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zì xīn zhī lù自新之路罪犯自己改正错误,重新做人的出路。《三国志 魏志 田豫传》:“豫悉见诸系囚,慰谕,开其自新之路,一时破械遣之。”
qín jìn zhī pǐ秦晋之匹春秋时,秦晋两国世代互相婚嫁。泛指两家联姻。《晋诸公赞》:“妻父有冰清之姿,婿有璧润之望,所谓秦晋之匹也。”
yù bàng xiāng zhēng,zuò shōu yú wēng zhī lì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鹬:长嘴水鸟;蚌:有贝壳的软体动物。比喻双方争执不下,两败俱伤,让第三者占了便宜。蔡东藩《唐史演义》第三回:“俟关中平定,据险养威,看他鹬蚌相争,坐收渔翁之利,也不为迟呢?”
duì zhèng zhī yào对症之药针对病根下的药。比喻纠正缺点错误所用的相应办法。《三国志 魏志 华陀传》:“府吏倪寻、李延共止,俱头痛身热,所苦正同。佗曰:\'寻当下之,延当发汗。\'或难其异,佗曰:\'寻外实,延内实,故治之宜殊。\'即各与药,明旦并起。”
yī niàn zhī wù一念之误见“一念之差”。宋·曾慥《类说》卷四十七引《遁斋闲览·口中芙蕖花香》:“此人前身为尼,诵《法华经》二十年,一念之误,乃至于此。”
shī bài zhě chéng gōng zhī mǔ失败者成功之母母:先导,根源。失败往往是成功的先导。指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就能取得胜利。毛泽东《实践论》:“所谓‘失败者成功之母’,‘吃一堑,长一智’,就是这个道理。”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卧榻之侧,岂容鼾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宋·杨亿《谈苑》:“不须多言,江南有何罪,但天下一家,卧榻之侧,岂可许他人鼾睡。”
fù xīn zhī jí腹心之疾腹心:比喻要害处;疾:疾患。比喻要害处的祸患。先秦 左丘明《左传 哀公六年》:“除腹心之疾,而置诸股肱,何益?”
jī shān zhī fēng箕山之风指隐士的风范。清 王晫《今世说 雅量》:“[丁药园]谪居五载,略无迁谪状,躬耕自乐,洒然有箕山之风。”
wò tà zhī shàng,qǐ róng tā rén hān shuì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自己的庆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不容许别人沾手。宋·岳珂《程史·徐铉入聘》:“卧榻之侧,岂容他人安睡耶?”
gū wàng tīng zhī姑妄听之姑:姑且;妄:随便。姑且随便听听;不一定就相信。庄周《庄子 齐物论》:“予尝为女妄言之,女以妄听之。”
yá zì zhī yuàn睚眦之怨睚:眼眶;眦:眼角;睚眦:生气瞪眼。别人瞪眼这样小的怨恨。西汉·司马迁《史记·范雎蔡泽列传》:“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
jìn dì zhǔ zhī yì尽地主之谊地主:当地的主人;谊:通“义”。尽本地主人应尽的义务,指招待外地来客。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22回:“晚生得蒙青目,一日地主之谊也不曾尽得,如何便要去?”
rú rù wú rén zhī jìng如入无人之境境:地方。象到了没有人的地方。比喻打仗节节胜利,没有遇到抵抗。《旧五代史 汉书 杜重威传》:“每敌骑数十驱汉人千万过城下,如入无人之境,重威但登陴注目,略无邈取之意。”
qī jūn zhī zuì欺君之罪欺骗君主的罪行。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二回:“且煌煌天语,谁敢有违,以自取欺君之罪。”
zhǔ wěi zhī huì麈尾之诲谓高明的教诲。
jiè lài zhī huàn疥癞之患疥癞:疥疮与癞痢,两种皮肤病。比喻危害尚轻的祸患或无关紧要的问题。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82回:“今王兴十万之师,行粮千里,以争疥癞之患,而忘大毒之在腹心,臣恐齐未必胜,而越祸已至也。”
niú shān zhī bēi牛山之悲在牛山上发出的悲叹。讥讽因非份之想而引起的悲哀
shí bù zhī nèi,zì yǒu fāng cǎo十步之内,自有芳草芳草:香草,比喻美德。比喻处处都有人才。《隋书·炀帝纪》:“方今宇宙平一,文轨攸同,十步之内,必有芳草,四海之中,岂天奇秀!”
chū nèi zhī lìn出内之吝见“出纳之吝”。
èr zhī cán shì佴之蚕室居住于蚕室,指受宫刑。佴:被放置。蚕室,指密封之室,因受刑人怕风,所以室内温暖严密。
zhēn jiè zhī hé针芥之合同“针芥相投”。清·方文《赠孟六玕明序》诗:“近前一语忽大笑,针芥之合良非轻。”
gù rén zhī yì故人之意故人:旧友。指老朋友的情意。西汉 司马迁《史记 范雎蔡泽列传》:“然公之所以得无死者,以绨袍恋恋,有故人之意,故释公。”
fù chē zhī guǐ覆车之轨轨:车辙。翻车的辙迹。比喻失败的教训。汉·陈忠《清盗源疏》:“今公克平祸乱,安国定家,故复因前倾败之法,寻中间覆车之轨,却冀长存,非所敢闻。”
ér lì zhī nián而立之年三十岁的代称。先秦 孔子《论语 为政》:“吾十有五,而至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
fū shòu zhī sù肤受之诉比喻被人说了有关切身利益的坏话。《论语 颜渊》:“浸润之谮,肤受之诉,不行焉,可谓远也已矣。”
zhòng kǒu zhī biàn众口之辩比喻各学派间的辩论。战国·宋·庄周《庄子·秋水》:“公孙龙问于魏牟曰:‘龙少学先王之道,长而明仁义之行,合同异,杂坚白,然不然,可不可,因百家之知,穷众口之辩,吾自以为至达已。’”
dào bàng zhī zhù道傍之筑比喻无法成功的事。《诗经 小雅 小旻》:“如彼筑室于道谋,是用不溃于成。”郑玄注:“如当路筑室,得人而与之谋所为,路人之意不同,故不得遂成也。”
chái hú zhī xīn豺狐之心指有豺狼和狐狸那样的凶残、狡猾的心肠。《敦煌变文集 伍子胥这文》:“近闻楚王无道,遂发材(豺)狐之心,诛妾家破亡消。
wèn zuì zhī shī问罪之师比喻前来提出严厉责问的人。《旧唐书 侯君集传》:“今袭人于墟墓之间,非问罪之师也。”
mù jié zhī lùn目睫之论比喻肤浅的见解。宋·陈善《扪虱新话·扬子<法言><太玄经>》:“雄作《太玄》以拟《周易》,或者比之吴楚谮王,顾非伪乎,此目睫之论也。”
fēi cháng zhī móu非常之谋非常:不平常。不是一般的阴谋。指阴谋篡夺帝位。《汉书·孝成赵皇后传》:“故世必有非常之变,然后乃有非常之谋。”
cāng sāng zhī biàn沧桑之变沧海变桑田的变化。比喻世事变化巨大。《续夷坚志》序:“有金元遗山先生,具班马之才,阅沧桑之变,隐居不仕,著述自娱。”
qiān lǐ zhī rèn千里之任指远行千里的重任。后亦比喻重任。三国·魏·吴质《答东阿王书》:“今处此而求大功,犹绊良骥之足,而责以千里之任。”
jiàn wù bù qǔ,shī zhī qiān lǐ见物不取,失之千里见:遇到,看见;取:取得;失:失去。见到时不拿过来,以后再想要就更难办了。形容不要错失良机。明·张凤翼《红拂记·俊杰知时》:“呀,道兄差矣!岂不闻见物不取,失之千里,既遇明主,何必远去?”
jiān mén zhī yǎng监门之养监门:守护里门的人;养:衣食用度。守护里门人的微薄生活费用。比喻艰苦节俭的生活。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虽监门之服养,不亏于此矣。”
sǐ wú zàng shēn zhī suǒ死无葬身之所葬:埋葬。死了没有地方埋葬。形容死的结局很悲惨。鲁迅《而已集·答有桓先生》:“社会没有知道我在攻击,倘一知道,我早已死无葬身之所了。”
wú shì zhī xiāo吴市之箫见“吴市吹箫”。清·杨昭《<闲止书堂集钞>跋》:“沉冤望雪,曾传吴市之箫;急难号天,爱下秦庭之泪。”
jiǔ shì zhī chóu九世之仇九世:九代,形容历时久远。指久远的深仇。《公羊传 庄公四年》:“九世犹可以复仇乎?虽百世可也。”
yī jiè zhī cái一介之才微小的才能。《后汉书·杜诗传》:“臣诗伏自惟忖,本以史吏一介之才,遭陛下创制大业,贤俊在外,空乏之间,超受大恩。”《文选·陆倕〈石阙铭序〉》:“兴建庠序,启设郊丘,一介之才必记,天文之典咸秩。”吕向注:“一介,谓小才也。”
guàn yú zhī cì贯鱼之次宫中的女官依次受到宠爱。《后汉书·杨赐传》:“慎贯鱼之次,无令丑女有四殆之叹,遐迩有愤怨之声。”
tóu suō zhī jù投梭之拒见“投梭折齿”。唐·元稹《莺莺传》:“君子有援琴之挑,鄙人无投梭之拒。”
xiān guī zhī shòu鲜规之兽鲜:小;鲜规:渺小。指小虫小兽。比喻弱小势力。战国·宋·庄周《庄子·天运》:“鲜规之兽,莫得安其性命有情者。”
diǎn jīng zhī bǐ点睛之笔笔:文笔。指文章传神绝妙之处。《晋书·顾恺之传》:“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阙少于妙处,传神写照,正在阿睹中。’”
hú liǎn zhī qì瑚琏之器瑚琏:古代祭祀时盛黍稷的尊贵器械皿,夏朝叫“瑚”殷朝叫“琏”。比喻人特别有才能,可以担当大任。《论语·公冶长》:“子贡问日:‘赐也何如?’子日:‘女器也’。日:‘何器也?’日:‘瑚瑚也。’”
yī yán bì zhī一言蔽之蔽:掩覆,引申为概括。用一句话来概括。《宋书·索虏传》:“因此而推胜负,殆可以一言蔽之。”
jūn zǐ chéng rén zhī měi君子成人之美君子:指品格高尚的人;成:成全,帮助;美:好事。道德高尚的人成全别人的好事。春秋·鲁·孔丘《论语·颜渊》:“君子成人之美,不成人之恶。”
quǎn mǎ zhī xīn犬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西汉·司马迁《史记·三王世家》:“臣窃不胜犬马心,昧死愿陛下诏有司,因盛夏吉时定皇子位。”
kǔ lè zhī jìng苦乐之境境:境地。痛苦与欢乐的境界。北魏·温子升《定国寺碑》:“并驰于苦乐之境,皆入于生死之门。”
fēng dí zhī kǔ锋镝之苦锋:刀尖;镝:箭头;锋镝:刀剑,指战争。比喻饱受战争的苦难。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74章:“目的在于造成一种超然于南北以外的特殊地位,使浙江人民不受锋镝之苦。”
léi xiè zhī kǔ缧绁之苦缧绁:拘押犯人的绳索,引申为囚禁。指牢狱之苦。罗广斌《红岩》第十章:“听说你要脱离缧绁之苦了,可喜可贺!”
qīn jìng zhī chén钦敬之忱钦佩敬重的真诚的情意。毛泽东《国共合作成立后的迫切任务》:“我们对于所有这样的军队,特别是在前线抗战的军队,都是具有钦敬之忱的。”
sàng míng zhī tòng丧明之痛丧明:眼睛失明。古代子夏死了儿子,哭瞎眼睛。后指丧子的悲伤。《礼记·檀弓上》:“子夏丧其子而丧其明。”
dūn páng zhī pǔ敦庞之朴敦庞:敦厚;朴:未加工的。形容质朴敦厚。汉·王充《论衡·自纪》:“没华虚之文,有敦庞之朴。”
hè sī zhī nù赫斯之怒赫:勃然震怒的样子;斯:语气助词。指帝王勃然震怒。《诗经·大雅·皇矣》:“王赫斯怒,爰整其旅。”
háo lí zhī chā,jiāng zhì qiān lǐ豪厘之差,将致千里豪:通“毫”;厘:很小的计量单位;差:差异;致:招引。指极其微小的差错,最终会造成很大的错误。《晋书·陶侃传》:“然某等区区,实恐理失于内,事败于外,豪厘之差,将致千里,使荆蛮乖离,西嵎不守,唇亡齿寒,侵逼无限也。”
suī sǐ zhī rì,yóu shēng zhī nián虽死之日,犹生之年犹:如同。指人虽死,精神不灭,楷模犹存。也指心无牵挂、憾事,虽死犹同活着。晋 常璩《汉中士女志 文姬》:“先公为汉忠臣,虽死之日,犹生之年。”
hé zuì zhī yǒu何罪之有即“有何罪”,有什么罪呢?用反问的语气表示清白无辜,没有过错。《墨子·公输》:“闻子为梯,将以攻宋,宋何罪之有?”
gàn shí zhī láo旰食之劳天色已晚才吃饭。形容勤于政事。《晋书 郭璞传》:“不然,恐将来必有愆阳苦雨之灾,崩震薄蚀之变,狂狡蠹戾之妖,以益陛下旰食之劳也。”
tì tǎng zhī cái倜傥之才倜傥:卓异;才:学问和才能。卓越特出的才能。五代·王定保《唐摭言·散序进士》:“其负倜傥之才,变通之术。”
xiāo rǎng zhī shū霄壤之殊霄:云霄,也指天。壤:土地。天和地般不同。形容差别很大。亦作“霄壤之别”。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醉吟先生》:“善恶智愚,相背绝远,何啻霄壤之殊。”
píng jǐ zhī zhào凭几之诏皇帝临终遗诏。明·沈德符《野获编·礼部·宗伯执持》:“方奉凭几之诏,遽卒,士论惜之。”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zhù jié zhī qíng伫结之情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
gāo yú zhī rǎng膏腴之壤膏腴:土地肥沃;壤:土地。指土地肥沃富饶的地区。西汉·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东据城皋之险,割膏腴之壤。”
wáng guó zhī qì亡国之器指象箸、玉杯之类的器皿,古代作为骄奢亡国的象征。战国·卫·吕不韦《吕氏春秋·贵直》:“亡国之器陈于廷,所以为戒。”
xióng pí zhī xiáng熊罴之祥熊罴:猛兽;祥:吉兆。生男的吉兆。《诗经·小雅·斯干》:“维熊维罴,男子之祥。”
yóu zhōng zhī yán由衷之言衷:指内心;本心。出自内心的话。引申为向交谈的对方真心实意地敞开心扉;以求得对方的理解、谅解或同情。清·恽敬《辨微论》:“曹操之令,皆由中之言也。”
shī lǐ zhī jiā诗礼之家诗:指《诗经》;礼:指《周祀》、《仪礼》、《礼记》。旧指世代读书讲究礼教的人家。明·郎英《七修类稿》卷十六:“因仍苟且,多为惜财之小而忘大义,奈何诗礼之家亦如此是耶!”
zuì wēng zhī yì bù zài jiǔ醉翁之意不在酒之:的;意:意趣。醉翁的意趣不在于喝酒。后比喻本意不在此;而在别的方面。或比喻别有用心。宋 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wǎ hé zhī zú瓦合之卒瓦合:碎瓦相拼合。卒:士兵。像破碎的瓦片凑合在一起一样的士兵。比喻没有组织纪律的军队。《汉书·郦食其传》:“食其曰:‘足下起瓦合之卒,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
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指文人聚集的地方。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bù chěng zhī tú不逞之徒不逞:不得志,不如意;徒:人(含贬义)。因心怀不满而闹事捣乱的人。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年》:“司氏、堵氏、侯氏、子师氏皆丧田焉,故五族聚群不逞之人,因公子之徒以作乱。”
kuò ér chōng zhī扩而充之扩:扩展。扩大范围,充实内容。战国·邹·孟轲《孟子·公孙丑上》:“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
qī chǐ zhī qū七尺之躯躯:身体。成年男子的身躯。战国·赵·荀况《荀子·劝学》:“口耳之间,则四寸耳,偈足以美七尺之躯哉?”
tuō jiāng zhī mǎ脱缰之马比喻没有了约束的人或失去了控制的事物。茅盾《夜读偶记》:“但因采取了漫谈的方式,信笔所之,常如脱缰之马,离题颇远。”
shé chōng zhī chén折冲之臣谓忠勇之臣。《汉书·王尊传》:“刺讥不惮将相,诛恶不避豪强,诛不制之贼,解国家之忧,功著职修,威信不废,诚国家爪牙之吏,折冲之臣。”
dà kāi fāng biàn zhī mén大开方便之门给予极大的方便。明 冯惟敏《僧尼共犯》四:“谁想巡捕老爷大开方便之门,放俺还俗,便成配偶。”
fù xīn zhī yōu负薪之忧意指背柴劳累,体力还未恢复。有病的谦词。西汉 戴圣《礼记 曲礼上》:“君使士射,不能,则辞以疾,言曰:‘某有负薪之忧。’”
mò zhī yǔ jīng莫之与京莫:没有什么,没有谁。京:大,高。大得没有什么可与之相比。形容首屈一指,无与伦比。亦作“大莫与京”。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庄公二十二年》:“八世之后,莫之与京。”
bù xiào zhī zǐ不孝之子不孝顺的子孙。明·施耐庵《水浒传》第22回:“不孝之子宋江,自小忤逆,不肯本分生理,要去做吏,百般说他不从。”
bù cì zhī qiān不次之迁次:顺序,等第;迁:官位升迁。比喻超出常规的提升官级。东汉 班固《汉书 东方朔传》:“武帝初即位,征天下举方正贤良文学材力之士,待以不次之位。”
gāo shān yǎng zhī高山仰之高山:比喻高尚的品德。比喻对高尚的品德的仰慕。同“高山仰止”。《管子 九守》:“高山仰之,不可极也。”《鬼谷子 符言》:“高山仰之可极,深渊度之可测,神明之德术正静,其莫之极。”
líng yuán zhī qī令原之戚指兄、弟去世。《诗经 小雅 常棣》:“脊令在原,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
gǔ zhī yí zhí古之遗直遗直:指人很耿直,有古人的遗风。指能够体现古人遗风的人。春秋·鲁·左丘明《左传·昭公十四年》:“叔向,古之遗直也。治国制刑,不隐于亲,三数叔鱼之恶,不为丰减。”
pí ròu zhī tàn脾肉之叹脾:通“髀”,大腿。指痛惜光阴虚度,思欲有所作为。晋·司马彪《九州春秋》:“备住荆州数年,尝于表坐起至厕,见髀里肉生,慨然流涕。”
zhū xīn zhī lǜ诛心之律诛心:凭推究别人动机来判定罪名。指揭穿别人动机的批评和深刻的评论。鲁迅《忽然想到》:“心的反抗,那时还不算什么犯罪,似乎诛心之律,倒不及现在之严。”
bù yì zhī cái不义之财不义:不正当;不合理。不应该得到的或以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钱财。汉 刘向《列女传 齐田稷母》:“不义之财非吾有也,不孝之子非吾子也,子起。”
xíng yú zhī huà刑于之化指以礼法对待。后用以指夫妇和睦。《诗 大雅 思齐》:“刑于寡妻,至于兄弟,以御于家邦。”郑玄笺:“文王以礼法接待其妻。”
chāng tíng zhī kè昌亭之客下乡(属江苏省淮阴市)南昌亭长的食客。原指汉淮阴侯韩信。后以借指怀才未遇而暂寄人篱下者。《汉书 韩信传》:“韩信,淮阴人。家贫无行,不得推择为吏……从下乡南昌亭长食。”
lěi nòu zhī lì耒耨之利耒耨:农具。比喻耕作所得的利益。《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zhuī dāo zhī yòng锥刀之用指微小的功用。三国·魏·曹植《求自试表》:“若使陛下出不世之诏,效臣锥刀之用。”
zhuī dāo zhī mò锥刀之末末:梢,尖端。比喻微小的利益。也比喻极小的事情。先秦 左丘明《左传 昭公六年》:“锥刀之末,将尽争之。”
fù rén zhī rén妇人之仁仕:仁慈。妇女的软心肠。旧指处事姑息优柔,不识大体。西汉 司马迁《史记 淮阴侯列传》:“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至使人有功当封爵者,印刓弊,忍不能予;此所谓妇人之仁也。”
dāo bǐ zhī lì刀笔之吏刀笔:古时在竹简上用刀削改字。指代办文书的小吏。西汉·司马迁《史记·李将军列传》:“且广年六十余矣,终不能复对刀笔之吏。”
qǐ tiān zhī lǜ杞天之虑同“杞人忧天”。亦省作“杞虑”。鲁迅《而已集·忧‘天乳’》:“我曾经也有过‘杞天之虑’,以为将来中国的学生出身的女性,恐怕要失去哺乳的能力,家家须雇乳娘。”
kǒu ěr zhī xué口耳之学指只知道耳朵进口里出的一些皮毛之见,而没有真正的学识。荀况《荀子 劝学》:“小人之学也,入乎耳,出乎口。”
pí ròu zhī kǔ皮肉之苦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dǒu shāo zhī bèi斗筲之辈斗:容器,1斗=10升;筲:竹器,1筲=12升。形容人的气量狭小,见识短浅。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76回:“囊瓦乃斗筲之辈,贪功侥幸,今史皇小挫,未有亏损,今夜必来掩袭大寨,不可不备。”
xián jué zhī biàn衔橛之变指车马倾覆的危险。亦喻意外发生的事故。东汉·班固《汉书·司马相如传》:“且夫道清而后行,中路而驰,犹时有衔橛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