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终非了局终非了局的故事

终非了局的成语故事


拼音zhōng fēi liǎo jú

基本解释局:结局,定局,指长久之计。终究不是长久之计。

出处清·褚人获《隋唐演义》第16回:“想我在此奉侍,终非了局。”


暂未找到成语终非了局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终非了局)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了千明宋·释普济《五灯会元·清凉益禅师法嗣》:“百千诸佛方便一时,更有甚么疑情?所以古人道:‘一了千明,一迷万惑。’”
一了百了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八卷:“有资质甚高者,一了一切了,即不须节节用工也。”
一了百当明 张居正《答山东巡抚何来山》:“清丈事,实百年旷举,宜及仆在位,务为一了百当。”
一块石头落了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一惊非小清·石玉昆《三侠五义》第56回:“灯笼灭了,包袱也不见了,这一惊非小。”
一日为师,终身为父明·吴承恩《西游记》第31回:“你这个泼怪,岂知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父子无隔宿之仇!”
一目了然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7卷:“见得道理透后,从高视下,一目了然。”
一笑了之沙汀《淘金记》:“那显然是幺长子对白酱丹的毒辣的讽刺;纵然他本人仅仅一笑了之。”
一笑了事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四十六回:“抚台听了,先还摸不着头脑,还以为某人办事不诚实,所以钦差才加了他这个考语;后来别位司、道说起,晓得是为带着表,方才付之一笑了事。”
一表非俗元·秦简夫《东堂老》第三折:“他生在无忧愁太平时务,空生得貌堂堂一表非俗。”元·无名氏《鸳鸯被》第一折:“天生的一表非俗,匹配得你过。”
一表非凡明 吴承恩《西游记》:“适才有东土大唐差来拜佛取经的一个和尚,倒换关文,却一表非凡。”
一见了然元·陈栎《勤有堂随录》:“程泰之《禹贡图》,不惬人意,不能使人一见了然。”
一走了之鲁迅《书信集·致郑振铎》:“我亦尚在看看人间世,不过总有一天,是终于要‘一走了之’的,现在是这样的世界。”
七了八当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16卷:“将昨夜剩下的米煮的早饭,拂拭净了桌椅。忙忙碌碌做了一朝,七了八当。”
上了贼船浩然《艳阳天》:“别哭啦,哭也没用。这一回,我算上了贼船,走到江心了!”
下不了台张恨水《夜深沉》第15回:“她要是不睬你,你恼她,她下不了台。”
不了不当《古今小说 滕大尹鬼断家私》:“这老人忒没正经……知道五年十年在世,却去干这样不了不当的事!”
不了了之宋 叶少蕴《避暑录语》上卷:“唐人言冬烘是不了了之语,故有‘主司头脑太冬烘,错认颜标是鲁公’之言,人以为是戏谈。”
不了而了茅盾《子夜》二:“我们这次赌赛,就此不了而了。”
不到长城非好汉吴茂盛《驻京办》第11章:“俗话说不到长城非好汉,于我而言,没成为好汉就不到长城。”
不可终日西汉 戴圣《礼记 表记》:“君子不以一日使其躬,儳焉如不终日。”
不得善终《新编五代史平话 梁史 上卷》:“汝家虽出二帝,可惜不得善终!”
不甚了了《北齐书 永安王浚传》:“文宣末年多酒,浚谓亲近曰:‘二兄旧来不甚了了,自登祚已后,识解顿进。’”
不知所终宋 洪迈《夷坚甲志 崔祖武》:“后归乡里,不知其所终。”
不识局面《水浒传》第四九回:“原来毛仲义五更时,先把大虫解上州里去了,却带了若干做工公的来捉解珍解宝。不想他这两个不识局面,正中了他的计策,分说不得。”
不顾大局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6回:“似此不顾大局,自便私图,若非钦派亲信大员,前往各省详细稽查,认真清理,将来财政竭蹶,根本动摇,其弊当不可胜言……”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唐·王勃《滕王阁序》:“北海虽赊,扶摇可接;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为德不终叶圣陶《乡里善人》:“唉,为德不终,我想起来非常之难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