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领企踵的成语故事
拼音yǐn lǐng qǐ zhǒng
基本解释引领:伸长脖子;踵:脚后跟。伸长勃子,踮起脚跟。形容盼望十分殷切。
出处南朝·梁·萧统《大吕十二月》:“分手未遥,翘心且积,引领企踵,朝夕不忘。”
暂未找到成语引领企踵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引领企踵)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不可企及 | 唐 柳冕《答衢州郑使君》:“不可企而及之者,性也。” |
不得要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不旋踵 | 柳残阳《阎王梭》十七:“先是有开门声,不旋踵间,茅屋门被人拍的‘嘭嘭’响……”。 |
举纲持领 | 汉·王充《论衡·程材》:“举纲持领,事无不定。” |
举踵思慕 |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举踵思慕,若怙旱之望雨。” |
举踵思望 | 汉·荀悦《汉纪·武帝纪》:“盖闻中国至仁,德洋恩普……举踵思望,如怙旱之望雨。” |
义无旋踵 | 《晋书·温峤传》:“今之事势,义无旋踵,骑猛兽安可中下哉。” |
亡不旋踵 | 宋·苏辙《<元佑会计录>序》:“晋武帝削平吴蜀,任贤使能,容受直言,有明主之风,然而亡不旋踵。” |
以瞽引瞽 | 太平天国·洪秀全《原道觉世训》:“怪人佛老之徒出,自中魔计,以瞽引瞽,讹人以不可知之事,以售己诈……兼之魔鬼入心,遂造出无数怪诞邪说,迷惑害累世人。” |
企而望归 | 东汉·班固《汉书·高帝纪》:“吏卒皆山东之人,日夜企而望归。” |
企足矫首 | 宋·吕祖谦《东莱博议》:“巍然被衮,号称天子,顾乃企足矫首待晋之予夺以为轻重,何其衰也。” |
企足而待 | |
企踵可待 |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王符传》:“则萧、曹、周、韩之伦,何足不致,吴、邓、梁、窦之属,企踵可待。” |
倒裳索领 | 《邓析子·无厚篇》:“驱逸足于庭,求猿捷于槛,斯逆理而求之,犹倒裳而索领。” |
全其首领 | 汉·杨恽《极孙会宗书》:“自以夷灭不足以塞责,岂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 |
凤引九雏 | 《晋书·穆帝纪》:“(升平四年)二月,凤凰将九雏见于丰城。” |
分朋引类 | 清·昭槤《啸亭杂录·不喜朋党》:“鄂张二相国秉政,嗜好不齐,门下士互相推奉,渐至分朋引类,阴为角斗。” |
别有企图 | 李英儒《野火春风斗古城》第13章:“他拦住她,心里已经别有企图。” |
发引千钧 | 唐·韩愈《与孟尚书书》:“其危如一发引千钧。” |
另有企图 | |
后进领袖 | 《晋书·裴秀传》:“时人为之语曰:‘后进领袖裴秀。’” |
呼朋引类 | 宋 欧阳修《憎苍蝇赋》:“奈何同类呼朋,摇头鼓翼。” |
圆冠方领 | 唐·王勃《益州夫子庙碑》:“圆冠方领,再行邹鲁之风。” |
头梢自领 | 元·关汉卿《调风月》第三折:“这妮子更敢有四星,把体面妆沉,把头梢自领。” |
头稍自领 | 元·关汉卿《玉镜台》第二折:“老姑娘手把着头稍自领,索什么嘱咐叮咛。” |
履穿踵决 | 《庄子 让王》:“捉襟而肘见,纳履而踵决。” |
延颈举踵 | 先秦 庄周《庄子 法箧》:“今遂至使民延颈举踵,曰:‘某所有贤者’,赢粮而趣之。” |
延颈企踵 | 汉·扬雄《剧秦美新》:“海外遐方,信延颈企踵,四面内向,喁喁如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