烹狗藏弓的成语故事
拼音pēng gǒu cáng gōng
基本解释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后以“烹狗藏弓”比喻事成之后把效劳出力的人抛弃以至杀害。
出处语出《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范蠡遂去,自齐遗大夫种(文种)书曰:‘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暂未找到成语烹狗藏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烹狗藏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山不藏二虎 | 欧阳山《三家巷》:“他跟展公有点一山不藏二虎的味道,这是他太狂妄。” |
不藏不掖 | |
东藏西躲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第四折:“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枪刀剑戟都潎样。” |
东躲西藏 | 明 无名氏《伐晋兴齐》:“杀的他军兵胆碎魂先丧,一个个哭啼啼东躲西藏。” |
丧家之狗 | 《史记·孔子世家》:“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元·郑廷玉《后庭花》第二折:“他两个忙忙如丧家之狗,急急似漏网之鱼。” |
中心藏之 | 《诗经·小雅·服桑》:“中心藏之,何日忘之。” |
丹之所藏者赤 | 《孔子家语·六本》:“丹之所藏者赤,漆之所藏者黑。是以君子必慎与处者焉。” |
乌焦巴弓 | 蔡东藩《民国演义》第五回:“良弼正要进门,猛听得一声怪响,不禁却顾,可巧弹落脚旁,把左足轰得乌焦巴弓,呼痛未终,已是晕倒。” |
五藏六府 | 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达郁》:“凡人三百六十节,九窃,五藏六府。” |
人模狗样 | 老舍《骆驼祥子》十四:“祥子在棚里坐着呢,人模狗样的,脸上的疤被灯光照得像块玉石。”又《四世同堂》四九:“他也想象到怎样顺手儿教训教训那些人模狗样的科长科员们。” |
人面狗心 | 《晋书·苻朗载记》:“朗曰:‘吏部为谁,非人面而狗心,狗面而人心兄弟者乎?’王忱丑而才慧,国宝美貌而才劣于弟,故朗云然。” |
什袭以藏 | 清 李绿园《歧路灯》第九十五回:“人家竞相传钞,什袭以藏。” |
什袭珍藏 | 《太平御览》卷五十一引《阚子》:“宋之愚人得燕石于梧台之东,归而藏之,以为大宝。周客闻而观焉。主人冕玄服以发宝。华匮十重,缇巾十袭。” |
什袭而藏 | 宋 张守《跋唐千文帖》:“当与夏璜赵璧什袭而藏。” |
伤弓之鸟 | 《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
偷狗戏鸡 | |
偷猫盗狗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1回:“既作绿林大盗,便与那偷猫盗狗的不同,也断不肯悄悄儿的下来。” |
偷鸡摸狗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46回:“小人如今在此,只做得些偷鸡盗狗的勾当,几时是了;跟随二位哥哥上山去,却不好?” |
偷鸡盗狗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6回:“每日却自和西门庆在楼上任意取乐,却不比先前在王婆房里,只是偷鸡盗狗之欢,如今家中又没人碍眼,任意停眠整宿。” |
傫如丧狗 | |
克传弓冶 | 《旧唐书·赵道兴传》:“卿今克传弓冶,可谓不坠家声。” |
兔尽狗烹 | 西汉·司马迁《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兔死狗烹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越王勾践世家》:“蜚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 |
关门打狗 | 王朔《千万别把我当人》:“‘就是这个意思。’赵航宇说,‘诱敌深入,关门打狗。’” |
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北周 庚信《贺平邺都表》:“当今鹿台已散,离宫已遗,兵藏武库,马入华山。” |
剖腹藏珠 | 宋 司马光《资治通鉴 唐太宗贞观元年》:“吾闻西域贾胡得美珠,剖身以藏之,有诸?” |
功狗功人 | 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今诸君徒能走兽也,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 |
包藏奸心 | 三国 魏 曹操《让县自明本志令》:“刘表自以为宗室外,包藏奸心,乍前乍却,以观世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