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梗迹萍踪梗迹萍踪的故事

梗迹萍踪的成语故事


拼音gěng jì píng zōng

基本解释像断梗、浮萍在水中一样踪迹不定。

出处明·单本《蕉帕记·寻春》:“休夸绣虎雕龙,那值时危国破,怎发付梗迹萍踪。”


暂未找到成语梗迹萍踪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梗迹萍踪)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不拘形迹茅盾《子夜》四:“曾沧海回头一看,认得是土贩李四;在某一点上,他这李四是不拘形迹的密友。”
不留痕迹王朔《我是“狼”》:“你甚至能和办公室里那些和你一样闲得难受的同事讨论怎么才能不留痕迹地杀人丝毫不会引起怀疑。”
人迹罕至汉 荀悦《汉纪 孝武纪二》:“而夷狄殊俗之国,辽绝异党之地,舟车不通,人迹罕至。”
从中作梗清·张集馨《道咸宦海见闻录》:“是以粮道必应酬将军者,畏其从中作梗也。”
兽迒鸟迹
劣迹昭着
劣迹昭著毛泽东《唯心历史观的破产》:“对于国民党的旧工作人员,只要有一技之长而不是反动有据或劣迹昭著的分子,一概予以维持,不要裁减。”
匿迹潜形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匿迹销声宋·孙光宪《北梦琐言》卷十一:“家生避地,亦到锦江,然畏颖川知之,遂旅游资中郡,销声匿迹,惟恐人知。”
匿迹隐形元 高文秀《黑旋风》第一折:“那厮口内顽涎望着我面上零,再不和他亲折征,我只是吞声忍气,匿迹潜形。”
发踪指使邹韬奋《萍踪忆语》四:“美国在一九一七年的参加世界大战,也是出于华尔街的发踪指使。”
发踪指示西汉·司马迁《史记·萧相国世家》:“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发迹变泰宋·灌圃耐得翁《都城纪胜·瓦舍众伎》:“说公案,皆是搏刀赶棒,乃发迹变泰之事。”
变迹埋名明·梅鼎祚《玉合记·诇约》:“都归欲界,轻财任侠,也属微尘,虽已变迹埋名,还要弃家访道。”
名胜古迹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一卷第45章:“首都所有的名胜古迹都去了两次以上。”
含明隐迹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妙哉隗生!含明隐迹而莫之闻,可谓镜穷达而洞吉凶者也。”
埋声晦迹《南史·萧修传》:“修静恭自守,埋声晦迹。”
墨迹未干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24卷:“说犹未了,思温抬头一看,壁上留题墨迹未干。”
声销迹灭《北齐书·魏收传》:“其舒也济世成务,其卷也声销迹灭。”
处静息迹战国·宋·庄周《庄子·渔父》:“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寄迹山林清·李百川《绿野仙踪》第四回:“虽欲寄迹林泉,不但不敢,亦且不忍。”
寻踪觅迹元 李好古《张生煮海》第二折:“小生张伯腾,恰才遇着的那个女子,人物非凡,因此寻踪觅迹,前来寻他。”
弢迹匿光晋·陆机《汉高祖功臣颂》:“彭越观时,弢迹匿光,人具尔瞻。”
形迹可疑清 孔尚任《桃花扇》:“圆老故交虽多,因其形迹可疑,亦无人代为分辩。”
息迹静处《庄子 渔父》:“人有畏影恶迹而去之走者,举足愈数而迹愈多,走愈疾而影不离身……不知处阴以休影,处静以息迹,愚亦甚矣。”
恶迹昭着
恶迹昭著宋·郑刚中《北山文集·答潼川路于提刑》:“但先列罪人之词,而继之以今来勘状,则恶迹昭著。”
敛声匿迹《解放日报》1944.8.18:“这样,识时务的就不得不敛声匿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