秉要执本的成语故事
拼音bǐng yào zhí běn
基本解释秉:执,拿着;要:重要的;本:根本。指抓住要害和根本、
出处东汉 班固《汉书 艺文志》:“道家者流,盖出于史官,历记成败存亡祸福古今之道,然后知秉要执本。”
暂未找到成语秉要执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秉要执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本万利 | 清 姬文《市声》:“这回破釜沉舟,远行一趟,却指望收它个一本万利哩。” |
一本正经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26章:“我原是故意闹别扭,也知道自己要挨打,可是一板正经地对先生说:‘我这个破题做的很恰切,没有做错。’” |
一秉大公 | 明·张居正《答工部郎中刘公伯燮言用人毁誉》:“仆近来用人处事,一秉大公。” |
一秉至公 | 清·李宝嘉《文明小史》第六十回:“然而平中丞却不以此为轻重,委差委缺,仍旧是一秉至公。” |
一秉虔诚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一零一回:“那凤姐儿也无心瞻仰圣像,一秉虔诚,磕了头,举起签筒默默的将那见鬼之事并身体不安等故祝告了一回。” |
三句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冊来送给人看。”清 颐琐《黄绣球》第十回:“我是业医的,你们不要笑我三句不离本行。” |
三句话不离本行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三十四回:“每到一处,开口三句话不离本行,立刻从怀里掏出捐册送给人看。” |
不依本分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黄文炳道:‘那厮也是个不依本分的人。’” |
不关紧要 | 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1回:“此事也不关紧要,因而吩咐祁知府从宽办结。” |
不安本分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九回:“宝玉终是不安本分之人,竟一味的随心所欲。” |
不得要领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张骞传》:“骞不得要领。” |
不忘久要 | 春秋·鲁·孔丘《论语·宪问》:“久要不忘平生之言,亦可以为成人矣。” |
不惜工本 | 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一回:“姓方的瞧着眼热,有几家该钱的,也就不惜工本,公开一个学堂。” |
不惜本钱 | 邓小平《关于今后进入新区的几点意见》:“但在建立时应不惜本钱抽调干部及若干部队以作骨干。” |
不惜血本 | 王朔《谁比谁傻多少》:“为了不让顾客恐惧,我们是不惜血本。” |
举要删芜 | 宋·王谠《唐语林·政事上》:“岑文本谓人曰:‘吾见周论事多矣,援引事类,扬榷古今,举要删芜,会文切理。一字不可加,也不可减。听之靡靡,令人忘倦。” |
举要治繁 | 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总术》:“乘一总万,举要治繁。思无定契,理有恒存。” |
久要不忘 | 《论语·宪问》:“见利思义,见危授命,久要不忘平生之言。” |
仗义执言 | 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14回:“若以文、武、宣、平之灵,仗义执言,国悔罪,王室之福。” |
侍执巾栉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僖公二十二年》:“寡君之使婢子侍执巾栉,以固子也。” |
侍执巾节 | |
依本画葫芦 | 《朱子语类》卷四二:“仲弓却只是据见本子做,只是依本画葫芦。” |
信以为本 | 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九年》:“武将信以为本,循而行之。” |
倒执手版 | 《晋书 谢安传》:“[桓温]入赴山陵,止新亭,大陈兵卫,将移晋室,呼安及王坦之,欲于座害之。坦之甚惧……既见温,坦之汗流沾衣,倒执手版。安从容就席。” |
允执其中 | 先秦 孔子《论语 尧曰》:“咨尔舜,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 |
允执厥中 | 《书·大禹谟》:“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 |
元元本本 | 汉·班固《西都赋》:“元元本本,殚见洽闻。” |
击中要害 | 《后汉书 来歙传》:“臣夜入定后为何人所贼伤,中臣要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