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之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之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gān zhī rú jì甘之如荠荠:甜菜。荼菜虽苦,但是和内心的痛苦相比,觉得就像荠菜一样甜美。后指事如乐意为之,虽苦亦甜。同“甘心如荠”。《晋书 刘沈传》:“投袂之日,期之必死。葅醢之戮,甘之如荠。”
fèi fǔ zhī tán肺腑之谈肺腑:内心。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17回:“我东人曾说,倘得见面,命我……替他竭诚拜谢,还有许多肺腑之谈。”
fāng biàn zhī mén方便之门方便:本为佛教语;指用灵活的方式劝人信佛。后引申为给人以便利。便利的大门。唐 王勃《广州宝庄严寺舍利塔碑》:“维摩见柄,盖伸方便之门;道安谢归,思远朝廷之事。”
xié shēng zhī jí偕生之疾偕生:与生俱来。先天性的疾病。《列子·汤问》:“今有偕生之疾,与体偕长,今为汝攻之何如?”
xīn fù zhī hài心腹之害心腹:比喻要害。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隐藏在内部的严重祸患。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虞诩传》:“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jī tún zhī xī鸡豚之息比喻微小的收益。西汉·韩婴《韩诗外传》:“驷马之家不恃鸡豚之息,伐冰之家不图牛羊之入。”
pìn jī sī chén,wéi jiā zhī suǒ牝鸡司晨,惟家之索牝:雌性的;索:尽。母鸡在清晨打鸣,这个家庭就要破败。比喻女性掌权,颠倒阴阳,会导致家破国亡。明·许仲琳《封神演义》第七回:“如陛下荒淫酒色,昵比匪人,惟以妇言是用,此牝鸡司晨,惟家之索。”
fá bīng zhī jiā伐冰之家伐冰,凿取冰块。古代唯有卿大夫以上的贵族丧祭得以用冰,因以“伐冰之家”称达官贵族。《礼记·大学》:“伐冰之家,不畜牛羊。”郑玄注:“卿大夫以上丧祭用冰。”
fēi fèn zhī cái非分之财不是自己应得的钱财。指本身不应该拿的钱财。
cái mò zhī sǒu才墨之薮指文人聚集的地方。清 龚自珍《书金伶》:“噫!江东才墨之薮,楼池船楫之观,灯洒之娱,春晨秋夕之游,美人公子,怜才好色,姚冶跌逿之乐,当我生之初,颇有存焉者矣。”
shāng gōng zhī niǎo伤弓之鸟被弓箭吓怕了的鸟。比喻受过惊吓,遇到一点动静就怕的人。《晋书 苻生载记》:“伤弓之鸟,落于虚发。”
wú yuán zhī shuǐ,wú běn zhī mò无源之水,无本之末没有源头的水,没有根的树。比喻没有基础的事物。
sāi wēng zhī mǎ塞翁之马塞马。清·黄小配《廿载繁华梦》序一:“嗟乎嗟乎!廿年幻梦,如此收场;万里故乡,罔知所适。若论祸福,塞翁之马难知;语到死生,庄子之龟未卜。叹浮生其若梦,为欢几何?抚结局以如斯,前尘已矣。”
quǎn mǎ zhī nián犬马之年犹犬马齿。三国·魏·曹植《黄初六年令》:“将以全陛下厚德,究孤犬马之年,此难能也。”
quǎn mǎ zhī mìng犬马之命命:生命。对自己生命的谦称。晋·陈寿《三国志·魏志·华歆传》:“臣备位宰相,老病日笃,犬马之命将尽。”
bái shān zài niè,yǔ zhī jù hēi白沙在涅,与之俱黑涅:黑土。白色的细沙混在黑土中自然变黑。比喻好人处在坏的环境里,也会逐渐变坏。先秦 荀况《荀子 劝学》:“白沙在涅,与之俱黑。兰槐之根是为芷,其渐之滫,君子不近,庶人不服。”
bù dēng dà yǎ zhī táng不登大雅之堂形容某些不被人看重的、“粗俗”的事物(多指文艺作品)。清 文康《儿女英雄传》第一回:“这部评话,原是不登大雅之堂的。”
yán zhī wú wù言之无物言:言语;言辞;物:指内容。指写文章或讲话空洞;没有具体充实的内容。清 梁启超《<刘蜕集>跋》:“言之无物,务尖险,晚唐之极敝也。”
bù dé yǐ ér wéi zhī不得已而为之没有办法,只能这样做。宋·辛弃疾《九议》:“岁币郊祀之费,是不得已而为之者。”
zhǒu yè zhī huàn肘腋之患肘腋:胳膊肘儿和夹肢窝。比喻极接近的地方。产生于身旁的祸患。晋 陈寿《三国志 蜀志 法正传》:“亮答曰:‘主公之在公安在,北畏曹公之疆,东惮孙权之逼,近则惧孙夫人生变于肘腋之下,正当斯这时,进退狼跋。”
chí píng zhī lùn持平之论持平:保持公正;没有偏向。公正的议论或调和折中的言论。清 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如是我闻二》:“先师刘文正公曰:‘神仙必有,然必非今之卖药道士;佛菩萨必有,然必非今之说法禅僧。’斯其持平之论矣。”
tiān zhī jiāo zǐ天之骄子骄子:宠儿。老天爷的宠儿。汉朝人因匈奴极为强盛而称之为“天之骄子”;意即匈奴为天所骄宠。现指条件极其优越;特别幸运的人。也指非常勇敢或有特殊贡献的人。东汉 班固《汉书 匈奴传上》:“南有大汉,北有强胡。胡者,天之骄子也。”
jī jiǎo zhī shì犄角之势比喻战争中互相配合、夹击敌人的态势,或分出兵力牵制敌人。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2回:“公子元列营于左殿,公子商人列营于朝门,相约为犄角之势。”
jūn zǐ ài cái,qǔ zhī yǒu dào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君子:有才德的人。君子喜欢正道得到的财物,不要不义之财。高阳《胡雪岩全传·平步青云》上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该当你老夫子的,自然当仁不让。”
yuè lù zhī tǐ月露之体喻指辞藻华美而内容空乏的诗文。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语本《隋书·李谔传》:“江左齐梁,其弊弥甚……竞一韵之奇,争一字之巧,连篇累牍,不出月露之形,积案盈箱,唯是风云之状。”
guó zhī jiāng wáng,bì yǒu yāo niè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妖孽:妖魔鬼怪。国家将要灭亡必定有某种征兆。西汉·戴圣《礼记·中庸》:“国家将兴,必有祯祥;国家将亡,必有妖孽。”
guī zhī rú shì归之如市归:归附;市:市集。归附的人很多,像赶闹市一样。战国·邹·孟轲《孟子·梁惠王》:“从之者如归市。”
fàng zh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放之四海而皆准放:放置;之:代词;指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四海:指任何地方;皆:都是;准:准确。原指孝道无论在何时何地都是人们奉行的准则。具有普遍性的真理放在任何地方都是适用的。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shū hū zhī jiān倏忽之间倏:忽然,极快地。指极短的时间。西汉·刘向《战国策·楚策四》:“昼游乎茂树,夕调乎酸咸,倏忽之间,坠于公子之乎。”
tūn zhōu zhī yú吞舟之鱼能吞舟的大鱼。常以喻人事之大者。《庄子·庚桑楚》:“吞舟之鱼,砀而失水。”《列子·杨朱》:“吞舟之鱼,不游枝流;鸿鹄高飞,不集污池。”《史记·酷吏列传序》:“网漏于吞舟之鱼,而吏治烝烝,不至于奸,黎民艾安。”
xiāng ěr zhī xià,bì yǒu sǐ yú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饵:引鱼上钩的食物。指鱼必为贪食而上钩。《三略·上略》:“香饵之下,必有死鱼;重赏之下,必有勇夫。”
pí ròu zhī kǔ皮肉之苦泛指身体所遭受的痛苦。路遥《平凡的世界》第五卷第20章:“河南人除过受了点皮肉之苦,屁也没损失——他带着预支的一个月高薪落荒而逃了。”
dào yì zhī jiāo道义之交交:交情,友谊。有道德有正义感的交往和友情。指互相帮助,互相支持的朋友。清·李绿园《歧路灯》第38回:“道义之交,只此已足,何必更为介介。”
yī shì zhī xióng一世之雄雄:英雄豪杰。一个时代的英雄人物。宋 苏轼《赤壁赋》:“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gè zhōng zhī rén个中之人指曾亲历其间或深明其中情理的人。明·凌濛初《二刻拍案惊奇》第七卷:“据下官看起来,不是个中之人。”
bǎi zú zhī chóng,zhì sǐ bù jiāng百足之虫,至死不僵百足:虫名,躯干计二十节,切断后仍能蠕动。僵:肢体僵硬不能活动。比喻势力雄厚的集体或个人一时不易垮台。三国 魏 曹冏《六代论》:“故语曰:‘百足之虫,至死不僵’,以扶之者众也。此言虽小,可以譬大。”
fēng léi zhī biàn风雷之变指上天示警的灾异现象。据《书 金縢》载:周武王死后,周公摄政,镇压了武王的弟弟管叔、蔡叔等的叛乱。武王子成王因受流言影响,怀疑周公的忠诚,于是“天大雷电以风,禾尽偃,大木斯拔,邦人大恐。”
yòu chuán zhī bā zhāng右传之八章打了一顿巴掌。清·李绿园《歧路灯》第64回:“左右照管贻安骄傲之脸,放肆之嘴,打了十个‘右传之八章’。”
chū nèi zhī lìn出内之吝见“出纳之吝”。
shì jǐng zhī tú市井之徒徒:人(含贬义)。旧指做买卖的人或街道上没有受过教育的人。明 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35回:“三百余人,皆里巷市井之徒,胁肩谄笑之辈。”
tóu zhù zhī huò投杼之惑投杼:抛下织布的梭子;惑:疑心。比喻没有事实依据的谣言所造成的疑虑。《梁书·侯景传》:“当是不逞之人,曲为口端之说,遂怀市虎之疑,乃致投杼之惑耳。”
jīn gé zhī shēng金革之声金革:兵器和铠甲。兵器与铠甲相撞击的声音。指战争。唐·韩愈《上巳日燕太学听弹琴诗序》:“四方无斗争金革之声。”
ān zhī ruò sù安之若素安:指心安;若:如同;素:平素;向来。①对于困危境地或异常情况;心情平静得像往常一样;毫不介意。②现也指对错误言论或事物不闻不问;听之任之。清 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8回:“第二天宝小姐酒醒,很觉得过意不去。后来彼此熟了,见瞿太太常常如此,也就安之若素了。”
shí shì zhī yì,bì yǒu zhōng xìn十室之邑,必有忠信邑:指小城市。即使是十户人家的小城镇,也有忠信的人。指处处都有贤人。春秋·鲁·孔丘《论语·公冶长》:“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líng xiāo zhī zhì凌霄之志凌霄:高入云霄的志气。形容远大的志向。《晋书 慕容垂载记》:“遇风尘之会,必有凌霄之志。”
rùn bǐ zhī zī润笔之资为人作诗文书画所得的报酬。明·程登吉《幼学琼林》第四卷:“以物求文,谓之润笔之资;因文得钱,乃曰稽古之力。”
jiāo bì shī zhī交臂失之交臂:胳膊碰胳膊。胳膊相碰;擦身而过。指当面错过或失掉好机会。庄周《庄子 田子方》:“吾终身与汝交一臂而失之,可不哀与?”
bái tóu zhī tàn白头之叹指妇女被遗弃而作晚景凄凉之叹。元 王实甫《西厢记》第四本第一折:“此身皆托于足下,勿以他日见弃,使妾有白头之叹。”
yī jiā zhī lùn一家之论指有独特见解、自成体系的学说或论著。清·顾炎武《与友人论易书》:“排斥众说,以申一家之论,而通往之路狭矣。”
sī mǎ niú zhī tàn司马牛之叹比喻对孑然一身、孤立无援的感叹。《论语 颜渊》:“司马牛忧曰:‘人皆有兄弟,我独亡。’”
yǐ jǐ zhī xīn,duó rén zhī fù以己之心,度人之腹用自己的想法去推测别人的心思。同“以己之心,度人之心”。明 胡应麟《少室山房笔丛 艺林学山八》:“杨(杨慎)以朱(朱熹)忌而毁之,岂以己之心度人之腹乎!”
tú lóng zhī jì屠龙之技屠:宰杀。宰杀蛟龙的技能。比喻技术虽高,但无实用。战国 郑 列御寇《庄子 列御寇》:“朱评漫学屠龙于支离益,单千金之家。三年技成,而无所用其巧。”
miào yuán zhī shǔ庙垣之鼠庙:王宫的前殿;垣:矮墙。宫墙里的老鼠。比喻帝王身边得势的小人。《新唐书·魏元忠传》:“君侧之人,众所畏惧,所谓鹰头之蝇,庙垣之鼠者也。”
xiàng yú zhī gǎn向隅之感向隅:面朝屋子的角落。指失望的感觉。鲁迅《记“发薪”》:“然而还有薪水的和新近加俸的呢,可就不免有向隅之感。”
zhī hū zhě yě之乎者也古代汉语中常用的四个助词。原指浅近的字眼或文章;现多指用文言字眼作文说话;也借指文言文。宋 文莹《湘山野录》中卷:“之乎者也,助得甚事?”
yī yǐ guàn zhī一以贯之用一种学说贯穿一切事物;也有自始至终贯彻到底的意思。先秦 孔子《论语 里仁》:“参乎!吾道一以贯之。”
biào mén zhī nián摽梅之年摽梅:梅子成熟后落下来。比喻女子已到了出嫁的年龄。《诗经 召南 摽有梅》:“摽有梅,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yǐ yì wéi zhī以意为之只凭自己的主观想法去做。西汉 戴圣《礼记 礼运》:“故圣人耐以天下为一家,以中国为一人者,非意之也,必知其情,辟于其义,明于其利,达于其患,然后能为之。”
shuāng lù zhī gǎn霜露之感指对父母或祖先的怀念。西汉 戴圣《礼记 祭义》:“霜露既降,君子履之,必有凄怆之心,非其寒之谓也。”
gěng jiè zhī shì耿介之士耿介:正直、不同于流俗。指正直的人。战国·韩·韩非《韩非子·五蠹》:“人主不除此五蠹之民,不养耿介之士,则海内虽有破亡之国,削灭之朝,亦勿怪矣。”
xuē biàn zhī mén薛卞之门薛:古代善于鉴定刀剑的薛烛;卞:指发现宝玉的楚人卞和。比喻善于鉴赏人才的人。唐·李白《与韩荆州书》:“庶青萍结绿,长价于薛卞之门。”
tiān cì zhī fú天赐之福天赐的恩惠或怜悯的仁慈。
zì zuò zhī niè自作之孽孽:罪恶,灾祸。指自己招来的罪孽或灾祸是逃不脱的。陶菊隐《北洋军阀统治时期史话》第44章:“与卖国者言救国,与毁法者言护法……尽王揖唐等自作之草,如何与彼谈判!”
jī shǔ zhī shàn鸡黍之膳黍:黄米;膳:饭食。指杀鸡做菜,用黄米做饭。比喻家常便饭。春秋·鲁·孔丘《论语·微子》:“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
gǒu mǎ zhī xīn狗马之心像犬马一样对主人忠心。东汉·班固《汉书·汲黯传》:“臣常有狗马之心。”
fù xīn zhī huàn腹心之患比喻严重的祸患。宋·司马光《资治通鉴·后梁太祖乾化元年》:“云代与燕接境,彼若扰我城戍,动摇人情,吾千里出征,缓急难应,此亦腹心之患也。”
gāo shì zhī xíng高世之行高世:超出世人;行:行为。超出世俗的行为。西汉·司马迁《史记·袁盖晁错列传》:“且陛下有高世之行者三。”
fǔ cháng zhī yào腐肠之药腐:腐蚀。有害肠胃的药。指肥肉和醇酒。汉·枚乘《七发》:“皓步蛾眉,命曰伐性之斧;甘脆肥浓,命曰腐肠之药。”
wú xíng zhī zhōng无形之中不知不觉的情况下。
sān jiàn zhī yì三谏之义《公羊传 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后以“三谏之义”指事君之正道。《公羊传·庄公二十四年》:“戎将侵曹,曹羁谏曰:‘戎众以无义,君请勿自敌也。’曹伯曰:‘不可。’三谏不从,遂去之,故君子以为得君臣之义也。”何休注引孔子曰:“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此之谓也。”
tiān rǎng zhī gé天壤之隔天上和地下的间隔,形容差别极大。清·钱泳《履园丛话·艺能·刻碑》:“全与《砖塔铭》相似,王虚舟云必是敬客一手书,而刻手恶劣,较《砖塔铭》竟有天壤之隔。”
táo zhī yāo yāo逃之夭夭原形容桃树枝叶繁茂。后来借“桃”谐“逃”的音;用作逃跑的诙谐说法。《诗经 周南 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zhèng qì zhī gē正气之歌形容无私无畏、刚正不屈的精神。宋·文天样《正气歌》诗:“天地有正气,杂然赋流形。下则为诃岳,上则为日星。于人曰浩然,沛乎塞苍冥。”
xī shì zhī bǎo希世之宝世上极稀罕极难得的珍宝。《魏略·曹丕与繇书》:“猥以矇鄙之姿,得观希世之宝。”
yì měi zhī yán溢美之言过分夸奖的话。先秦 庄周《庄子 人间世》:“夫两喜必多溢美之言,两怒必多溢恶之言。”
yī jǐ zhī sī一己之私指个人的私心、私利。宋·李格非《书洛阳名园记后》:“放乎一己之私,自为之而忘天下之治,忽欲退享此得乎?”
zhù jié zhī qíng伫结之情伫:贮积。积于内心的思念之情。形容思念之情极为深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晋穆帝永和七年》:“愿单出一相见,以写伫结之情。”
xīn fù zhī jí心腹之疾指体内致命的疾病。比喻严重的隐患。春秋·鲁·左丘明《左传·哀公十二年》:“越在我,心腹之疾也。”
fǔ guǐ zhī fēng簠簋之风簠簋:古代食器、祭器。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清·陈康祺《郎潜纪闻》第六卷:“于是干谒不行,孤寒吐气,簠簋之风为之一变。”
xióng hǔ zhī jiàng熊虎之将熊虎:猛兽。比喻勇猛善战的将领。晋·陈寿《三国志·吴志·周瑜传》:“刘备以枭雄之姿,而有关羽、张飞熊虎之将,必非久屈为人用者。”
bēi gēng zhī ràng杯羹之让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史记 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dǒu shēng zhī shuǐ斗升之水比喻微薄的资助。庄周《庄子 外物》:“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
qū zhī ruò wù趋之若骛鹜:鸭。像鸭子一样成群跑过去。比喻很多人争着赶去。清 曾朴《孽海花》第27回:“白云观就是他纳贿的机关,高道士就是他作恶的心腹,京外的官员,那个不趋之若骛呢!”
duàn xiù zhī chǒng断袖之宠断:截断;宠:宠爱,宠幸。指男子搞同性恋的行径,指男宠。东汉 班固《汉书 董贤传》:“常与上卧起。尝昼寝,偏藉上袖,上欲起,贤未觉,不欲动贤,乃断袖而起。”
lěi nòu zhī jiào耒耨之教耒耨:农具。农事耕作方法的传授。指教民务农。《周易·系辞下》:“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耨之利,以教天下。”
chuǎn xī zhī jī喘息之机暂停活动、舒缓一段时间。金玉舟《赵匡胤》第31章:“柴荣那里肯给敌军以喘息之机,立刻挥军急追。”
liù chǐ zhī gū六尺之孤指没有成年的孤儿。先秦 孔子《论语 泰伯》:“可以托六尺之孤。”
liù chǐ zhī quàn六尺之讬谓受嘱托抚育遗孤。
jīn rén zhī zhēn金人之箴比喻因有顾虑而闭口不说话。《孔子家语 观周》:“孔子观周,遂入太祖后稷之庙,庙堂右阶之前有金人焉,三缄其口,而铭其背曰:古之慎言人也。”
bù zhī lǎo zhī jiāng zhì不知老之将至不知道老年即将来临。形容人专心工作,心怀愉快,忘掉自己的衰老。《论语 述而》:“其为人也,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云尔。
wàn quán zhī jì万全之计极其周到的计谋、办法。同“万全之策”。《三国志 蜀志 庞统传》“亲待亚于诸葛亮”裴松之注引《江表传》:“此诚出于险涂,非万全之计也。”
yī jiā zhī xué一家之学自成一家的学派。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汉·班固《典引》:“司马迁著书成一家之言。”
wò tà zhī cè,qǐ róng hān shuì卧榻之侧,岂容酣睡自己的床铺边,怎么能让别人呼呼睡大觉?比喻自己的势力范围或利益不容许别人侵占。清·曹雪芹《红楼梦》第76回:“你可知宋太祖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shén ér míng zhī神而明之指表面玄妙的事理。《周易 系辞上》:“化而裁之,存乎变;推而行之,存乎通;神而明之,存乎其人。”
bù cè zhī yōu不测之忧测:预测;忧:忧患。指意外的祸患。宋 苏轼《田表圣奏议叙》:“而田公之言常若有不测之忧近在朝夕者,何哉?”
zhú chòu zhī fū逐臭之夫比喻嗜好怪癖,与众不同的人。三国 魏 曹植《与杨德祖书》:“人各有好尚,兰茝荪蕙之芳,众人之好好,而海畔有逐臭之夫。”
zhào zhī jí lái,huī zhī jí qù召之即来,挥之即去召:召唤。挥:摆手。手一召就来,手一摆就去。形容非常听从指挥。老舍《老舍自传》第六章第五节:“无关紧要的人物一律招之即来,挥之即去,毫不客气。”
niè bì zhī hǎo啮臂之好旧时指男女密约婚嫁之事。清·二石生《十洲春语》卷下:“修月生与文香甚昵,素有啮臂之好。”
rú tiān zhī fú如天之福形容福气特别大。明·叶宪祖《鸾鎞记·挫权》:“把如天之福,没来由选择伊家。”
shǒu qiū zhī sī首丘之思首丘:头向着狐穴所在的土丘。传说狐狸将死时,头必朝向出生的山丘。比喻思念故乡或归葬故土之情。南朝·宋·范晔《后汉书·班超传》:“夫周齐同在中土千里之说,况于远处绝域,小臣能无依风首丘之思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