负衡据鼎的成语故事
拼音fù héng jù dǐng
基本解释谓身居高位,肩负重任。
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程器》:“孔光负衡据鼎,而仄媚董贤;况班马之贱职,潘岳之下位哉!”周振甫注:“负衡据鼎,指处丞相位。衡,秤,表持平;鼎,三足,喻三公。”
暂未找到成语负衡据鼎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负衡据鼎)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代鼎臣 | 《南史·丘灵鞠传》:“公为一代鼎臣,不可复为覆餗sù。” |
一决胜负 | 宋 司马光《与王介甫书》:“介甫之意,必欲力战天下之人,与之一决胜负,不复顾义理之是非,生民之忧乐,国家之安危。” |
一言九鼎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三分鼎立 | 《魏书 匈奴刘聪等传序》:“论土不出江汉,语地仅接褒斜,而谓握皇符,乘帝籍,三分鼎立,比踪王者。” |
三分鼎足 | 《史记·淮阴侯列传》:“臣愿披腹心,输肝胆,效愚计,恐足下不能用也。诚能听臣之计,莫若两利而俱存之,三分天下,鼎足而居,其势莫敢先动。” |
三牲五鼎 | 元 高明《琵琶记 蔡公逼伯喈赴试》:“三牲五鼎供朝夕,须胜似啜菽并饮水。” |
三足鼎立 | 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窦融传》:“欲三分鼎,连衡合从,也宜以时定。” |
上天不负苦心人 |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虽然多辛苦了几次如今却高高中了个第三,可谓上天不负苦心人,文章自有定论。” |
不分胜负 | 明 吴承恩《西游记》第四回:“孙悟空金箍棒,变作万万千千。半空中似雨点流星,不分胜负。” |
不负众望 | 熊召政《张居正》第四卷第23回:“宋仪望起复履任之后,果然不负众望。” |
不足为据 | 鲁迅《且介亭杂文 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自信力的有无,状元宰相的文章是不足为据的,要自己去看地底下。” |
举鼎拔山 | 明·张四维《双烈记·虏骄》:“王基霸业今朝定,举鼎拔山盖世强。” |
举鼎绝脰 | 梁启超《中国国债史》:“今日我辈对于此国债问题当何如?将一惟政府所指派而唯唯负担,莫敢辞乎?举鼎绝脰之患,恐遂不免也。” |
举鼎绝膑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秦本纪》:“武王有力,好戏。力士任鄙、乌获、孟说皆至大官。王与孟说举鼎,绝膑。” |
久负盛名 | 霍达《穆斯林的葬礼》第八章:“他是由于在玉器鉴赏方面的久负盛名而受聘于解放后成立的国营公司的,成为国家干部。” |
九鼎一丝 | 明 宋濂《同公塔铭》:“呜呼,贤首之宗不振久矣,凛乎若九鼎一丝之悬。” |
九鼎不足为重 | 宋·傅博《邵氏闻见后录》卷十五:“昔之所以议进退天下士大夫者,今又重之以权位,故其一言之出,则九鼎不足为重。” |
九鼎大吕 | 《史记·平原君列传》:“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吕。” |
五鼎万钟 | 明·宋濂《永思堂记》:“如羊之跪乳,鸟之反哺,其乐将矢谁,视五鼎万钟若不能过之。” |
人声鼎沸 | 明 冯梦龙《醒世恒言 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午后,刘方在店中收拾,只听得人声鼎沸。” |
使蚊负山 | 《庄子·应帝王》:“其于治天下也,犹涉海凿河,而使蚊负山也。” |
冰壶玉衡 | 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
决一胜负 |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不如从武城将军之计,渡江决一胜负为上。” |
凭几据杖 |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燕策一》:“冯几据杖,眄视指使,则厮役之人至。” |
凭山负海 | 明·冯梦龙《警世通言》第12卷:“福州凭山负海,东南都会,富庶之邦。” |
击钟陈鼎 | 《史记 货殖列传》:“洒削,薄技也,而郅氏鼎食。马医浅方,张里击钟。” |
击钟鼎食 | 汉·张衡《西京赋》:“击钟鼎食,连骑相过。”三国·魏·嵇康《卜疑》:“宁聚货千亿,击钟鼎食;枕藉芬芳,婉脔美色乎?” |
函牛之鼎 | 西汉·刘安《淮南子·诠言训》:“夫函牛之鼎沸,而蝇蚋不敢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