攘袂切齿的成语故事
拼音rǎng mèi qiè chǐ
基本解释攘袂:捋起衣袖;切齿:咬紧牙齿。形容十分愤怒或激动的样子。
出处宋·秦观《进策·边防》:“吏士攘袂切齿,皆欲犁其庭而扫其闾。”
暂未找到成语攘袂切齿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攘袂切齿)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刀切 | 刘心武《钟鼓楼》第一章:“世界上的事,没有一刀切的时候,没有一切都合理都美满的时候。” |
一切万物 | 《无量寿经》卷上:“设我得佛,自地上以至于虚空,宫殿楼观池流华树,国土所有一切万物,皆以无量杂宝百千种香而共合成,严饰奇妙,超诸人天。” |
一切众生 | 《大智度论》第27卷:“如佛所说,无足二足四足多足,有色无色有想无想非有想非无想等,一切众生中佛最第一。” |
七捞八攘 | 宋·朱熹《朱子语类》第59卷:“若存得此心,则气常时清……睡梦里亦七捞八攘,如井水不打便清,只管去打便浊了。” |
不切实际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不惜一切 | 玛拉沁夫《茫茫的草原》第三卷:“张彪就像扑灭荒火一样,不惜一切地正在大搞抄家、分斗运动。” |
不足挂齿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叔孙通传》:“此皆群盗,鼠窃狗盗耳,何足置之齿牙间?” |
不足齿数 | 鲁迅《坟 未有天才之前》:“泥土和天才比,当然是不足齿数的。” |
不顾一切 | 叶圣陶《孤独》:“既然见到一点儿光,便不得不不顾一切地逃开。” |
不齿于人 | 宋 沈括《梦溪笔谈 杂志》:“以为士人不齿,放弃终身。” |
予齿去角 | 《汉书·董仲舒传》:“天亦有所分予,予之齿者去其角,傅其翼者两其足,是所受大者不得取小也……夫已受大,又取小,天不能足,而况人乎!”颜师古注:“谓牛无上齿则有角,其余无角者则有上齿。” |
争权攘利 | 李大钊《大哀篇》:“钻营运动、争权攘利之不暇,奚暇计及民生哉?” |
亲亲切切 | 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30回:“炀帝拉李夫人同坐了玉辇,亲亲切切,又说了许多体己话。” |
令人切齿 | 《三国志 魏志 王肃传》:“着《史记》非贬孝武,令人切齿。” |
令人齿冷 | 明 沈德符《野获编》:“观萼此疏,欲谀悦取宠而迂诞不经,令人齿冷。” |
以尽吾齿 | |
以资切磋 | 《诗经·淇奥》:“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
伐善攘羭 | 唐·李商隐《为荥阳公桂州谢上表》:“敢伐善以攘羭。” |
伶牙俐齿 | 元 吴昌龄《张天师》第三折:“你休那里便伶牙俐齿,讲三干四,说人好歹,讦人暧昧,损人行止。” |
伶牙利齿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120回:“袭人本来老实,不是伶牙利齿的人,薛姨妈说一句,他应一句。” |
低低切切 | 清·林觉民《与妻书》:“吾与(汝)并肩携手,低低切切,何事不语?何情不诉。” |
何足挂齿 | 东汉 班固《汉书 叔孙通传》: “此特群盗鼠窃狗盗,何足置齿牙间哉?” |
俐齿伶牙 | 元 张国宾《合汗衫》第二折:“你休听那厮说短论长,那般的俐齿伶牙。” |
倚闾望切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十八回:“亲老多病,倚闾望切,屡屡寄信前来叫卑职回去。” |
傲睨一切 | 清 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102回:“他当红的时候,是傲睨一切的,多少同寅,没有一个在他眼里的。” |
入理切情 | 清·恽敬《与秦省吾》:“侯君妙才,同携游屐,是以逸情远兴,苍莽而来,而入理切情之言,反不能畅也。” |
共为唇齿 | 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邓芝传》:“蜀有重险之固,吴有三江之阻,合此二长,共为唇齿,进可兼并天下,退可鼎足而立。” |
共相唇齿 | 《魏书·百济传》:“或南通刘氏,或北约蠕蠕,共相唇齿,谋陵王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