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客报仇的成语故事
拼音jiè kè bào chóu
基本解释帮助别人报仇。
出处《汉书 朱云传》:“少时通轻侠,借客报仇。”
暂未找到成语借客报仇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借客报仇)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叶报秋 | 唐·鲍溶《始见二毛》诗:“百川赴海返潮易,一叶报秋归树难。”唐·柳氏《杨柳枝》词:“一叶随风忽报秋,纵使君来岂堪折。” |
一客不烦两家 | 宋·释惟白《续传灯录·堂远禅师》:“一鹤不栖双木,一客不烦两家。” |
一客不烦二主 | 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52回:“一客不烦二主,你不接济他这一步儿,叫他又往那里借去?” |
一客不犯二主 | 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回:“悟空道:‘一客不犯二主。若没有,我也定不出此门。’” |
一报还一报 | 元·纪君祥《赵氏孤儿》第四折:“做冤仇能做毒,少不的一报还一报。” |
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 | 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郭先生,自古‘一斗米养个恩人,一石米养个仇人’,这是我们养他的不是了!” |
一还一报 | 元·岳伯川《铁拐李》第一折:“不是我千错万错,大刚来一还一报。” |
上烝下报 | 《左传;、 桓公十六年》:“卫宣公烝于夷姜,生急子,属诸右公子。”《左传·宣公三年》:“文公报郑子之妃,曰陈妫,生子华、子臧。” |
上蒸下报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15卷:“至如上蒸下报,同人道于禽兽;钻穴逾墙,役心机于鬼蜮。” |
下逐客令 | 清·许奉恩《里乘》第五卷:“大姊净丝,便下逐客令。” |
不世之仇 | 明·酉阳野史《续三国演义》第41回:“但愿陛下毋忘不世之仇,怠忽祖宗之业,汲汲于心,以图恢复。” |
不解之仇 | 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0卷:“又见张权买房开店,料道是丈人暗地与他的银子,越加忿怒,成了个不解之仇。” |
不记前仇 | 清·李汝珍《镜花缘》第25回:“今不记前仇,不避祸患,又来苦口相劝。” |
不速之客 | 《周易 需》:“有不速之客三人来,敬之终吉。”孔颖达疏:“速,召也。不须召唤之客有三人自来。” |
东床娇客 | 元·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三折:“东海龙神差老僧来做媒,招你为东床娇客。” |
东挪西借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26回:“来京引见的人,有几个腰里常常带着几十万银子?不过也是东挪西借,得了缺再去还人家。” |
东西南北客 | 参见“东西南北人”。 |
中留不报 | |
主客颠倒 | 施蛰存《滇云浦雨话从文》:“由此,从文有了一个固定的职业,有月薪可以应付生活。但这样一来,写作却成为他的业余事务,在他的精神生活上,有些主客颠倒。” |
举仇举子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年》:“祁奚请老,晋侯问嗣焉,称解狐,其仇也。将立而卒。又问焉,对曰:‘午可也。’于是使祁午为中军尉。” |
九世之仇 | 《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
九流宾客 | 《梁书 萧子显传》:“见九流宾客,不与交言。” |
亲痛仇快 | 汉 朱浮《为幽州牧与彭宠书》:“凡举事无为亲厚者所痛,而为见仇者所快。” |
人来客去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一一零回:“妈妈睡罢,一天到晚人来客去的也乏了,歇歇罢。” |
人来客往 | 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偶然在家空闲两日,又得分拨家事,整理行囊。再加上人来客往,道乏辞行,转眼间早已假期将满。” |
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元 李致远《还牢末》第四折:“可不道仇人相见,分外明白。” |
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明 施耐庵《水浒传》六十八回:“燕青牵了那匹千里龙驹,径到大寨。宋江看了大喜,仇人相见,分外眼明。” |
仇人相见,分外眼睁 | 《醒世恒言 蔡瑞虹忍辱报仇》:“相公所见极是明理;只是仇人相见,分外眼睁,这几日何如好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