沾沾自好的成语故事
拼音zhān zhān zì hǎo
基本解释犹言沾沾自喜。
出处明·袁宗道《读〈孟子〉》:“好善与强知虑多闻识正相违,强知多闻必沾沾自好。”
暂未找到成语沾沾自好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沾沾自好)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双两好 | 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
一床两好 | 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
一无所好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
三好两歉 | 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
三好两歹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
三好二怯 | 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
上不沾天,下不着地 | 《八十一梦·第72梦》:“住在一个上不沾天,下不着地的所在。” |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 | 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上好下甚 | 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
不到长城非好汉 | 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
不好不坏 | |
不好意思 | |
不干好事 | |
不怀好意 |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
不打自招 | 明 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3卷:“押司和押司娘不打自招。” |
不攻自拔 | 《梁书·武帝纪》:“粮食既足,士众稍多,围守两城,不攻自拔,天下之事,卧取之耳。” |
不攻自破 | 唐 顾德章《上中书门下及礼院详议东都太庙修废状》:“是有都立庙之言,不攻而自破矣。” |
不敢自专 | 唐 韩愈《褅夾议》:“凡在拟议,不敢自专。 |
不由自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81回:“我也不很记得了。但觉自己身子不由自主,倒象有什么人,拉拉扯扯,要我杀人才好。” |
不知好歹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
不知自爱 | |
不知自量 | |
不能自已 | 唐 卢照邻《寄裴舍人书》:“因泣下交颐,不能自已。” |
不能自拔 | 《宋书 江夏王义恭传》:“世祖前锋至新亭,劭挟义恭出战,恒录在左右,故不能自拔。” |
不自满假 | 《书·大禹谟》:“克勤于邦,克俭于家,不自满假,惟汝贤。” |
不自由,毋宁死 | 清 梁启超《新中国未来记》第三回:“哥哥岂不闻欧美人嘴唇皮挂着的话说道:‘不自由,毋宁死’。” |
不自量力 | 唐 玄奘《大唐西域记 摩揭陀国上》:“今诸外道不自量力,结党连群,敢声论鼓,惟愿大师摧诸异道。” |
不识好歹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