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荆衡杞梓荆衡杞梓的故事

荆衡杞梓的成语故事


拼音jīng héng qǐ zǐ

基本解释荆:荆山;衡:衡山;杞梓:两种好木材,比喻优秀的人才。比喻南方的优秀人才。

出处《晋书·陆机陆云传论》:“观夫陆机、陆云,实荆衡之杞梓,挺珪璋之秀实,驰英华于早年。”


暂未找到成语荆衡杞梓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荆衡杞梓)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举动荆棘
冰壶玉衡唐·杜甫《寄裴施州诗》:“金钟大镛在东序,冰壶玉衡悬清秋。”
劈荆斩棘贺敬之《西去列车的窗口》:“你可曾望到啊,灯光下:好像举起南泥湾劈荆斩棘的镢头?”
匡衡凿壁《西京杂记》卷二:“匡衡,字稚圭。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书映光而读之。”
参前倚衡《论语 卫灵公》:“子张问行,子曰:‘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立则见其参于前也,在舆则见其倚于衡也,夫然后行。’子张书诸绅。”
合从连衡《战国策·秦策一》:“约从连横,兵革不藏。”
困心衡虑先秦 孟轲《孟子 告子下》:“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
地棘天荆朱谦良《感怀和病侠》:“地棘天荆谁管得,此身权寄水云邨。”
天荆地棘明·刘永锡《行路难》诗:“云漫漫兮白日寒,天荆地棘行路难。”
布裙荆钗宋 周煇《清波杂志 陶穀》:“有善谋者,选籍中艳丽,诈为驿卒孀女,布裙荆钗,日拥彗于庭。”
恭敬桑梓《诗经·小雅·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之。”
披荆斩棘南朝 宋 范晔《后汉书 冯异传》:“帝谓公卿曰:‘是我起兵时主簿也,为吾披荆棘,定关中。”
持衡拥璇《北齐书 文宣帝纪》:“昔放勋驰世,沉璧属子;重华握历,持衡拥璇。”
掊斗折衡《庄子 胠箧》:“掊斗折衡,而民不争。”
散带衡门《诗经·阵风·衡门》:“衡门之下,可以栖迟。”
敬恭桑梓《诗经 小雅 小弁》:“维桑与梓,必恭敬止。”
斩荆披棘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吐蕃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蕃育子孙至数百万。”
望衡对宇北魏 郦道元《水经注 沔水》:“司马德操宅洲之阳,望衡对宇,欢情自接。”
权衡利弊邓小平《贵州新区工作的策略》:“在处理杂色武装问题时,要依据不同对象,权衡利弊,审慎处理。”
权衡轻重《周书 王褒庾信传论》:“权衡轻重,斟酌古今,和而能壮,丽而能典。”
杞人之忧曾朴《孽海花》第27回:“这是贤弟关心太切,所以有杞人之忧。”
杞人忧天战国 郑 列御寇《列子 天瑞》:“杞国有人,忧天地崩坠,身亡所寄,废寝食者。”
杞国之忧宋·岳珂《桯史·岁星之祥》:“士大夫皆有杞国之忧。”
杞国忧天明·何景明《田子行》:“丹诚不回白日照,杞国忧天独劳苦。”
杞天之虑鲁迅《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中国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
杞宋无征先秦 孔子《论语 八佾》:“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
杞梓之林唐·李庾《西都赋》:“殷庙羞瑚琏之器,楚材惭杞梓之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