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气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气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yī gǔ zuò qì一鼓作气一鼓:第一次击鼓;作:振作;气:士气。作战时第一次敲鼓可以鼓起战士的锐气。比喻趁劲足时一下子把事情完成。先秦 左丘明《左传 庄公十年》:“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qì jué quán dá气决泉达如气之逸出,泉水之流泻。比喻事情进行非常顺利。汉·蔡邕《袁满来碑铭》:“气决泉达,无所凝滞。”
tiān qīng qì lǎng天清气朗朗:明朗。形容天空晴朗,空气清新。晋 王羲之《兰亭集序》:“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
shǐ xìng bàng qì使性傍气见“使性谤气”。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33回:“连这等一下刚毅不屈的仲由老官尚且努唇胀嘴,使性傍气,嘴舌先生。”
qì yǔ áng áng气宇昂昂气宇:气度,仪表;昂昂:气概轩昂的样子。精神饱满,气度不凡。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4回:“指挥军士,东西布阵,气宇昂昂,旁若无人。”
shén wán qì zú神完气足精神饱满,气息充足。清·夏敬渠《野叟曝言》第九回:“文字不相上下,神完气足,俱是作家。”
sàng qì guǐ丧气鬼指不愉快的人或脾气坏的人。
qīng shēn xià qì轻身下气形容谦恭的态度。宋·陈师道《<寇参军集>序》:“倾家破产,急士之穷,轻身下气,而交名胜。”
yì qì fēng fā意气风发意气:意志和气概;风发:形容俊伟豪迈。形容气概豪迈;精神振奋。三国 魏 曹植《魏德论》:“武皇之兴也,以道凌残,义气风发。”
xuè qì fāng gāng血气方刚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血气:指精力;方:正;刚:旺盛。先秦 孔子《论语 季氏》:“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
hào qì sì sāi浩气四塞浩气:浩然正气;塞:充满。正气充满四面八方。孙中山《<黄花冈七十二烈士事略>序》:“浩气四塞。”
píng xīn dìng qì平心定气指心情平和,态度冷静。宋 陆九渊《与刘深父书》:“开卷读书时,整冠肃容,平心定气。”
wèng shēng wèng qì瓮声瓮气形容声音粗大低沉。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4回:“早听见门里看家的狗,瓮声瓮气如恶豹一般顿着链子咬起来。”
chuī qì shèng lán吹气胜兰气息象兰花那样香。形容美女的呼吸。《洞冥记》:“帝所幸宫人丽娟,年十四,玉肤柔软,吹气胜兰。”
qiè shēng qiè qì怯声怯气形容说话的语气胆小而不自然。
qì kè dǒu niú气克斗牛斗:北斗星。牛:牵牛星。斗牛泛指星空。形容气魄很大。同“气吞牛斗”。明 胡文焕《群音类选〈千金记 受辱胯下〉》:“俺自有翅排云,气克斗牛,怎肯与他年少成仇。”
shèng qì líng rén盛气凌人凌:欺压。以骄横的气势压人。形容傲慢自大;气势逼人。清 曾国藩《求阙斋语》:“今日我以盛气凌人,预想他日人亦盛气凌我。”
dī tóu sàng qì低头丧气失意颓丧貌。《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hóu cháng qì duǎn喉长气短比喻事情麻烦、费劲。
tōu shēng xì qì偷声细气轻声轻气。柳青《创业史》第一部题叙:“啥话?看你偷声细气的样子!”
chuí tóu sàng qì垂头丧气垂头:耷拉着脑袋;丧气:失去志气;情绪低落。耷拉着脑袋;有气无力。形容失意懊丧的样子。唐 韩愈《送穷文》:“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
cháng huí qì dàng肠回气荡回:曲折,迂回;荡:摇荡。形容好的音乐、文章缠绵悱恻,感人极深的样子。苏雪林《玉溪诗谜》:“这一首真是心颤魂飞、肠回气荡时做出来的好诗。”
yī tuán hé qì一团和气本指态度和蔼可亲;现也指互相之间只讲和气;不讲原则。宋 朱熹《伊洛渊源录》引《上蔡语录》:“明道终日坐,如泥塑人,然接人浑是一团和气。”
xīn fú qì zào心浮气躁形容人性情浮躁,做事不踏实。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中册:“自己没有应付不了的人,也很少心浮气躁过,此刻是怎么回事?”
yī bí kǒng chū qì一鼻孔出气同一个鼻孔出气。比喻立场、观点、主张完全一致。清 陈廷焯《白雨斋词话》第一卷:“似此不必学温韦,已与温韦一鼻孔出气。”
dí lì jiǎo qì敌力角气以力气相斗。汉·王充《论衡·譋时》:“敌力角气,能以小胜大者希,争强量功,能以寡胜众者鲜。”
qì tūn hú hǎi气吞湖海犹气吞山河。清·查慎行《送田间先生归桐城兼寄高丹植明府》诗:“气吞湖海豪犹昔,老阅沧桑骨已仙。”
āi shēng tàn qì哀声叹气指因伤感郁闷或悲痛而叹息。明 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38卷:“终日他没心没想,哀声叹气。”
lǐ zhí qì zhuàng理直气壮直:正确、合理、充分;气壮:气势旺盛。理由正确、充分;说话的气势就很盛。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便提我到阎罗殿前,我也理直气壮,不怕甚的。”
nòng xìng shàng qì弄性尚气指凭感情办事,好耍脾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四回:“这薛公子的混名,人称他‘呆霸王’,最是天下第一个弄性尚气的人,而且使钱如土。”
bù shēng bù qì不声不气指不说话;不出声。周立波《山乡巨变》上一:“你们只想自己的爱人像旧式妇女一样,百依百顺,不声不气,来服侍你们。”
shǐ xīn bié qì使心别气发脾气。明·天然痴叟《石点头》第12回:“可知有你这歪老货搬弄,致使我家一向使心别气。”
zhàng qì shǐ jiǔ仗气使酒仗:凭借,倚仗;使:放任。指任性发酒疯。《北齐书·崔瞻传》:“与赵郡李概为莫逆之交。概将东还,瞻遗之书曰:‘仗气使酒,我之常弊,底诃指切,在卿尤甚。’”
cái qì chāo rán才气超然超然:超出别人。才能气质超群出众。宋·陆游《汉宫春》:“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fēng chéng jiàn qì丰城剑气丰城:古地名。比喻有宝剑的地方。《晋书·张华传》:“宝剑之精,上彻于天。”
nián zhuàng qì ruì年壮气锐指年纪轻,气势旺盛。亦作“年少气盛”、“年盛气强”。
qì líng xiāo hàn气凌霄汉气:勇气,精神;霄汉:天空。形容勇敢的气魄很盛或气势宏大。南朝·宋·傅亮《策加宋公九锡文》:“公精贯朝日,气凌霄汉,奋其灵武,大歼群慝。”
sǐ shēng huó qì死声活气阴阳怪气的声音。明·兰陵笑笑生《金瓶梅》第96回:“鹊噪檐前不肯休,死声活气没来由。”
tiān xíng shí qì天行时气行:流行;时:季节,气候;气:疫气,疾病。因气候不正常而引起的流行病。《千金方》:“凡冬月,忽有大热之时;夏月,忽有大凉之时,皆勿受之,有患天行时气者,皆由犯此也。”
yī mén tóng qì一门同气谓同门兄弟。明·吴承恩《西游记》第六十三回:“他是我一门同气,我怎么不与他出力辨明冤枉。”
zhì gāo qì yáng志高气扬志气高昂而自得。《史记 苏秦列传》:“家殷人足,志高气扬。”
liǎn shēng bǐng qì敛声屏气敛:收入束;屏:抑止。抑制语声和呼吸。形容畏惧、小心的样子。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三回:“这些人个个皆敛声屏气如此。”
rén qióng qì duǎn人穷气短指穷人说话没有底气。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六卷第34章:“俗话说:人穷气短。”
wū yān zhàng qì乌烟瘴气乌:黑。瘴气:南方的林中的湿热空气。原指环境污染。多比喻环境嘈杂;秩序混乱;风气不正或社会黑暗。毛泽东《团结一切抗日力量,反对反共顽固派》:“这样,汪精卫派和国民党的反共顽固派两家里应外合,把时局闹得乌烟瘴气了。”
làng shēng làng qì浪声浪气怪声怪调。清·无名氏《隔帘花影》第四回:“没的浪声浪气、放屁拉臊,精扯淡的话!”
qì chōng zhì jiāo气充志骄谓心满意得,骄傲自大。西汉·刘安《淮南子·人间训》:“遂合诸侯于嘉陵,气充志骄,淫侈无度。”
huī xīn duǎn qì灰心短气见“灰心丧气”。寄生《论支那立宪必先以革命》:“是诚中国前途之隐忧,而足使倡言革命者灰心短气者也。”
zhāo qì bó bó朝气勃勃朝:早上;勃勃:旺盛的样子。形容充满了生命和活力。邓小平《在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祝词》:“在革命胜利……的一代,是朝气勃勃的,但是也有弱点。”
liǎn róng bǐng qì敛容屏气敛容:收起笑容,态度变得严肃。屏气:闭住气不敢出声。比喻有所畏惧而恭敬谨慎,不敢稍微放肆。《论语·乡党》:“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
qì yǒng rú shān气涌如山形容恼怒到极点。晋 陈寿《三国志 吴志 吴主传》:“权大怒,欲自征渊”裴松之注引晋 虞溥《江表传》:“朕年六十,世事难易,靡所不尝,近为鼠子所前却,令人气涌如山。”
yī qì hún chéng一气浑成形容诗文首尾贯通,完满自然,不见雕凿。明·谢榛《四溟诗话》卷四:“以诗志别,分韵得‘秋’字,援笔立就,一气浑成。”
cái duǎn qì cū才短气粗才:才识;短:短浅;气:气质。缺少才干,气质粗鲁清 褚人获《隋唐演义》第83回:“禄山才短气粗,当此大镇,深不能胜任。”
cháng xū duǎn qì长吁短气指叹息不已。元 乔吉《金钱记》第三折:“你家这门馆先生,自从我在学堂中一个月,不曾教我一句书,终日只是长吁短气,不知为何。”
shuāng qì héng qiū霜气横秋霜:秋霜。气:志气。比喻志气凛然,像秋霜一样严峻。
qì guàn cháng hóng气贯长虹气:气概;精神。形容气势壮盛;简直可以贯穿长虹。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于维巨卿,气贯虹霓,义高云汉。”
xuè qì wèi dòng血气未动血气:血性,指生命;动:变动。形容没有重病。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一年》:“瘠则甚矣,而血气未动。”
xīn gāo qì ào心高气傲态度傲慢,自以为高人一等。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5回:“安老爷这一开口,原想姑娘心高气傲,不耐烦去详细领会邓九公的意思。”
zhǎng tā rén zhì qì,miè zì jǐ wēi fēng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指一味助长别人的声势,而看不起自己的力量。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三回:“众怪上前道:‘大王,怎么长他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回:“你两个闭了鸟嘴!长别人志气,灭自己威风。”
qì xiàng yī xīn气象一新形容出现崭新的面貌,显得很光彩。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24卷:“忽然看见三官气象一新,唬了一跳,飞风报与老鸨。”
chū qì tǒng出气筒指没有恰当的由头而被人当作发泄怨恨的对象。艾煊《大江风雷》第二部:“他不愿向她发火,不愿拿她当出气筒子。”
nù qì chōng tiān怒气冲天怒气直冲天际。形容愤怒到了极点。元 杨显之《潇湘雨》四:“只落口嗔嗔忿忿,伤心切齿,怒气冲天。”
wō huǒ biē qì窝火憋气把屈辱或恼怒强压在心底,不敢或不能发泄。周立波《暴风骤雨》第一部五:“李青山有些胆怯,他退到门边,嘴头咕噜着:‘滚就滚吧!’扭转身子,窝火憋气地迈出门去了。”
yì qì zì ruò意气自若自若:不改常态,还像原来的样子。神情自然如常。比喻遇事神态自然,十分镇静。亦作“意气自如”。《汉书·李广传》:“广为匈奴所败,吏士皆无人色,广意气自若。”
yì xiāng yì qì异香异气特异的香味和气息。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七回:“他就说了个海上仙方儿,又拾了一包末药作引子,异香异气的。”
qì zhuàng lǐ zhí气壮理直谓理由充分,说话有气势。义侠《为滇越铁路告成警告全滇》:“法人无端废约于先,吾滇人要求废约于后,气壮理直,谅法人不复狡焉思逞。”
qì tūn hóng ní气吞虹霓虹霓:彩虹。气势可以吞掉天上的彩虹。形容气魄宏大。宋·岳珂《桯史·王义丰诗》:“阮得此诗独怃然不满意,曰:‘先生气吞虹霓,今独少卑之,何也?’”
zhòng qì qīng míng重气狥名重视义气,慕求声名。
zhāo qì péng bó朝气蓬勃形容生气勃勃;充满活力(朝:早上;蓬勃:旺盛的样子)。李晓明《平原枪声》:“朝气蓬勃的肖家镇一下子变得空虚了,沉静了。”
xióng jiū jiū,qì áng áng雄纠纠,气昂昂纠纠:健壮威武的样子。昂昂:情绪高涨的样子。形容雄壮威武,情绪高昂。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一百六回:“那贼将季三思、倪慑,领着十余员偏将,雄纠纠,气昂昂的杀奔到城下来。”
shén qīng qì zhèng神清气正正:纯正。心神清越,气质纯正。明·无名氏《庆长生》第一折:“则愿的朱颜不更,神清气正,万年欢乐永长生。”
qì shù yǐ shuāi气数已衰气数:命运。形容人已生命垂危,即将死亡或没有生命力。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六回:“汉东都洛阳,二百余年,气数已衰。”
qì duàn shēng tūn气断声吞气出不来,话说不出。形容极度忧伤失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促织》:“成顾蟋蟀笼虚,则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
yīng xióng qì duǎn英雄气短指有才能的人因沉迷于爱情而丧失进取心。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所以一开口便道是某某英雄志短,儿女情长。”
biē qì wō huǒ憋气窝火憋:闷在心里。压住性子,把屈辱或烦恼强压在心里。
tiān gāo qì qīng天高气清清:清澄。指天空高远,气候清爽。战国·楚·宋玉《九辩》:“泬寥兮天高而气清。”
chén bù zhù qì沉不住气易激动,遇事保持不了冷静镇定。老舍《正红旗下》:“作了这么多年的官儿,还是沉不住气呀!”
tóng shēng tóng qì同声同气见“同声共气”。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第四回:“故小弟要进京里寻个知己,代他干营,好来任这海关监督,这时同声同气,才好做事。”
fàng dàn rèn qì放诞任气放诞:行为放肆,语言荒唐;任气:放纵意气。比喻言行放纵、任性,不守规矩。《南齐书·檀超传》:“超少好文学,放诞任气。”
yì qì xiāng tóu义气相投彼此志趣、性格相投合。明·崔时佩《西厢记·金兰判袂》:“同袍兄弟胜同袍,义气相投漆和胶。”
huī yān zhàng qì灰烟瘴气喻污浊。鲁迅《华盖集续编·厦门通信》:“近处买不到一种北京或上海的新的出版物,所以有时也觉得枯寂一些,但也看不见灰烟瘴气的《现代评论》。”
dàng qì huí cháng荡气回肠形容音乐或文辞婉转动人。也形容感情充沛而强烈。荡;摇荡。回;回旋。三国 魏 曹丕《大墙上蒿行》:“女娥长歌,声协宫商,感心动耳,荡气回肠。”
shén qīng qì shuǎng神清气爽①形容人神志清爽,心情舒畅。②形容人长得神态清明,气质爽朗。宋·李昉《太平广记》卷十七引唐·牛僧孺《续玄怪录·裴谌》:“香风飒来,神清气爽,飘飘然有凌云之意。”
qì yē hóu dǔ气噎喉堵喉咙被堵噎了。形容喘不过气。清·曹雪芹《红楼梦》第34回:“此时黛玉虽不是嚎啕大哭,然越是这等无声之泣,气噎喉堵,更觉厉害。”
bì qí ruì qì,jī qí duò guī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其:他的;锐气:勇猛的气势;惰:松懈善于用兵之人,总是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先秦 孙武《孙子 军争》:“故善用兵者,避其锐气,击其惰归,此治气者也。”
xiáng yún ruì qì祥云瑞气旧时认为天上彩色的云气为吉祥的征兆,故称祥云瑞气。亦作“祥云瑞彩”。明·无名氏《紫微宫》第四折:“您看这祥云瑞气,晓日和风,端的是太平佳兆也呵。”
hào rán zhèng qì浩然正气浩然:盛大、刚直的样子;气:气概、精神。指正大刚直的精神、气质。老舍《兔儿爷》:“抗战建国须凭真实本领与浩然正气,只能迎时当令充兔子王的,不作汉奸,也是废物。”
hào qì cháng cún浩气长存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浩然之气永远长存。
hào qì lǐn rán浩气凛然浩气:即正气,刚直正大的精神;凛然:严肃,令人敬畏的样子。浩然之气令人敬畏。《孟子·公孙丑上》:“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其为气也,至大至刚,以直养而无害,则塞于天地之间,其为气也,配义与道;无是,馁也。”
qì jié shēng sī气竭声澌见“气竭声嘶”。《辛亥革命·关于南北议和的清方档案》:“气竭声澌,不知所云。”
sháo guāng shū qì韶光淑气韶光:美好的时光;淑:美好。春天的美好景象。唐·李世民《春日玄武门宴群臣》诗:“韶光开令序,淑气动芳年。”
qì chuǎn xū xū气喘吁吁吁吁:喘气的声音。形容呼吸急促;喘气不止。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李勉向一条板凳上坐下,觉得气喘吁吁。”
nù qì tián xiōng怒气填胸胸中充满了愤怒。形容愤怒到了极点。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
mù zhǐ qì shǐ目指气使用眼神和气色示意以指使人。形容态度骄横傲慢。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今王将东面目指气使以求臣,则厮役之材至矣;南面听朝不失揖让之礼以求臣,则人臣之材至矣。”
qì yì xiāng tóu气谊相投见“气义相投”。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太史慈……与孔融亲非骨肉,比非乡党,特以气谊相投,有分忧共患之意。”
yì qì xiāng dé意气相得形容志趣极其相合。唐·李百药《北齐书·高乾传》:“魏领军元叉,权重当世,以意气相得,接乾甚厚。”
fàng kōng qì放空气比喻有意制造某种气氛或散布某种消息。李六如《六十年的变迁》第13章:“你不记得去年张辉瓒大放空气,说彭见清年纪轻,没有大学毕业,当政治教官不够格吗?”
rè qì téng téng热气腾腾热气:温度高的气体;腾腾:气体不断上升的样子。原意为热气盛大。比喻情绪高涨;气氛热烈。明 吴承恩《西游记》:“那饭热气腾腾的。”
xuè qì zhī yǒng血气之勇指凭一时感情冲动产生的勇气。《孟子 公孙丑上》:“夫子过孟贲远矣。”宋 朱熹集注:“孟贲血气之勇。”
fēn xíng gòng qì分形共气见“分形同气”。《梁书·武陵王纪传》:“友于兄弟,分形共气。”
qì tūn hé shān气吞河山吞:吞掉。气势可以吞没高山和大河。形容气势、气魄很大。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1章:“称颂他如何在战场上横刀跃马,气吞河山,大旗指处,悍贼披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