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枪实弹的成语故事
拼音hè qiāng shí dàn
基本解释荷:扛;实:充实。指扛着枪;子弹推上枪膛。形容全副武装。
出处杨沫《青春之歌》第一部第七章:“冲要的马路和街道忽然密布了荷枪实弹的武装岗位。”
暂未找到成语荷枪实弹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荷枪实弹)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 | 历史出处 |
---|---|
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契讷禅师》:“问:‘如何是东禅家风?’师曰:‘一人传虚,万人传实。’” |
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晋书·羊祜传》:“蜀之为国,非不险也,高山寻云霓,深谷肆无景,数马悬车,然后得济,皆言‘一夫荷戟,千人莫当’。” |
一弹指顷 | 《翻译名义集 时分》:“壮士一弹指顷六十五刹那。” |
丈夫双泪不轻弹 | 元·李洞《双调夜行船·送友归吴》:“丈夫双泪不轻弹,都付酒杯间。” |
丈夫有泪不轻弹 | 明·李开先《宝剑记》第37出:“回首西山日又斜,天涯孤客真难度;丈夫有泪不轻弹,只因未到伤心处。” |
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清·曹雪芹《红楼梦》第86回:“这果真是‘三日不弹,手生荆棘。’” |
不切实际 | 丁寅生《孔子演义》第98回:“若是徒有虚名,不切实际,那就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了!” |
不合实际 | 毛泽东《关于农业互助合作的两次谈话》:“凡是主观主义的,不合实际的,都是错误的。” |
不实之词 | |
不知虚实 | 《汉晋春秋》:“向者不知虚实,故败。” |
两肩荷口 | |
严严实实 | 丁玲《风雪人间》上卷:“严严实实压在心底的热泪,涌满眼眶,忍不住流了下来。” |
临阵磨枪 | 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70回:“‘临阵磨枪’也不中用!有这会子着急,天天写写念念,有多少完不了的?” |
乱弹琴 | 曲波《林海雪原》:“该简者你却详而不简,该详者你又简而不详。本末倒置,批评你还不愿意?乱弹琴!” |
予人口实 | |
事实胜于雄辩 | 鲁迅《<热风>题记》:“现在拟态的制服早已破碎,显出自身的本相来了,真所谓‘事实胜于雄辩’。” |
亏名损实 | 南朝·梁·任昉《为范尚书让吏部封侯第一表》:“至于亏名损实,为国为身,知其不可。” |
以为口实 | 春秋·鲁·左丘明《国语·楚语下》:“使无以寡君为口实。” |
以珠弹雀 | 先秦 庄周《庄子 让王》:“今且有人于此,以随侯之珠弹千仞之雀,世必笑之。” |
以荷析薪 | 《左传·昭公七年》:“古人有言曰:‘其父析薪,其子弗克负荷。’” |
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姚雪垠《李自成》第一卷第32章:“但臣与逆贼周旋三年,深知逆贼狡计甚多,常常以虚为实,以实为虚。” |
传闻失实 |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水经注>》:“故于滦河之正源,三藏水之次序,白檀要阳之建置,俱不免附会乖错,甚至以浙江妄合姚江,尤为传闻失实。” |
使枪弄棒 |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39回:“因他会写诸家字体,人都唤他做圣手书生。又会使枪弄棒,舞剑抡刀。” |
信以为实 | 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15卷:“况且窝盗为事,声名扬开去不好听,别人不管好歹,信以为实,就怕来缠帐。” |
先声后实 | 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兵固有先声而后实者,此之谓也。” |
再实之木根必伤 | 南朝·宋·范哗《后汉书·马皇后纪》:“常观富贵之家,禄位重叠,犹再实之木,其根必伤。” |
再实之根必伤 | 《淮南子 人间训》:“再实之根必伤,掘藏之家必有殃。” |
冯生弹铗 | 参见“冯驩弹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