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驩弹铗的成语故事
拼音féng huān dàn jiá
基本解释指怀才不遇或有才华的人希望得到恩遇。
出处唐·骆宾王《上齐州张司马启》:“薛邑闻歌,揖冯驩于弹铗;夷门命驾,顾侯嬴于抱关。”
暂未找到成语冯驩弹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冯驩弹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弹指顷 | 《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
丈夫双泪不轻弹 | 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
丈夫有泪不轻弹 |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下马冯妇 | 《孟子 尽心上》:“晋人有冯妇者,善搏虎,卒为善士;则之野,有众逐虎,虎负禺,莫之敢撄;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其为士者笑之。” |
乱弹琴 | 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
以珠弹雀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
再作冯妇 | 先秦 孟轲《孟子 尽心下》:“望见冯妇,趋而迎之。冯妇攘臂下车,众皆悦之。” |
再当冯妇 | 郭沫若《洪波曲》第三章:“时局在大动荡,我的心境在别种意义上也在大动荡。我自己实在是不愿意再当冯妇。” |
冯唐头白 | |
冯唐已老 | 唐 王维《重酬苑郎中》诗:“扬子《解嘲》徒自遣,冯唐已老复何论。” |
冯唐易老 | 唐 王勃《秋日登洪府滕王阁饯别序》:“嗟乎!时运不齐,命运多舛,冯唐易老,李广难封。” |
冯唐白首 | 汉·荀悦《汉纪文帝纪下》:“以孝文之明也,本朝之治,百寮之贤,而贾谊见逐,张释之十年不见省用,冯唐白首,屈于郎署,岂不惜哉!” |
冯河暴虎 | 清·魏源《道光洋艘征抚记》:“抱头鼠窜者胆裂之不暇,冯河暴虎者虚骄而无实。” |
冯生弹铗 | 参见“冯驩弹铗”。 |
冯谖三窟 | 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深蒙薛公折节之礼,而无冯谖三窟之效。” |
击石弹丝 | 宋·秦观《代贺兴龙节表》:“加笾折俎,初偿露酎之醇;击石弹丝,始奏《钧天》之妙。” |
千载一弹 | 典出《汉书·王吉传》:“吉与财禹为友,世称‘王阳在位,财公弹冠’,言其取舍同也。”吉,字子阳。 |
古调不弹 |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古调单弹 | 唐·刘长卿《听弹琴》诗:“泠泠七弦上,静吹松风寒。古调虽自爱,今人多不弹。” |
吹弹得破 | 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二本第三折:“觑俺姐姐这个脸儿吹弹得破,张生有福也呵!” |
吹弹歌舞 | 元·无名氏《来生债》第二折:“居士,如今那高楼上吹弹歌舞,饮酒欢娱,敢管待那士大夫哩。” |
吹竹弹丝 | 唐·韩愈《代张籍与李浙东书》:“未必不如吹竹弹丝,敲金击石也。” |
品竹弹丝 | 元·无名氏《货郎担》第四折:“又不会卖风流,弄粉调脂;又不会按宫商,品竹弹丝。” |
定时炸弹 | 邓小平《党在组织战线和思想战线上的迫切任务》:“他们是一股有野心的政治势力,不可小看,如果不在整党中解决,就会留下祸根,成为定时炸弹。” |
对牛弹琴 | 汉 牟融《理惑论》:“公明仪为牛弹清角之操,伏食如故,非牛不闻,不合其耳矣。” |
弄竹弹丝 | |
弹丝品竹 | 宋 无名氏《张协状元》戏文开场:“但咱们,虽宦裔,总皆通。弹丝品竹,那堪咏月与嘲风。”明 杨柔胜《玉环记 皋谒延赏》:“尽称我弹丝品竹,沉李浮瓜,此处当追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