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地而趋的成语故事
拼音huà dì ér qū
基本解释趋:疾走。只在规定的范围内行动。比喻不知变通。
出处庄周《庄子 人世间》:“已乎已乎,临人以德;殆乎殆乎,画地而趋。”
暂未找到成语画地而趋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画地而趋)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乱涂地 | 宋·苏洵《管仲论》:“桓公之薨也,一乱涂地,无惑也。彼独恃一管仲,而仲则死矣。” |
一十八层地狱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十一回:“判官道:‘此是阴山背后一十八层地狱。’” |
一发而不可收 | 清·王夫之《读通鉴论·隋文帝》:“乱败之及,一发而不可收也。” |
一发而不可收拾 |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12回:“他们在文七爷船上做的事,及文七爷醉后之言,又全被统领听在耳朵里,所以又是气,又是醋,并在一处,一发而不可收拾。” |
一呵而就 | 郭绍虞《中国文学批评史》十四:“感兴不来,也不能勉强去酝酿。当它来的时候,酝酿成熟,故能提起锐笔,一呵而就。” |
一哄而上 | 《人民日报》1983.10.31:“在发展新‘三大件’和其他有前途的轻工行业时,决不能再像发展老‘三大件’那样,一见有利可图,便一哄而上。” |
一哄而散 | 明 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一卷:“看的人见没得买了,一哄而散。” |
一哄而起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地方上百姓动了公愤,一哄而起。” |
一块石头落了地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
一块石头落地 | |
一天一地 | 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第三十四回:“又兼狄家的觅汉伙伴不曾分得银钱的,心里气他不过,到处去彰扬,不止他本村扬说的一天一地,就是邻庄外县,都当了一件异事传说。” |
一射之地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二折:“将军若要做女婿呵,可按甲束兵,退一射之地。” |
一席之地 | 《旧唐书 后妃传上》:“妇人智识不远,有忤盛情,然贵妃久承恩顾,何惜宫中一席之地,使其京戮,安忍取辱于外哉!” |
一往而深 | 明·汤显祖《〈牡丹亭记〉题词》:“情不知所起,一往而深,生者可以死,死者可以生。” |
一扫而光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一扫而空 | 宋 苏轼《题王逸少帖》诗:“出林飞鸟一扫空。” |
一拥而上 | 钱钟书《围城》:“每人手提只小箱子,在人堆里等车,时时刻刻鼓励自己,不要畏缩,第一辆新车来了,大家一拥而上。” |
一拥而入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卷十五:“众人一拥而入,迎头就把了缘拿住,押进里面搜捉,不曾走了一个。” |
一挥而就 | 宋 朱弁《曲洧旧闻》第七卷:“东坡一挥而就,不日传部下,纸为之贵。” |
一挥而成 | 宋·蔡□《铁围山丛谈》:“公乃徐徐调笔而操之,顾谓客子:‘欲何字耶?’恶客即拱而答:‘某愿作龟山字尔。’公乃大笑,因一挥而成。” |
一望而知 | 清 李绿园《歧路灯》:“又说了一回话,大约言语甜俗,意味粗浅,中藏早是一望而知的。” |
一概而言 | 晋·葛洪《抱朴子·释滞》:“各从其志,不可一概而言也。” |
一概而论 | 战国 楚 屈原《楚辞 九章 怀沙》:“同糅玉石兮,一概而相量。” |
一步一趋 | 语本《庄子·田子方》:“夫子步亦步,夫子趋亦趋。”清·百一居士《壶天录》卷下:“斜睨之,美而艳,一步一趋,相离仅尺咫耳。” |
一牛吼地 | 《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
一牛鸣地 | 清·钱谦益《山庄八景诗·锦峰晴晓》序:“其旁有锦峰书院,去山庄一牛鸣地。” |
一画开天 | |
一箭之地 | 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放我一箭之地,埋锅造饭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