ěr东风过耳 | 见“东风射马耳”。 | 清·容闳《西学东渐记》:“学生在美国……绝无敬师之礼,对于新监督之训,若东风之过耳。” |
chuí shǒu tiē ěr垂首帖耳 | 垂:低下;帖:同“贴”,顺从,服帖。形容非常驯服恭顺的样子。 | 元·陶宗仪《辍耕录》第15卷:“稍遇贬抑遽若丧家之狗,垂首帖耳,摇尾乞怜,惟恐人不我恤。” |
ěr mǎn bí mǎn耳满鼻满 | 满耳朵满鼻子都是。形容听得烂熟。 | 元·关汉卿《救风尘》第三折:“你在南京时,人说你周舍名字,说的我耳满鼻满的,则是不曾见你。” |
mǐ ěr shòu jiào弭耳受教 | 弭耳:温驯的样子。形容非常听话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6回:“且等我收伏了这个贯索奴,作个引线,不怕那条孽龙不弭耳受教。” |
ěr shú néng xiáng耳熟能详 | 听得多了;就可以说得详尽细致。耳熟:听熟了;详:细说。 | 宋 欧阳修《泷冈阡表》:“吾耳熟焉,故能详也。” |
lài yǒu cǐ ěr赖有此耳 | 赖:依赖、倚靠。幸亏有一着(才得解救)。 | 《晋书·石勒载记》:“尝使人读《汉书》闻郦食其劝立六国后,大惊曰:‘此法当失,何得遂成天下!’至留侯谏,乃曰:‘赖有此耳。’” |
mǐ ěr fǔ fú弭耳俯伏 | 弭耳:温驯的样子。俯首帖耳的样子。 | 《六韬·武韬·发启》:“猛兽将搏,弭耳俯伏;圣人将动,必有愚色。” |
rú fēng guò ěr如风过耳 | 象风在耳边吹过一样。比喻漠不关心,不相关涉。 | 汉·赵晔《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yǎn xiā ěr lóng眼瞎耳聋 | 看不见也听不到。比喻对周围情况完全不了解。 | 京剧《平原作战》第八场:“日本鬼子眼瞎耳聋,就靠汉奸给他当拐棍。” |
lìn ěr yōng mù赁耳佣目 | 指借助于所见所闻。 | 清 钱谦益《覆徐巨源书》:“流浪壮齿,记滥俗学,侵寻四十,赁耳佣目,乃稍知古学之由来。” |
guò ěr qiū fēng过耳秋风 | 刮过耳边的秋风。比喻没有任何意义的身外之物。 | 《吴越春秋·吴王寿梦传》:“富贵之于我如秋风之过耳。” |
huáng ěr jì shū黄耳寄书 | 黄耳:犬名;书:书信。黄耳为主人传递家信。指传递家信。 | 《晋书·陆机传》:“初机有骏犬,名黄耳,甚爱之。……其后因以为常。” |
rú léi guàn ěr如雷灌耳 | 亦作“如雷贯耳”。①形容声音大(多指语音)。②形容人的名声很大。 | 《三国志平话》卷中:“‘吾乃燕人张翼德,谁敢共吾决死?’叫声如雷灌耳,桥梁皆断。” |
sāo tóu zhuā ěr搔头抓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焦急的神态。 | 清 彭养鸥《黑籍冤魂》第12回:“两个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xǐ ěr gǒng tīng洗耳拱听 | 见“洗耳恭听”。 | 元·宫天挺《范张鸡黍》第一折:“哥哥才学,与在下不同,有什么名人名书,前皇后代,哥哥讲说些儿,小官洗耳拱听。” |
nì ěr lì xíng逆耳利行 | 犹言忠言逆耳利于行。谓忠诚正直的话虽然不顺耳,但有益于行为。 | 《旧唐书·王晙传》:“臣蒙天泽,叨居重镇,逆耳利行,敢不尽言。” |
ěr rǎn mù rú耳染目濡 | 染:沾染;濡:沾湿。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27回:“一来也是秉赋了浇漓的薄气,二来又离了忠厚的祖宗,耳染目濡,习就了那轻薄的态度。” |
luàn rén ěr mù乱人耳目 | 乱:扰乱。指故意去迷惑人。 | 茅盾《子夜》:“我倒疑惑那是吴荪甫他们故意造的谣言,乱人耳目!” |
zhōng yán nì ěr忠言逆耳 | 诚恳的劝告听起来不舒服。逆:不顺。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留侯世家》:“且忠言逆耳利于行,良药苦口利于病。” |
fǔ shǒu mǐ ěr俯首弭耳 | 见“俯首帖耳”。 | 《醒世恒言·大树坡义虎送亲》:“其虎见勤自励到来,把前足跪地,俯首弭耳,口中有声,似有乞怜之意。” |
tuǒ shǒu tiē ěr妥首帖耳 | 犹言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 |
qiáng yǒu fèng,bì yǒu ěr墙有缝,壁有耳 | 墙外有人偷听。指墙外有人偷听,秘密容易泄漏。 | 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86回:“你骂他不打紧,墙有缝,壁有耳,恰似你醉了一般。” |
yǎn ěr tōu líng掩耳偷铃 | 同“掩耳盗钟”。 | 元·无名氏《举案齐眉》第四折:“难道他掩耳偷铃,则待要见世生苗。” |
liáo fù ěr ěr聊复尔耳 | 姑且如此而已。 | 南朝 宋 刘义庆《世说新语 任诞》:“答曰:‘未能免俗,聊复尔耳!’” |
yán yóu zài ěr言犹在耳 |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
jí léi bù xiá yǎn ěr疾雷不暇掩耳 | 比喻事情或动作来得突然,使人来不及防备。同“疾雷不及掩耳”。 | 晋 傅玄《傅子 阙题》:“我欲战而彼不欲战者,我鼓而进之若山崩河溢,当其冲者摧,值其锋者破,所谓疾雷不暇掩耳,则又谁御之。” |
ěr wén yǎn dǔ耳闻眼睹 | 闻:听见;睹:看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元 秦简夫《东堂老》楔子:“老夫耳闻眼睹,非止一端,因而忧闷成疾。” |
yōng ěr sú mù庸耳俗目 | 指学识浅薄的人。 | 清·朱仕琇《与林穆庵书》:“此数人知之,遂足为名一世,而无问千百庸耳俗目之扰扰耶!” |
cháng mù fēi ěr长目飞耳 | 看得远,听得远。比喻消息灵通,知道的事情多。 | 管仲《管子 九守》:“一曰长目,二曰飞耳,三曰树明,明知千里之外,隐微之中。” |
féi tóu pàng ěr肥头胖耳 | 见“肥头大耳”。 | 《何典》第八回:“识宝太师的女儿,叫做畔方小姐,生得肥头胖耳,粗手大脚。” |
zhē rén ěr mù遮人耳目 | 玩弄手法,掩盖真相。 | 清 李汝珍《镜花缘》第73回:“又何尝有什么丑处!可见装点造作总难遮人耳目。” |
ěr lóng yǎn hēi耳聋眼黑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翟灏《通俗编 身体 耳聋眼黑》:“《传灯录》,百丈被马祖一喝,直得三日耳聋眼黑。” |
yǎn guān liù lù,ěr tīng bā fāng眼观六路,耳听八方 | 六路:指上、下、四方;八方:指东、南、西、北、东南、西南、西北、东北。形容人机智灵活,遇事能多方观察分析。 | 清·石玉昆《续小五义》第三回:“魏真道爷可算得眼观六路,耳听八方,正与雷英动手。” |
hé tóu shēng ěr禾头生耳 | 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 | 唐·张鷟《朝野佥载》:“春雨甲子,赤地千里;夏雨甲子,乘舟入市;秋雨甲子,禾头生耳。” |
hé shēng ěr禾生耳 | 耳:耳状物。禾头长出牙蘖,庄稼就报废。灾年的象征 | 南唐·李建勋《闲出书怀》:“溪田雨涨禾生耳,原野莺啼黍熟时。” |
dǐng chēng yǒu ěr鼎铛有耳 | 鼎、铛:均为两耳三足的金属炊具。电鼎和铛都有耳朵。指某人或某事影响大,凡是长耳朵的都应该听说、知道。 | 宋·司马光《涑水记闻》:“太祖宠待赵韩王(普)如左右手。御史中丞雷德骧劾奏赵普擅市人第宅,聚敛财贿。上怒叱曰:‘鼎铛尚有耳,汝不闻赵普吾之社稷臣乎?’” |
ěr tīng bā fāng耳听八方 | 八是四方(东西南北)和四隅(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的总称。耳朵同时察听各方面来的声音;形容人灵敏机警。 | 明 许仲琳《封神演义》第53回:“为将之道:身临战场,务要眼观四处,耳听八方。” |
sāo ěr chuí xiōng搔耳捶胸 | 搔:抓挠。搔耳朵,捶胸膛。形容后悔、烦恼的样子。 | 《西湖佳话·三生石迹》:“心下十分悲咽,便搔耳捶胸,焦躁起来。” |
kǔ kǒu nì ěr苦口逆耳 | 苦口:药吃起来特别苦。逆耳:听起来使人感到不舒服。形容真诚的规劝。 | 《史记·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毒药苦口利于病。” |
ěr mù gǔ gōng耳目股肱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起到耳朵、眼睛、手臂的作用。比喻辅佐帝王的重臣。也比喻十分亲近且办事得力的人。 | 唐·吴兢《贞观政要·政体》:“然耳目股肱,寄于卿辈……事有不安,可极言勿隐。” |
dào zhōng yǎn ěr盗钟掩耳 | 盗:盗窃;钟:古代一种乐器。偷钟时捂住自己的耳朵。比喻自欺欺人。 | 《吕氏春秋·自知》:“百姓有得钟者,欲负而走,则钟大不可负,以椎毁之,钟况然有音。恐人闻之而夺己也,遽掩其耳。” |
mù dǔ ěr wén目睹耳闻 | 睹:看见;闻:听见。亲耳听到,亲眼看见。 | 《资治通鉴 唐纪睿宗景云二年》:“口说不如身逢,耳闻不如目睹。” |
ěr páng fēng耳旁风 | 同“耳边风”。在耳边吹过的风。比喻听了不放在心上的话。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又听袭人叹道:‘姊妹们和气,也有个分寸礼节,也没个黑家白日闹的!凭人怎么劝,都是耳旁风。” |
dōng fēng chuī mǎ ěr东风吹马耳 | 比喻把别人的话当作耳边风。 | 唐 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吟诗作赋北窗里,万言不直一杯水。世人闻此皆掉头,有如东风射马耳。” |
yóu xīn hài ěr游心骇耳 | 发人遐想,动人听闻。 | 西汉·司马迁《史记·滑稽列传褚少孙论》:“可以览观扬意,以示后世好事者读之,以游心骇耳,以附益上方太史公之三章。” |
yán tí qí ěr言提其耳 | 揪着他耳朵。谓恳切地教诲。言,助词。 | 《诗·大雅·抑》:“匪面命之,言提其耳。”郑玄笺:“我非但对面语之,亲提其耳。此言以教道之,孰不可启觉。” |
jiǔ hān ěr shú酒酣耳熟 | 酒酣:饮酒尽兴而痛快。耳热:指面红过耳,非常兴奋。形容酒兴很浓,喝得痛快。 | |
yōng ěr róu sāi撧耳揉腮 | 见“撧耳挠腮”。 | 元·王实甫《破窑记》第三折:“我撧耳揉腮,有口难开。” |
dùn zú liè ěr顿足捩耳 | 形容束手无策的困态。 | 宋·王銍《默记》卷上:“晋公候于阁门,见其甚久。则顿足捩耳云:‘无及矣。’” |
yòu rú chōng ěr褎如充耳 | 褎:常带笑容。面带笑容,塞耳不闻。 | 《诗经·邶风·旄丘》:“叔兮伯兮,褎如充耳。” |
ěr wén mù rǎn耳闻目染 | 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丛维熙《北国草》第一章:“由于他小时候在巴黎耳闻目染的结果,爱情比同龄的年轻人要早醒得多。” |
shé bì ěr lóng舌敝耳聋 | 讲的人舌头破了,听的人耳朵聋了。形容议论多而杂,别人不予理睬。 | 《战国策·秦策一》:“舌敝耳聋,不见成功。” |
ěr lóng yǎn xiā耳聋眼瞎 | 指因突然遭到强烈刺激而耳朵变聋,眼睛变瞎。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六回:“那个昏大官人就像耳聋眼瞎的一般。” |
ěr lóng yǎn huā耳聋眼花 | 指年老体衰者听觉、视觉衰退。形容人对事物的知觉极为迟钝 | 清 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90回:“晁夫人又不头疼脑热,又不耳聋眼花……喜喜笑笑,那像一个将要不好的人。” |
ěr bìn sī mó耳鬓斯磨 |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的情景(多指小儿女)。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9回:“宝玉思及当时姊妹一处,耳鬓斯磨,从今一别,纵得相逢,也必不似先前那等亲密了。” |
yǎn ěr cù è掩耳蹙頞 | 蹙:皱起;頞:鼻梁。捂着耳朵,皱着鼻子。形容极其厌恶。 | 唐·柳宗元《河间妇传》:“自是虽戚里为邪行者,闻河间之名,则掩耳蹙頞,皆不欲道之。” |
mù rú ěr rǎn目濡耳染 | 濡: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mù rǔ ěr rǎn目擩耳染 | 擩:通“濡”,沾染。因耳目经常接触而受到感染,影响。亦作“耳濡目染”、“耳染目濡”、“目染耳濡”、“目濡耳染”。 | 唐·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擩耳染,不学以能。” |
mù rǎn ěr rú目染耳濡 | 见“目擩耳染”。 | 《太平天国·钦定士阶条例》:“至于诵习书史,博览篇章,目染耳濡,课学即求心之道。” |
ěr rú mù rǎn耳濡目染 | 濡:音如;沾湿;染:沾染。耳朵经常听到;眼睛经常看到;不知不觉地受到影响。 | 唐 韩愈《清河郡公房公墓碣铭》:“目濡耳染,不学以能。” |
yǎn ěr dùn zú撧耳顿足 | 用手抓耳,以脚顿地。形容束手无策。 | 宋·王铚《默记》上卷:“张立于屏风后见之,撧耳顿足。” |
ěr bìn xiāng mó耳鬓相磨 | 鬓:鬓发;相:互相;磨:擦。耳与鬓发互相摩擦。形容相处亲密。 | 清 沈复《浮生六记 闺房记乐》:“自此耳鬓相磨,亲同形影。” |
qīng ěr dài mù倾耳戴目 | 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戴目:仰视。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sāo tóu mō ěr搔头摸耳 | 抓抓头皮,摸摸耳朵。形容一时无法可想的焦急神态。 | 清·彭养鸥《黑籍冤魂》第十三回:“两个人搔头摸耳,没有法想。” |
ěr bù lí sāi耳不离腮 | 两种关系十分接近、亲密。 | 李文元《婚事》:“别人说他俩是耳不离腮,影不离形,好的活像一个人。” |
ěr tīng xīn shòu耳听心受 | 用耳朵听,并记在心里。 | |
zhǔ yuán yǒu ěr属垣有耳 | 有人靠着墙偷听。 | 《诗经·小雅·小宛》:“君子无易由言,耳属于垣。” |
ěr tīng shì xū,yǎn jiàn shì shí耳听是虚,眼见是实 | 虚:虚假。听到的不足信,亲眼看到的才真实可靠。 | 京剧《串龙珠》第十场:“有道是耳听是虚,眼见是实。千岁莫要屈赖好人。” |
wéi mù hóng ěr嵬目鸿耳 | 见“嵬眼澒耳”。 | 明·瞿佑《剪灯新话》序:“所惜笔路荒芜,词源浅狭,无嵬目鸿耳之论以发扬之耳。” |
ěr mù zhāo zhāng耳目昭彰 | 昭彰:十分明显,人所共见。众人已听到和看到,十分明显。形容被众人了解得清清楚楚,无法藏匿。 | 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十七回:“却说刑部审问过,见耳目昭彰,料难隐瞒,十分为过学士不安,只得会同礼臣复奏一本。” |
ěr mù xīn fù耳目心腹 | 耳目:指侦探消息的人。指辅佐帝王的重臣。比喻得力助手与亲信。 | 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如善其便捷,任以耳目心腹,未有不倒持干戈,授人以柄者。” |
ěr gēn qīng jìng耳根清净 | 耳边无事噪聒。指无事打扰。 | 《圆觉经》上卷:“闻清净故,耳根清净,根清净故,耳识清净。” |
kǒu ěr bìng zhòng口耳并重 | 对说和听的训练同等重视。 | 鲁迅《彷徨·肥皂》:“好容易给他进了中西折中的学堂,英文又专是‘口耳并重’的。” |
zhuó yīng xǐ ěr濯缨洗耳 | 濯缨:洗涤冠缨;洗耳:不愿与闻世事。比喻避世守志,操行高洁 | 《魏书·刘献之传》:“吾常谓濯缨洗耳,有异人之迹,哺糟歠醨,有同物之志。” |
náo sāi juē ěr挠腮撧耳 | 抓搔腮颊,揪扯耳朵。形容慌乱焦急。 | 元 关汉卿《蝴蝶梦》第一折:“我这里急忙忙过六街穿三市,行行里挠腮撧耳。” |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帖耳 | 象狗见了主人那样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卑屈驯服的样子。 | 唐·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ěr bìn sī mó耳鬓撕磨 | 鬓:面颊两旁近耳的头发;撕:同“厮”,互相。形容亲密相处。 | 清 曾朴《孽海花》第八回:“顺手拉了彩云的手,耳鬓撕磨的端相的不了,不知不觉两股热泪,从眼眶中直滚下来。” |
ěr xūn mù rǎn耳熏目染 | 指见闻熏染多了就能不自觉受影响。 | |
yǎn tiào ěr rè眼跳耳热 | 眼皮跳动,耳朵发热。指内心感到不安。 | 《武王伐纣平话》中卷:“三日前甲申日,见此景祥,姬昌眼跳耳热,心神不安。” |
nì ěr liáng yán逆耳良言 | 虽然使人听起来感到刺耳,但却是有益的好话。逆:抵触,不顺从。 | 《史记 留侯世家》:“忠言逆耳利于行。” |
nì ěr zhōng yán逆耳忠言 | 逆耳:不顺耳。听起来感到刺耳的话是有益的好话 | 明·无名氏《四马投唐》楔子:“我忠心主意要兴兵,逆耳忠言不肯听。” |
fǔ shǒu tiē ěr俯首贴耳 | 俯首:低头。低着头;耷拉着耳朵。形容恭顺服从;屈卑尊从的样子。 | 唐 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若俯首帖耳,摇尾而乞怜者,非我之志也。” |
pá ěr sāo sāi爬耳搔腮 | 急切无奈貌。 | 鲁迅《且介亭杂文二集·徐懋庸作<打杂集>序》:“我是和不是东西之流开开玩笑,要使他爬耳搔腮,热刺刺的觉得他的世界有些灰色。” |
dào tīng ěr shí道听耳食 | 对传闻之辞不加去取,盲目轻信。 | 清·叶燮《原诗·外篇下》:“村学究道听耳食,窃一言以诧新奇,此等之论是也。” |
shuāng dòu sāi ěr双豆塞耳 | 塞:堵。两粒豆子堵塞双耳。指听不到声音。比喻不听忠告。 | 《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 |
bā ěr sāo sāi扒耳搔腮 | 形容焦急而又无可奈何。 | 鲁迅《华盖集续编·不是信》:“还有一个小目的,是在对于以我去年的免官为‘痛快’者,给他一个不舒服,使他恨得扒耳搔腮,忍不住露出本相。” |
dài mú qīng ěr戴目倾耳 | 戴目:仰视的样子;倾耳:侧着耳朵细心倾听。认真听,抬头看。形容殷切期盼 | 东汉·班固《汉书·贾山传》:“使天下之人戴目而视,倾耳耳听。” |
gǔ gōng ěr mù股肱耳目 | 股:大腿;肱:手臂从肘到腕的部分;股肱:比喻辅佐帝王的大臣;耳目:亲信。比喻得力助手和亲信。 | 《尚书·益稷》:“臣作朕股肱耳目。” |
lì lì zài ěr历历在耳 | 形容听到的某种声音清清楚楚地盘旋在耳边。 | 宋 陈文蔚《祭朱先生》:“念昔暂违,今焉永诀,历历在耳,言犹未绝。” |
chuí tóu sāi ěr垂头塞耳 | 谓不问不闻,装聋作哑。 | 《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
xǐ ěr gōng tīng洗耳恭听 | 洗耳:擦洗耳朵;比喻很重视听对方说话;恭:恭敬地。洗干净耳朵恭恭敬敬听别人讲话。请人讲话时的客气话。指专心地听。 | 元 郑廷玉《楚昭公》第四折:“请大王试说一遍,容小官洗耳恭听。” |
juē ěr náo sāi撧耳挠腮 | 形容焦急无计的样子。 | 元 秦简夫《东堂老》第二折:“你这般撧耳挠腮,可又便怎生。” |
guàn ěr shān qī盥耳山栖 | 盥耳:洗耳朵。比喻隐居不仕。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崔骃传》:“故土或掩目而渊潜,或盥耳而山栖。” |
yǎn xíng ěr rè眼饧耳热 | 两眼半睁半闭,朦胧而视,双耳燥热。形容饮酒微醉时的感觉。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二十一回:“至晚饭后,宝玉因吃了两杯酒,眼饧耳热之际,若往日则有袭人等大家喜笑有兴,今日却冷清清的一人对灯,好没兴趣。” |
fǔ shǒu jí ěr俯首戢耳 | 见“俯首帖耳”。 | 孙中山《大总统告陆海军士文》:“我军人俯首戢耳以听其鞭策者,亦既二百六十有馀年。” |
wén méng guò ěr蚊虻过耳 | 蚊虻:吸血的昆虫。比喻倏然已过,不足挂怀 | 宋·张孝祥《醉蓬莱·为老人寿》词:“世故纷纭,但蚊虻过耳。” |
yú xīn yuè ěr娱心悦耳 | 娱、悦:使愉快。使心情愉快,耳目舒畅。 | 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直取其清淡雅论,剖玄析微,宾主往复,娱心悦耳,非济世成俗之要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