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
基本解释
基本字义
佩pèi(ㄆㄟˋ)
⒈ 挂,带:佩带。佩戴。佩剑。
⒉ 古代系在衣带上的玉饰:玉佩。
⒊ 心悦诚服:佩服。钦佩。敬佩。可佩。
统一码
佩字UNICODE编码U+4F69,10进制: 20329,UTF-32: 00004F69,UTF-8: E4 BD A9。
佩字位于中日韩统一表意文字(CJK Unified Ideographs)。
汉英互译
admire、wear造字法
会意:从人、从凡、从巾英文
belt ornament, pendant; wear at waist, tie to the belt; respect※ 佩的意思、基本解释,佩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在线字典查字提供。
详细解释
基本词义
◎ 佩
珮 pèi
〈名〉
(1) (会意。从人凡巾。本义:系在衣带上的装饰品)
(2) 同本义 [ornament worn as a pendant at the waist in ancient China]
佩,大带佩也。——《说文》
青青子佩。——《诗·郑风·子衿》
共王之服玉佩玉。——《周礼·王府》。注:“王之所带者。”
遗余佩兮澧浦。——《楚辞·湘君》
(3) 又如:佩玖(作佩饰用的浅黑色美石);佩玦(有缺口的环形佩玉);佩珂(用黄黑色玉石制成的佩饰);佩衽(佩玉和衣襟)
(4) 姓
词性变化
◎ 佩 pèi
〈动〉
(1) 佩带,把徽章、符号、手枪等戴在或挂在胸前、臂上、肩上或腰间 [wear]
佩之金玦。——《左传·闵公二年》
古代君子,必佩玉。——《礼记·玉藻》
佩其象揥。——《诗·魏风·葛屦》
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史记·项羽本纪》
(2) 又如:佩章(古代官员佩带的印章);佩巾(古代女子外出时系于腰左的拭巾);佩玉(古代系于衣带用作装饰的玉)
(3) 钦佩,敬仰 [express admiration for]
圣人行之,愚者佩之。——《素问·四气调神大论》
(4) 携带,随身拿着 [bring with]
农夫佩其耒耜,工匠佩其斧斤。——《白虎通·衣裳》
杻阳之山,有兽名鹿蜀,佩之宜子孙。——《山海经·南山经》。注:“谓带其皮毛。”
(5) 又如:佩仰(钦佩和信仰);佩慰(钦佩欣慰);佩德勿谖(受到的恩情,永远不会忘记)
常用词组
佩带,佩戴,佩刀,佩服,佩环,佩剑,佩玉康熙字典
佩【子集中】【人部】 康熙筆画:8画,部外筆画:6画
《廣韻》《集韻》《韻會》蒲昧切《正韻》步昧切,音悖。《釋名》佩,倍也。言其非一物,有陪貳也。一德佩,一事佩。《詩·鄭風》知子之來之,雜佩以贈之。《傳》雜佩者,珩璜琚瑀衝牙之類。《左傳·閔二年》晉狐突曰:佩衷之旗也。《禮·玉藻》古之君子必佩玉,右徵角,左宮羽。《又》天子佩白玉,公侯佩山玉,大夫佩水蒼玉,世子佩瑜玉,士佩瓀玫。《又》凡帶必有佩玉,唯喪否。
又《論語》去喪無所不佩。
又《白虎通》農夫佩耒耜,工匠佩斧,婦人佩鍼縷。
又水縈紆謂之佩。《水經注》鮑丘水北佩謙澤,眇望無垠。
又蘭渠川水出自北山,帶佩衆溪南流注于渭。
又叶蒲眉切,音裴。《詩·秦風》何以贈之,瓊瑰玉佩。叶上思。
又叶蒲邁切,音敗。《屈原·離騷》紛吾旣有此內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離與辟芷兮,紉秋蘭以爲佩。能音柰。《說文》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徐鉉曰》俗別作珮,非。
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
佩【卷八】【人部】
大帶佩也。从人从凡从巾。佩必有巾,巾謂之飾。蒲妹切〖注〗臣鉉等曰:今俗别作珮,非是。
说文解字注
(佩)大帶佩也。大帶佩者、謂佩必系於大帶也。古者有大帶、有革帶。佩系於革帶。不在大帶。何以言大帶佩也。革帶統於大帶也。許於糸部之紳、革部之鞶皆曰大帶。實則紳爲大帶、鞶爲革帶也。佩者、內則左右佩用是。从人凡巾。从人者、人所以利用也。从凡者、所謂無所不佩也。从巾者、其一耑也。蒲妹切。古音在一部。俗作珮。佩必有巾。故从巾。故字依韵㑹補。巾部之帥也。說从巾之意。巾謂之飾。巾部曰。飾、㕞也。又部曰。㕞、飾也。飾拭古今字。巾以飾物。故謂之飾。禮經詳帨。左氏偁率巾者、冣切於用者也。故倉頡製佩帶二文皆箸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