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良宵好景良宵好景的故事

良宵好景的成语故事


拼音liáng xiāo hǎo jǐng

基本解释美好的夜晚和景色。同“良宵美景”。

出处明 无名氏《认金梳》第三折:“我与你捧瑶殇酒满倾,今日个堪赏玩在公厅,休辜负良宵好景。”


暂未找到成语良宵好景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良宵好景)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双两好明 李唐宾《梧桐叶》第三折:“只要得女貌郎才,不枉了一双两好。”
一床两好宋·曾慥《高摘漫录》:“一床两好世间无,好女如何得好夫,高卷珠帘明点烛,试教菩萨看麻胡。”
一无所好清·李汝珍《镜花缘》第61回:“这些茶树都是家父自幼种的。家父一生一无所好,就只喜茶。”
万流景仰
三好两歉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卷三十四:“那女儿年方一十二岁,一貌如花,且是聪明,单只从小的三好两歉,有些小病。”
三好两歹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五十四回:“虔婆道:‘也常时三好两歹的,亏的太平府陈四老爷照顾他。’”
三好二怯明·洪楩《清平山堂话本·风月相思》:“娘子与冯官人相见之后,至今三好二怯。”
三折股为良医唐·欧阳詹《送洪孺卿赴举序》:“三折股为良医。予五升词扬,四遭渏摭,是以窃知乎之则。”
三折肱为良医先秦 左丘明《左传 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三折肱,为良医《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
上之所好,下必从之战国·邹·孟轲《孟子·滕文公》:“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上好下甚先秦 孟轲《孟子 滕文公上》:“上有好者,下必有甚焉者矣。”
不到长城非好汉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不好不坏
不好意思
不干好事
不怀好意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武松听了这话,自家肚里寻思道:‘这妇人不怀好意了。你看我且先耍他。’”
不知好歹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87回:“那婆子不知好歹,又奚落他,打发武松出门。”
不识好歹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26回:“你这泼猴,不识好歹!”
两面讨好司马文森《风雨桐江》第17章:“你是秘书长,在会上我听见你尽在那儿打圆场,两面讨好,到底是个什么居心?”
丧尽天良清 钱泳《履园丛话》:“今人既高贵骄奢矣,而又丧尽天良,但思利己,不思利人。”
为好成歉明 冯梦龙《醒世通言》:“傍人怎知就里,见你少男少女一路同行,嫌疑之际,被人谈论,可不为好成歉,反成一世英雄之玷?”
主圣臣良《北史·仲方传》:“况主圣臣良,兵强国富,陈既主昏于上,人讟于下,险无百二之固,众非九国之师,独此岛夷,而稽天讨!”
主贤臣良唐·白居易《敢谏鼓斌》:“声闻于外、以彰我主贤臣良。”
乐善好义宋·曾巩《与杜相公书》:“伏以阁下朴厚清明,谠直之行,乐善好义,远大之心,施于朝廷,而博见于天下。”
乐善好施西汉 司马迁《史记 乐书论》:“闻徵音,使人乐善而好施;闻羽音,使人整齐而好礼。”
乐道好古《孔丛子·公仪》:“鲁人有公仪体者,砥节厉行,乐道好古,恬于荣利,不事诸侯。”
乘坚驱良《后汉书·和熹邓皇后纪》:“今末世贵戚食禄之家,温衣美饭,乘坚驱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