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抱屈衔冤抱屈衔冤的故事

抱屈衔冤的成语故事


拼音bào qū xián yuān

基本解释抱:存在心里;抱屈:受委屈;衔:含;衔冤:含冤。指心怀委屈和冤枉。

出处《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上卷:“这三个功臣,抱屈衔冤,诉于天帝。”


暂未找到成语抱屈衔冤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抱屈衔冤)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屈不挠东汉 班固《汉书 叙传下》:“乐昌笃实,不桡(挠)不诎(屈)。”
不挠不屈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不是冤家不碰头康濯《春种秋收》:“还是开春后第一回上坡里做活,就说巧不巧地闹了个‘不是冤家不碰头’啊!”
不是冤家不聚头《京本通俗小说 西山一窟鬼》:“这个不是冤家不聚会。好教官人得知,却有一头好亲在这里。”
不白之冤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42回:“非贪生怕死,实欲为太叔伯伸不白之冤耳。”
临时抱佛脚唐 孟郊《读经》诗:“垂老抱佛脚,教妻读黄经。”
临难不屈《旧唐书·刘弘基传》:“高祖嘉其临难不屈,赐其家粟帛甚厚。”
以屈求伸《周易·系辞下》:“尺蠖之屈,以求信(伸)也。”
以直抱怨
伸冤理枉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卷二十一:“大略多守着现成的案,能有几个伸冤理枉的?”
佶屈聱口郭沫若《王阳明礼赞》:“佶屈聱口的古书在青年实在不易理解,只徒糜费时日。”
佶屈聱牙唐 韩愈《进学解》:“周诰殷盘,佶屈聱牙。”
倾抱写诚清·曾国藩《苗先簏墓志铭》:“君既习于祁公,又与诸君倾抱写诚,契合无间。”
冤仇可解不可结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14章:“目前应该全力都对付官军,不应让屁股后出了乱子。冤仇可解不可结,何况咱们同本地各县的大小杆子素来无冤无仇。”
冤假错案冰心《痛悼胡耀邦同志》:“他狠抓落实知识分子的冤假错案的政策。”
冤冤相报元 无名氏《货郎旦》第四折:“又谁知苍天有眼,偏争他来早来迟,到今日冤冤相报,解愁眉顿作欢眉。”
冤各有头,债各有主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六回:“武松捋起双袖,握着尖刀,指何九叔道:‘小子粗疏,还晓得冤各有头,债各有主。你休惊怕,只要实说,对我一一说知武大死的缘故,便不干涉你!’”
冤天屈地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八卷:“真是冤天屈地,要好成歉!吾好意为你寄信,你妻子自不曾到,今日这话,却不知祸从天上来!”
冤如巷伯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孔融传》:“信如卞和,冤如巷伯,才如史迁,达如子政。”
冤家可解不可结清·名教中人《好逑传》第15回:“但冤家可解不可结,莫若只早早的做了亲,使他空费了一番心机,强似挞之于市。”
冤家宜解不宜结清·钱彩《说岳全传》第二回:“常言道:‘冤家宜解不宜结。’那人来惹我,尚然要忍耐,让他几分,免了多少是非。”
冤家对头清·李渔《慎鸾交·狠图》:“谁想才学之才与钱财之财两下里是冤家对头,从来不肯见面的。”
冤家路狭《花城》1981年第1期:“啊!她不就是……天哪!这真是冤家路狭啊!”
冤家路窄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真是冤家路窄,今日一命讨了一命。”
冤有头,债有主宋 释普济《五灯会元 剑门安分庵主》:“卓拄杖一下,曰:‘冤有头,债有主。’”
冤沉海底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十六卷:“我指望忍辱偷生,还图个报仇雪耻,不道这贼原放我不过。我死也罢了,但是冤沉海底,安能瞑目!”
冬寒抱冰,夏热握火《吴越春秋·勾践归国外传》:“越王念复吴,仇非上旦也。苦身劳心,夜以继日。……冬常抱冰,夏还握火。”
判冤决狱清·曹雪芹《红楼梦》第61回回目:“投鼠忌器宝玉瞒赃,判冤决狱平儿行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