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胸喘肤汗胸喘肤汗的故事

胸喘肤汗的成语故事


拼音xiōng chuǎn fū hàn

基本解释汗:出汗。形容疲乏到极点。

出处东汉·班固《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暂未找到成语胸喘肤汗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胸喘肤汗)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义愤填胸《儿女英雄传》第五回:“[十三妹]把白脸儿狼、傻狗二人商量的伤天害理的这段阴谋听了个仔细,登时义愤填胸。”
了然于胸《晋书 袁齐传》:“夫经略大事……智者了然于胸。”
体无完肤晋 陈寿《三国志 魏志 邓艾传》:“子忠与艾俱死”晋 裴松之注引《世语》:“师纂亦与艾俱死,纂性急少恩,死之日体无完肤。”
充栋汗牛语出唐·柳宗元《陆文通先生墓表》:“其为书,处则充栋宇,出则汗牛马。”
全局在胸毛泽东《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没有全局在胸,是不会真的投下一着好棋子的。”
冰肌雪肤清·魏源《澳门花园听夷女洋琴歌》序:“鼓罢复出其二子,长者九岁,冰肌雪肤,瞳翦秋水,中原未之见也。”
凶喘肤汗《汉书·王褒传》:“胸喘肤汗,人极马倦。”
切肤之痛明 王守仁《传习录》中卷:“独其切肤之痛,乃有未能然者,辄复云云尔。”
剥床以肤《周易·剥》:“剥床以肤,凶。”
剥床及肤宋 陈亮《义乌县减酒额记》:“剥床及肤,其忧岂不在民乎!”
剥肤之痛《周易 剥》:“剥床以肤,凶。”
剥肤及髓《新唐书 独孤及传》:“拥兵者第馆豆街陌,奴婢厌酒肉,而贫人羸饿就役,剥肤及髓。”
剥肤椎髓唐 韩愈《郓州溪堂诗》序:“而公承死亡之后,掇拾之余,剥肤椎髓,公私扫地赤立。”
剥肤锤髓
剥肤锥髓宋·司马光《遗留物第二札子》:“我辈剥肤锥髓,以供赋敛,而浩浩入群臣之家,如泥沙不惜,其心安得?”
功劳汗马元·无名氏《昊天塔》第一折:“俺子父全忠不到头,功劳汗马一时休。”
吴牛喘月汉 应劭《风俗通》:“吴牛望月则喘;使之苦于日,见月怖,喘矣!”
喘息之机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
喘息之间《后汉书·张纲传》:“若鱼遊釜中,喘息须臾之间耳!”
喘息未定明 施耐庵《水浒传》七十七回:“方才进步,喘息未定,只见前面尘起,叫杀连天。”
喘月吴牛五代 谭用之《寄王侍御》诗:“喘月吴牛知夜至,嘶风胡马识秋来。”
堕指裂肤明·袁宏道《瓶花斋集·答王百谷》:“一室之内,堕指裂肤,谇语漫骂,不肖若不闻也者。”
将胸比肚清·李渔《比目鱼·偕亡》:“劝你自发良心将胸比肚。”
山肤水豢《乐府诗集·燕射歌辞三·隋元会大飨歌》:“道高物备食多方,山肤既善水豢良。”
延口残喘鲁迅《为了忘却的记念》:“我只能用这样的笔墨,写几句文章,算是从泥土中挖了一个小孔,自己延口残喘,这是怎样的世界呢。”
心胸开阔宋·朱熹《答吕子约》:“便自胸次开阔,黑白分明。”
心胸狭隘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0回:“今日为众豪杰至此相聚,争奈王伦心胸狭隘,嫉贤妒能,推故不纳,因此火并了这厮,非林冲要图此位。”
怒气填胸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五十七回:“却说周瑜怒气填胸,坠于马下,左右急救归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