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奉为圭臬奉为圭臬的意思
fèngwéiguīniè

奉为圭臬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尊崇信奉某些人;某些事物或言论;并且作为必须遵守的准则。圭:测日影的仪器。臬:圭上南北两端的标杆。圭臬:比喻标准或法则。

出处清 钱泳《履园丛话》:“三公者,余俱尝亲灸,奉为圭臬,何敢妄生议论。”

例子适应之说,迄今学人犹奉为圭臬。(鲁迅《坟 人之历史》)


基础信息

拼音fèng wéi guī niè

注音ㄈㄥˋ ㄨㄟˊ ㄍㄨㄟ ㄋ一ㄝˋ

繁体奉為珪臬

正音“奉”,不能读作“pěng”;“为”,不能读作“wèi”;“圭”,不能读作“wā”。

感情奉为圭臬是中性词。

用法动宾式;作谓语;指十分信奉。

辨形臬,不能写作“白木”。

辨析奉为圭臬与“奉若神明”有别:奉为圭臬可当作行为准则;“奉若神明”重在崇奉膜拜的程度;有盲目信奉的意思。多含贬义。

近义词奉若神明奉为楷模

反义词视如敝屣视如草芥

英语regard as the standard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奉为圭臬的意思解释、奉为圭臬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解释
    一之为甚见“一之谓甚”。
    一分为二哲学用语,指事物作为矛盾的统一体,都包含着相互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通常指全面看待人或事物,看到积极方面,也看到消极方面。
    一吐为快尽情说出要说的话而感到畅快。
    一心为公一心:专心,全心全意。专心一意为公益着想。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对教过自己一天的老师,要一辈子当做父亲那样尊重他。
    一言为定一句话说定了;不再更改。
    一言为重,百金为轻金:古代货币单位。严守自己诺言比百两黄金还珍重。指信守诺言可贵。
    三人为众数目达到三人即可称为众人,已不算少数。
    三十六着,走为上着着:下棋落子,比喻计策或手段。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了事。
    三十六策,走为上策原指无力抵抗敌人,以逃走为上策。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十六计,走为上计原本指无力与敌人对抗;最好是避开。后指事情已经到了无可奈何的地步;没有别的好办法;只能出走。
    三复白圭《论语 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后因以“三复白圭”谓慎于言行。
    三折股为良医股:大腿。几次折断大腿,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懂得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自能造诣精深。
    三折肱,为良医几次断臂,就能知道医治断臂的方法。后比喻对某事阅历多,富有经验,成为内行。也指高明的医道。
    上下为难上面下面都难以应付。
    下不为例例:先例。下一次不能以这次为例子照样做。指只通融或宽恕这一次;以后不允许再做。
    不为五斗米折腰五斗米:指微薄的俸禄;折腰:下拜,弯腰行礼。比喻为人清高,有骨气。
    不为已甚已甚:过分。不做过分的事,要适可而止。多指对人的谴责或处罚要适可而止。
    不以为奇并不觉得奇怪。表示这是见惯了的。
    不以为意不把它放在心上。表示对人、对事抱轻视态度。
    不以为然然:对;不错。不认为是对的。表示不同意。有轻视的意思。
    不以为耻不认为是可耻。指不知羞耻。
    不以为耻,反以为荣耻:耻辱;荣:荣耀。不认为是可耻,反而认为是荣耀。指不知羞耻。
    不失圭撮圭撮:容量词,六栗为一圭,十圭为一撮。形容数量准确。
    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
    不相为谋谋:商讨。相互之间没法商量。指彼此观点不同;不宜共同谋划事情。
    不知所为为:做。不知道该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