嫉恶若仇的成语故事
拼音jí è ruò chóu
基本解释见“嫉恶如仇”。
出处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公一时忠愤激发,嫉恶若仇,容或偶为此语,揆其心术,仍不失为磊落光明。”
暂未找到成语嫉恶若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嫉恶若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不世之仇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
不念旧恶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不恶而严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不绝若线 | 《公羊传 僖公四年》:“南夷与北狄交,中国不绝若线。”何休注:“线,缝帛缕,以喻微也。” |
不解之仇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
不记前仇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
丑类恶物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为恶不悛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为虺弗摧,为蛇若何 | 《国语·吴语》:“夫越王好信以爱民,四方归之;年谷时熟,日长炎炎,及吾犹可以战也。为虺弗摧,为蛇将若何?” |
为非作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举仇举子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举国若狂 | 西汉 戴圣《礼记 杂记下》:“子贡观于蜡。孔子曰:‘赐也乐乎?’对曰:‘一国之人皆若狂,赐未知其乐也。’” |
举棋若定 | 朱德《十月战景》诗:“战事从来似弈棋,举棋若定自无悲。” |
举止自若 | 《资治通鉴 唐高祖武德六年》:“孝恭将发,与诸将宴集,命取水,忽变为血,在坐皆失色,孝恭举止自若。” |
举重若轻 | 清 赵翼《瓯北诗话》:“坡诗不尚雄杰一派,其绝人处,在乎议论英爽,笔锋精锐,举重若轻,读之似不甚用力,而力已透十分。” |
九世之仇 | 《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
习惯若自然 | 《孔子家语·七十二弟子解》:“少成则若性也,习惯若自然也。” |
习若自然 | 北朝·齐·颜之推《颜氏家训·序致》:“年十八九,少知砥砺,习若自然,卒难洗荡。” |
了若指掌 | 《宋史 道学传序》:“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命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 |
交淡若水 | 《庄子·山水》:“且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 |
亲痛仇快 |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
亲若手足 | 《金史·谢库德》:“欢都、冶诃及劾者、拔达、盆纳五人者,不离左右,亲若手足,元勋之最著者也。” |
人生若寄 | 晋·陶潜《荣木》诗:“人生若寄,憔悴有时。” |
人神共嫉 | 唐·韩愈《黄家贼事宜状》:“实由自邀功赏,造作兵端,人神共嫉,以致殃咎。” |
人神同嫉 | 杨玉如《辛亥革命著记》第五章:“虐政密如蛛网,生民坠于涂炭,人神同嫉,天地不容。”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