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丹书白马丹书白马的故事

丹书白马的成语故事


拼音dān shū bái mǎ

基本解释古代帝王赐给功臣享有世袭爵位和免罪等特权的证件时,宰白马歃其血,以示坚守誓约,后人称为“丹书白马”。

出处《汉书·高惠高后文功臣表》:“申以丹书之信,重以白马之盟。”颜师古注:“白马之盟,谓刑白马歃其血以为盟也。”


暂未找到成语丹书白马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丹书白马)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介书生唐·王勃《秋日登洪州滕王阁饯别序》:“勃三尺微命,一介书生。”
一品白衫
一唱雄鸡天下白唐·李贺《致酒行》:“我有迷魂招不得,雄鸡一声天下白。少年心事当拿云,谁念幽寒坐鸣呃。”
一寸丹心宋 杨万里《诚斋集 卷十二 新除广东常平之节感恩书怀》诗:“向来百炼今绕指,一寸丹心白日明。”
一清二白清 李绿园《歧路灯》:“贾李魁道:‘王紫泥,张绳祖他俩个,现在二门外看审官司哩。老爷只叫这二个到案,便一清二白。”
一片丹心宋 苏轼《过岭寄子由》:“一片丹心天日下,数行清泪岭云南。”
一穷二白毛泽东《论十大关系》:“我曾经说过,我们一为\'穷\',二为\'白\'。\'穷\'就是没有多少工业,农业也不发达。\'白\'就是一张白纸,文化水平、科学水平都不高。
一言出口,驷马难追宋·欧阳修《笔说·驷不及舌说》:“俗云:一言出口,驷马难追。《论语》所谓‘驷不及舌’也。”
一言已出,驷马难追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35卷:“大丈夫做事,一言已出,驷马难追。”
一言既出,如白染皂明·吴承恩《西游记》第85回:“何出此言,大将军一言既出,如白染皂。”
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元·李寿卿《伍员吹萧》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反悔之理。”
一马一鞍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四十回:“人各有志,不可相强。便是妇人女子的志向,也有个不同:有的讲究个女貌郎才,不辞非鸦非凤的,就有讲究个穿衣吃饭,只图一马一鞍的。”
一马不跨两鞍元·关汉卿《窦娥冤》第二折:“我一马不跨两鞍。想男儿在日,曾两年匹配,却叫我改嫁别人,其实做不得。”
一马平川宋 苏轼《东坡诗 卷二十三 游径山》:“势若骏马奔平川。”
一马当先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96回:“即便勒兵列阵,一马当先,雷震等将簇拥左右。”
七返丹东方玉《七步惊龙》第四章:“‘七返丹’功参造化,练气之士,得此一粒,可抵二十年勤修之功,即普通人服之,亦可明目轻身,得享遐龄。”
七返还丹李涵虚《三车秘旨》:“三车者,三件河车也。第一件运气,即小周天子午运火也;第二件运精,即玉液河车,运水温养也;第三件精气兼运,即大周天运先天金汞,七返还丹,九还大丹也。……人能知三车秘谛,则精气神三品圆全,天地人三仙成就。”
万应灵丹
万马千军元·无名氏《千里独行》第四折:“他恰才万马千军摆下战场,则见他们把门旗放,显出那弃印封金有智量。”
万马奔腾宋 刘一止《水村一首示友人》:“秋光有尽意无尽,万马奔腾山作阵。”
万马皆喑宋·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喑。”
万马齐喑宋 苏轼《三马图赞》序:“时西域贡马……振鬣长鸣,万马皆瘖。”
三余读书《三国志·魏志·王肃传》裴松之注引《魏略》:“从学者云:‘苦渴无日。’遇言:‘当以三余。’或问三余之意,遇言:‘冬者岁之余,夜者日之余,阴雨者时之余也。’”
三台五马清·袁枚《小仓山房尺牍》第22首:“足下三台五马,宦马之后,丞宜百首同归,早践结邻之约。”
三复白圭《论语·先进》:“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何晏集解引孔安国曰:“《诗》云:‘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南容读诗至此,三反复之,是其心慎言也。”
三清四白
三马同槽《晋书·宣帝纪》:“三国魏正始后,司马懿与其子师昭执军政大权,屏除异己,时有‘三马同槽’之目。三马,隐指懿父子三人。”
下马作威东汉·班固《汉书·叙传》:“定襄闻伯素贵,年少,自请治郡,畏其下马作威,吏民竦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