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高望尊的成语故事
拼音dé gāo wàng zūn
基本解释道德高,声望高。
出处明·宋濂《送东阳马生序》:“先达德高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
暂未找到成语德高望尊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德高望尊)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高升,众人得济 | 梁斌《红旗谱》第一卷:“一人高升,众人得济。你一个人挣钱,一大家子人不受急窄了。” |
一德一心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心一德 | 《尚书 泰誓中》:“乃一德一心,立定厥功,惟克永世。” |
一望无垠 | 冯德英《苦菜花》第十章:“一轮火红的太阳升起来,普照着一望无垠的原野。” |
一望无涯 | 清·庾岭劳人《蜃楼志》第11回:“二人上了山头,千峰错落,一望无涯。” |
一望无边 | 周而复《上海的早晨》第四部:“在鄱阳湖旁边的一座大山上,太阳刚刚出来,把一望无边的湖水照得金光闪闪。” |
一望无际 | 宋 秦观《蝶恋花》:“舟泊浔阳城下住,杳霭昏鸦,点点云边树。九派江分从此去,烟浓一望空无际。” |
一望而知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一线希望 | 丁玲《水》:“他们还留着一线希望,这希望使他们一天一天地瘦起来,然而却一天一天地清醒起来了。” |
一饭之德 | 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
一高二低 | 路遥《人生》上篇第二章:“他决心要在精神上,要在社会的面前,和高明楼他们比个一高二低!” |
七高八低 | 清·曾朴《孽海花》第二十三回:“独自一个,在这七高八低的小路上,一脚绊一脚的望前走去。” |
万丈高楼从地起 | 沈从文《新与旧》:“‘万丈高楼从地起’,同队人也觉得这家伙将来不可小觑。” |
万丈高楼平地起 | 沈从文《虎雏再遇记》:“他记得一句格言:‘万丈高楼平地起’,他因此永远能用起码名分在军队里混。” |
三从四德 | 元 武汉臣《老生儿》第一折:“不学些三从四德,俺一家儿簇捧着为甚么来。” |
不以一眚掩大德 | 先秦 左丘明《左传 僖公三十三年》:“大夫何罪?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
不分高下 | |
不敢高攀 | 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清商曲辞二 碧玉歌》:“碧玉小家女,不敢贵德攀。感郎意气重,遂得结金兰。” |
不知天高地厚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34回:“如今年过知非,想起幼年这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话来,真觉愧悔。” |
不知高下 | 明 康海《中山狼》第三折:“先生,谢得您救俺也,只俺有句不知高下的话儿敢说幺?” |
不知高低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吕洞宾飞剑斩黄龙》:“洞宾见了,叫声好,不知高低。” |
不识高低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41回:“你这小畜生,不识高低!看棍!” |
不负众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 | 《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
东山高卧 | 《晋书·谢安传》:“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 |
东张西望 | 明 冯梦龙《喻世明言》:“三巧儿只为信了卖卦先生之语,一心只想丈夫回来,此时经常走向前楼,在帘内东张西望。” |
东望西观 | 《再生缘》第十一回:“这边受专心等,东望西观只候临。” |
东睃西望 | 《儿女英雄传》第三八回:“程相公此时两只眼睛不够使的,正在东睃西望,又听得那为吆喝:‘吃酪罢!好干酪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