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荆棘塞途荆棘塞途的故事

荆棘塞途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jí sè tú

基本解释满路都是荆棘。比喻环境困难,障碍很多。

出处鲁迅《华盖集 导师》:“问什么荆棘塞途的老路,寻什么乌烟瘴气的鸟导师!”


暂未找到成语荆棘塞途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荆棘塞途)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三槐九棘《周礼·秋官·朝士》:“朝士掌建邦外朝之法。左九棘,孤卿大夫位焉,群士在其后;右九棘,公侯伯子男位焉,群吏在其后;面三槐,三公位焉,州长众庶在其后。”
下塞上聋唐·韩愈《子产不毁乡校颂》:“川不可防,言不可弭,下塞上聋,邦其倾矣。”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 韩愈《原道》:“然则如之何而可也?曰:不塞不流,不止不行,人其人,火其书,庐其居。”
两耳塞豆
两豆塞耳《鹖冠子·天则》:“夫耳之主听,目之主明。一叶蔽目,不见太山;两豆塞耳,不闻雷霆。”
中途而废《北史·景穆十二壬传》:“愿闻朝廷,特开运略,少复赐宽,假以日月,无使为山之功,中途而废。”
举动荆棘
仆仆道途清·严如熤《三省边防备览·策略》:“如客店必照例造报月一陈核,则仆仆道途,不胜其苦矣。”
假途灭虢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56回:“此乃假途灭虢之计也。虚名收川,实取荆州。”
充天塞地明·王守仁《传习录》卷下:“‘你看这个天地中间,甚么是天地的心?’对曰:‘尝闻人是天地的心。’曰:‘人又甚么教做心?’对曰:‘只是一个灵明。’可知充天塞地中间,只有这个灵明。”
出处殊途三国·魏·阮籍《咏怀》之八:“出处殊途,俯仰异容。瞻叹古烈,思迈高踪。”
前途无量钱钟书《围城》:“鸿渐还低头不响——‘我只希望方先生前途无量。’”
前途未卜
前途渺茫茅盾《疲倦》:“剩下来还有什么呢?只觉得前途渺茫而已。”
劈荆斩棘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半途而废西汉 戴圣《礼记 中庸》:“君子遵道而行,半途而废,吾弗能已矣。”
双豆塞耳《阴符经·注》:“双豆塞耳,不闻雷霆;一椒惊舌,不能立言。”
同归殊途《周易 系辞下》:“天下同归而殊途,一致而百虑。”
命途多舛唐 王勃《滕王阁饯别序》:“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地棘天荆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垂头塞耳《后汉书·殇帝纪》:“刺史垂头塞耳,阿私下比,‘不畏于天,不愧于人’。”
堵塞漏卮范文澜《中国近代史》上册第五章:“奏请设立纺织局,谋堵塞漏卮。”
塞上江南叶圣陶《坝上一天》:“我们这一回参观访问,常常听见‘塞上江南’的说法,常常看见‘塞上江南’的字样。”
塞井夷灶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成公十六年》:“曰:‘塞井夷灶,陈于军中,而疏行首。’”
塞井焚舍《南史·沈约传》:“塞井焚舍,示无全志。率麾下数百人,犯其西北。”
塞北江南唐·韦蟾《送卢潘尚书之灵武》诗:“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