罪恶昭著的成语故事
拼音zuì è zhāo zhù
基本解释罪恶明显(多指罪恶大)。
出处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土豪劣绅中罪恶昭著的,农民不是要驱逐,而是要捉他们,或杀他们。”
暂未找到成语罪恶昭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罪恶昭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口不能著两匙 | 宋·范成大《丙午新正书怀》诗:“口不两匙休足榖,身能几屐莫言钱。”自注:吴谚云:“一口不能著两匙。” |
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宋·释普济《五灯会元·龙门远禅师法嗣》:“赵州道:‘无意者如何?’师曰:‘一度著蛇咬,怕见断井索。’” |
一鞭先著 | 晋刘琨少负志气,与祖逖为友,共以收复中原为志,曾与亲故书曰:“吾枕戈待旦,志枭逆虏,常恐祖生先吾著鞭。”见《晋书 刘琨传》。 |
下车泣罪 | 西汉 刘向《说苑 君道》:“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 |
不念旧恶 | 春秋 孔子《论语 公冶长》:“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
不恶而严 | 《周易 遁》:“君子以远小人,不恶而严。” |
不测之罪 | 战国 乐毅《报燕惠王书》:“临不测之罪,以幸为利,义之所不敢出也。” |
不知者不罪 | 清·钱彩《说岳全传》第六十三回:“起凤道:‘牛兄何不早通姓名,使小弟多多得罪。勿怪,勿怪。’牛通道:‘不知者不罪。’” |
丑类恶物 | 《左传·文公十八年》:“丑类恶物,顽嚣不友。” |
为恶不悛 | 晋·干宝《搜神记》第七卷:“贾后为恶不悛。” |
为非作恶 | 清·贪梦道人《彭公案》第七回:“今天倚仗你那些为非作恶之人,前来扰乱我的公事,对也不对?” |
二罪俱罚 | 元 无名氏《飞刀对箭》第二折:“赢了将功折过,输了二罪俱罚。” |
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国语·周语下》:“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从恶如崩 | 《国语 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从恶是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是崩。’” |
从恶若崩 | 《国语·周语下》:“谚曰:‘从善如登,从恶如崩。’” |
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 |
以功赎罪 | 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凌统传》:“以功赎罪。” |
以大恶细 | |
以微知著 | 苏洵《辨奸论》:“惟天下之静者乃能见微而知著。” |
以恶报恶 | 《榖梁传·僖公二十三年》:“伐国不言围邑。此言围邑,何也?不正其以恶报恶也。”范宁注:“前十八年。宋伐齐之丧,是恶也;今齐乘胜而报,是以恶报恶也。” |
仰屋著书 | 《梁书·南平元襄王伟传》:“下官历观世人,多有不好欢乐,乃仰眠床上,看屋梁而著书。千秋万岁,谁传此者。” |
伐罪吊人 | 《南史·檀道济传》:“道济曰:‘伐罪吊人,正在今日。’皆释而遣之。” |
伐罪吊民 | 南朝(梁)任方《百辟劝进今上笺》:“伐罪吊民,一匡靖乱。” |
众好众恶 | 《论语·卫灵公》:“子曰:‘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众恶必察 | 春秋·鲁·孔丘《论语·卫灵公》:“众恶之,必察焉;众好之,必察焉。” |
众目昭彰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五卷:“在你家里搜出人腿来,众目昭彰,一传出去,不见得轻放过了你。” |
低头认罪 | 邓小平《关于修改党的章程的报告》:“才使得大量的反革命分子没有藏身之所,而不得不低头认罪、接受改造和重新做人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