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头的成语
因篇幅关系,只列出前 100 个头的成语
成语解释出处
cóng tóu dào wěi从头到尾见“从头至尾”。《朱子全书·孟子三》:“是金声底,从头到尾只是金声;是玉声底,从头到尾只是玉声;是丝竹之声,从头到尾只是丝竹之声。”
méi tóu yī cù,jì shàng xīn lái眉头一蹙,计上心来形容一下子想出了一个计策。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四卷:“那尼姑眉头一蹙,计上心来道:‘前日坏腹,至今未好,借解一解。’”
chū tóu chuán ér xiān xiǔ làn出头椽儿先朽烂椽:屋顶上的木条;朽:腐烂。露在屋檐外的椽子先腐烂。比喻抢先出头的人先遭受挫折。《雍熙乐府·点绛唇》:“张弓专等南来雁,马行崖畔收疆晚,出头椽儿先朽烂。”
tóu pí fā má头皮发麻形容极其恐惧的感觉。刘知侠《铁道游击队》第18章:“当西边‘中央军’被歼以后,一些伪保长确实感到头皮发麻。”
diào tóu bù gù掉头不顾掉:摆动;顾:回头看,瞻望。摆动着手臂,头也不回。形容毫无眷顾,态度坚决。宋·刘过《沁园春·寄辛丞旨,时承旨招,不赴》:“二公者,皆掉头不顾,只管衔杯。”
yín yàng là qiāng tóu银样蜡枪头样子像银子实际是焊锡做的枪头。比喻外表很好看,实际上不中用。吴晗《神仙会和百家争鸣》:“反对那种强不知以为知,专业知识贫乏而自封专家、权威的银样蜡枪头。”
chū fēng tóu出风头出:显露。表现自己,自鸣得意地显示自己比别人行。鲁迅《坟·论睁了眼看》:“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是在出风头。”
hǔ tóu yàn hàn虎头燕颔旧时形容王侯的贵相或武将相貌的威武。元 揭傒斯《妻齐国夫人宋氏进封济南王夫人制》:“尚服异恩于永世;虎头燕颔,从怀旧将于当年。”
yīng tóu què nǎo鹰头雀脑形容相貌丑陋而神情狡猾。元 杨暹《西游记》第四本第十三出:“见一人光纱帽,黑布衫,鹰头雀脑将身探。”
lián zhī bìng tóu连枝并头连理枝和并头莲。比喻美满的婚姻。明·孙仁孺《东郭记·一妾》:“这一桩婚媾与卿卿可正是连枝并头。”
máo tóu máo nǎo毛头毛脑形容年轻人的鲁莽冒失或很着急的样子。徐光耀《平原烈火》:“三个战士正毛头毛脑没有办法,见他回来了,眼里又放出光彩。”
yī kuài shí tou luò le dì一块石头落了地比喻放下了心。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十九回:“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两个又是那个光景儿,母子二人心中更明白了,越发一块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别意了。”
zhàng tóu mù ǒu杖头木偶以木棍举托操纵木偶、做出各种造型动作的一种木偶戏。比喻受人操纵的人。
tóu tòng zhì tóu头痛治头指针对疼痛部位医治,不追究病因。比喻做事缺乏通盘计划,被动应付,不从根本上彻底的解决。明·张居正《与张心斋计不许东虏款贡》:“语曰:‘头痛治头,足痛治足’。今虏祸方中于辽,辽以一镇当全虏之势,病在足之时矣。”
dài tóu ér lái戴头而来戴:头顶着。戴着脑袋前来。形容无所畏惧的样子。唐·柳宗元《段太尉逸事状》:“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头而来矣。’”
sān tóu liù miàn三头六面谓当着众人或有关各方之面。清·李渔《风筝误·释疑》:“究竟不得明白,方才在这边三头六面,认将出来,方才晓得是这本新戏。”
lòu tóu lòu liǎn露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
jiāo jǐng bìng tóu交颈并头形容许多人聚集在一起。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三回:“但见:扶肩搭背,交颈并头;纷纷不辨贤愚,扰扰难分贵贱。”
zhuā tóu wā ěr抓头挖耳形容竭力思索。清·魏秀仁《花月痕》第17回:“谡如见大家都不依,只得抓头挖耳的思索。”
pò tóu làn é破头烂额犹言头破血流。清·蒲松龄《聊斋志异·爱奴》:“两争不决,操戈相向,两人破头烂额而赴公庭焉。”
yī nián dào tóu一年到头整年,从头到尾经过。明·凌濛初《初刻拍案惊奇》第20卷:“我两个又是养家经纪人,一年到头,没几时住在家里。”
nà tóu biàn bài纳头便拜纳头;低头。一见面就低头行下拜礼。形容人谦虚有礼貌。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50回:“进了大门,二层厅上立定,万中书纳头便拜。”
mō tóu bù zháo摸头不着指莫名其妙,不知所措。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赵氏听了这话,摸头不着,只得依着言语,写了一封字。”
bǎi chǐ gān tóu,gèng jìn yī bù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宋 朱熹《答陈同甫书》:“但鄙意更欲贤者百丈竿头进取一步,将来不作三代以下人物。”
méi tóu bù shēn眉头不伸形容忧愁烦闷的样子。
dà tóu xiǎo wěi大头小尾犹“虎头蛇尾”。比喻做事前紧后松,有始无终。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33回:“这是中国官场办事一向大头小尾惯的,并不是做书的人先详后略,有始无终也。”
guǐ tóu huá nǎo鬼头滑脑见“鬼头鬼脑”。马云鹏《雁塞游击队》第十七章:“冯福合是做小买卖的,有些鬼头滑脑,对他的话不能全信。”
bào tóu huán yǎn豹头环眼形容人的面目威严凶狠。元 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二折:“我也不信,我豹头环眼,倒拿不住一目的夏侯惇。”
zéi tóu shǔ nǎo贼头鼠脑偷偷摸摸、鬼鬼祟祟的样子。明·吴承恩《西游记》第三十一回:“八戒道:‘哥啊,我晓得。你贼头鼠脑的,一定又变作个甚么东西儿跟着我听的。’”
gǒu tóu shǔ nǎo狗头鼠脑喻奴才相。《黑籍冤魂》第六回:“要说这林则徐,却不像那些狗头鼠脑的官员,要算我们中国的杰出人物。”
hǔ tóu shǔ wěi虎头鼠尾头大如虎,尾细如老鼠。比喻做事起始时声势很大,后来劲头很小,有始无终。明·谢榛《四溟诗话》:“律诗无好结句,谓之虎头鼠尾。”
láng chī fú tóu狼吃幞头狼衔去人的幞头,吞不下又吐不出。比喻有苦难言,强自忍耐。元·无名氏《杀狗劝夫》第一折:“你便骂我一千场,便拷我三十顿,我则索狼吃幞头,心儿自忍。”
diǎn tóu hā yāo点头哈腰比喻虚假的恭敬或过分的客气。老舍《四世同堂》三四:“比他穷的人,知道他既是钱狠子,手脚又厉害,都只向他点头哈腰的敬而远之。”
zuàn tóu jiù suǒ钻头就锁形容自投罗网。元·尚仲贤《气英布》第一折:“你正是剔蝎撩蜂,暴虎凭河,谁着你钻头就锁,也怪不的咱故旧情薄。”
bǎi wěi yáo tóu摆尾摇头摆动头尾,形容喜悦或悠然自得的样子。《大唐三藏取经诗话》上卷:“只见麒麟迅速,狮子峥嵘,摆尾摇头,山林迎接。”
féng táng tóu bái冯唐头白同“冯唐易老”。
chū tóu zhī rì出头之日出头:摆脱困境等。指从困厄、冤屈、压抑的处境中摆脱出来的日子。元·无名氏《庞娟夜走马陵道》第三折:“如今佯推风疾举发,白日里与儿童作戏,到晚间共羊犬同眠。不知几时才得个出头之日。”
zhāng tóu shǔ mù獐头鼠目头长得像獐子一样;眼睛则像老鼠一样。形容人穷酸的样子或面貌丑陋;神情狡诈。《旧唐书 李揆传》:“龙章凤姿之士不见用,獐头鼠目之子乃求官。”
féi tóu dà miàn肥头大面见“肥头大耳”。《太平广记》卷二百六十引隋·侯白《启颜录·殷安》:“汝肥头大面,不识今古。噇,食无意智,不作宰相而何!”
chǔ wěi wú tóu楚尾吴头古豫章一带位于楚地下游,吴地上游,如首尾相衔接,故称“楚尾吴头”。泛指长江中下游一带地方。宋·朱熹《铅山立春》诗:“雪拥山腰洞口,春回楚尾吴头。”
bā tóu tàn nǎo巴头探脑形容伸着头偷看。《鹧鸪天·乘公共交通车》:“乘客纷纷一字排,巴头探脑费疑猜,东南西北车多少,不靠咱们这站台。”
gù tóu bù gù wěi顾头不顾尾形容做事或考虑事不仔细周到。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六回:“你皆因年小时候,托着老子娘的福,吃喝惯了,如今所以有了钱就顾头不顾尾,没了钱就瞎生气。”
pī tóu pī liǎn劈头劈脸劈:正对着,冲着。正对着头和脸盖下来。形容来势很猛。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三卷:“金二员外来亲近他时,被他劈头劈脸,抓有几个血痕。”
píng tóu zhèng liǎn平头正脸形容相貌端正。清 曹雪芹《红楼梦》第46回:“这个大老爷,真真太下作了!略平头正脸的,他就不能放手了。”
yǒu tóu yǒu liǎn有头有脸有面子;头面人物。浩然《艳阳天》第29章:“村里有头有脸的人全都敬着他,支书跟他更是亲近。”
chū tóu lù liǎn出头露脸露:显露。具体显示出来,指在公开场合出现。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九回:“伯伯不守戒律,伯母何必出头露脸,送与官打,被他燥皮,又要吃惊吃吓。”
yóu tóu huá liǎn油头滑脸形容人狡猾轻浮。《醒世恒言·张淑儿巧智脱杨生》:“正看之间,有小和尚疾忙进报。随有中年和尚油头滑脸,摆将出来。”
diǎn tóu zā zuǐ点头咂嘴表示同意、赞赏。《儿女英雄传》第九回:“张老婆儿一旁看了,也不住的点头咂嘴。”
bào tóu tòng kū抱头痛哭指十分伤心或感动,抱头大哭。清 刘鹗《老残游记》第四回:“这里于家父子同他家里人抱头痛哭。”
léng tóu dāi nǎo楞头呆脑见“楞头楞脑”。余辰《蚕》:“我完全没有听讲,当然不知道李老师提问了什么。现在几乎全班都举手了,这有我们这张桌子上楞头呆脑地坐着两个人。”
bù dà duì tóu不大对头有了问题,出了毛病,指有失调的迹象。老舍《正红旗下》:“他也许真是个职业的伶人吧?可又不大对头。”
sān tóu liù zhèng三头六证众多的人证。克非《春潮急》:“心想,横竖抵死不认帐,只你徐元菊一个人,缺少三头六证,未见得就给我说死了。”
tóu hūn yǎn yūn头昏眼晕头脑晕乱,眼睛昏花。清·钱彩《说岳全传》第25回:“李太师被张保背着飞跑,颠得头昏眼晕。”
guì guān lǚ qīng tóu zú贵冠履轻头足比喻主次或轻重颠倒。《淮南子·泰族训》:“今重法而弃义,是贵其冠而忘其头足也。”
hǔ tóu yàn é虎头燕额形容王侯的贵相或相貌的威武。明·无心子《金雀记·掷果》:“我虎头燕额,羞杀他脸似桃花。”
zhēn tóu xiàn wěi针头线尾缝纫用的针线等物。夏萍《曾宪梓传》第一部分:“要生存,必须努力开垦,举凡‘家头窑尾、灶头锅尾、针头线尾。田头地尾’的各种劳作,客家妇女无不参与,而且与客家男人一起辖内制川、同甘共苦。”
tóu pò xuè chū头破血出同“头破血流”。清·李绿园《歧路灯》第44回:“一日,走到城隍庙门首,只见两个人打得头破血出,手扯手要上庙中赌咒。”
xié tóu wāi nǎo斜头歪脑喻相貌不周正。李季《王贵与李香香》第三部:“阎王爷叫你当穷汉,斜头歪脑还想把身翻。”
biǎn dān méi zā,liǎng tóu dǎ tā扁担没扎,两头打塌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毛泽东《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他尚未计算到他的实力和他的企图之间的不相称,以致‘扁担没扎,两头打塌’,陷入目前的绝路。”
méi tóu yǎn nǎo眉头眼脑指眉眼间的神色。宋·周紫芝《感皇恩》词:“思量也胜,看个眉头眼脑。”
mēng tóu zhuàn xiàng蒙头转向蒙:迷糊;昏迷;转向:迷失方向。形容头脑昏迷;不清晰。老舍《神拳》第一幕第二场:“刚一动手的时候,我有点蒙头转向的。”
biǎn dān tuō,liǎng tóu xū扁担脱,两头虚脱:脱落。扁担没有挡头,挂在两头的东西都会滑落。比喻两头落空。元·无名氏《合同文字》:“我将这合同一纸慌忙付,倒着俺做了扁担脱,两头虚。”
zhì tóu hú yè雉头狐腋以雉头狐腋做成的裘衣。形容穿着讲究,生活奢侈。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开善寺》:“晋室石崇乃是庶姓,犹能雉头狐腋,画卵雕薪;况我大魏天王,不为华侈?”
bí tóu chū huǒ鼻头出火形容意气风发;情绪激昂。《南史 曹景宗传》:“我昔在乡里,骑快马如龙,与年少辈数十骑,拓弓弦作礔砺声,箭如饿鸱叫,平泽中逐獐,数肋射之,渴饮其血,饥食其脯,甜如甘露浆,觉耳后生风,鼻头出火,此乐使人忘死。”
kōng tóu rén qíng空头人情虚假的情意。清·曹雪芹《红楼梦》:“贾琏笑道:‘罢,罢!这空头人情我不领;你不盘察我,就够了。’”
bān qǐ shí tóu zá zì jǐ de jiǎo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比喻本来想损害别人,结果却害了自己。古华《芙蓉镇》第三章:“活该!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
yíng tóu wēi lì蝇头微利如同苍蝇头那样的小利。比喻非常微小的利润。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yíng tóu xiǎo lì蝇头小利如同苍蝇头那样小的利益。指极其微小的私利。宋 苏轼《满庭芳》:“蜗角虚名,蝇头微利,算来著甚干忙。”
gòu miàn péng tóu垢面蓬头面目肮脏,头发零乱。明 孙仁孺《东郭记 蚤起》:“如云鬓发粗粗卷展,蛾眉低偃,也只索垢面蓬头,净洗朱铅。”
kē tóu chì zú科头赤足科头:不戴帽子。露着头,光着脚。形容困苦或生活散漫。明·唐寅《偶成》诗:“科头赤足芝荷衣,徙倚藤床对夕晖。”
xún tóu tǎo nǎo寻头讨脑寻:探求。比喻寻个事情的由头。明·冯梦龙《醒世恒言》第27卷:“自此日逐寻头讨脑,动辄便是一顿皮鞭,打得体无完肤。”
diǎn tóu huì yì点头会意①形容机灵乖觉。②表示允可、赞许。《水浒传》第七二回:“柴进唤燕青,附耳低言:‘你与我如此如此。’燕青是个点头会意的人,不必细问,火急下楼。”
tóu yī wú èr头一无二唯一,只有一个。孙中山《语言文学的奋斗》:“本总理今晚来同诸君讲话,没有别的贡献,头一无二的贡献,就是要诸位同志,以至诚之心,来做宣传一方面的革命工夫。”
shēng gōng shuō fǎ,wán shí diǎn tóu生公说法,顽石点头传说晋朝和尚道生法师对着石头讲经,石头都点头了。比喻精通者亲自来讲解,必能透彻说理而使人感化。晋·无名氏《莲社高贤传·道生法师》:“竺道生入虎丘山,聚石为徒,讲《涅槃经》……群石皆为点头。”
bái tóu xiāng shǒu白头相守指夫妻恩爱相守到老。明 兰陵笑笑生《金瓶梅词话》第62回:“我的哥哥,奴承望和你白头相守,谁知奴今日死去也。”
tóng tóu tiě bì铜头铁臂见“铜头铁额”。巴金《旅途通讯·广州在轰炸中》:“住在这里每个人都有被炸死的机会,没有谁能做一个铜头铁臂的人。”
sān tóu bā bì三头八臂见“三头六臂”。《法苑珠林》卷九:“[修罗道者]体貌粗鄙,每怀瞋毒,棱层可畏,拥耸惊人,并出三头,重安八臂,跨山蹋海,把日擎云。”
liù bì sān tóu六臂三头比喻人的本事非凡,神通广大。明 孟称舜《死里逃生》第一折:“便六臂三头待怎么,料应飞不出这天罗嘑。”
shēng sǐ guān tóu生死关头非生即死的紧急关头。明·高攀龙《讲义·仁远乎哉章》:“此一转念,是生死关头,千圣都从此做成。”
hūn tóu zhuǎn xiàng昏头转向头脑发昏,迷失方向。《太平天国歌谣传说集·智破六合城》:“逃啊,逃啊,昏头转向,一头冲到个塘里,淹死了。”
yíng tóu wō jiǎo蝇头蜗角苍蝇头,蜗牛角。比喻微小的名利。宋 赵师侠《水调歌头》:“蝇头蜗角微利,争较一毫芒。”宋 刘清夫《玉楼春》词:“蝇头蜗角都休竞。万古豪华同一尽。”
niú tóu bù duì mǎ miàn牛头不对马面比喻答非所问或对不上号。清 李宝嘉《文明小史》第二十四回:“尽其所有写上,都是牛头不对马面。”
huī tóu cǎo miàn灰头草面佛教语,指菩萨为度化众生而随机应现各种混同凡俗的化身。也指面容污秽或讨了没趣懊丧的样子。元·杨景贤《西游记》第一本第一出:“娘子,灰头草面不打扮,倘或江上遇着相知朋友,怎生厮见。”
niú tóu ē páng牛头阿旁佛教称地狱中长着牛头的鬼卒。《新唐书·路岩传》:“奢肆不法,俄与韦保衡同当国,二人势动天下,时目其党为‘牛头阿旁’,言如鬼阴恶可畏也。”
diān tóu bō nǎo颠头播脑颠:晃动;播:通“簸”,摇荡。点头晃脑。明·郭勋《英烈传》第19回:“马上说同心,止不住颠头播脑。”
diān tóu bǒ nǎo颠头簸脑颠:晃动;簸:摇荡。点头晃脑。清·戴珞《滕阴杂记》第二卷:“从今那复容高傲?免不得改稿时颠头簸脑,说堂时垂手呵腰。”
chū tóu niǎo出头鸟飞在鸟群前面或把头先从窝里伸出来的鸟。比喻表现突出或领头的人。路遥《平凡的世界》第四卷第51章:“什么时候才能把那些诸如‘人怕出名猪怕壮’、‘枪打出头鸟’、‘出头椽先烂’等等‘经典哲学’从我们的生活词典中剔除了呢?”
péng tóu lì chǐ蓬头历齿头发蓬乱,牙齿稀疏。形容人衰老的容貌。战国 楚 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其妻蓬头挛耳,齞唇历齿。”
dī tóu sàng qì低头丧气失意颓丧貌。《三国演义》第四三回:“严畯低头丧气而不能对。”
pǐn tóu lùn zú品头论足见“品头题足”。郭澄清《大刀记》开篇十二:“他们指手划脚,品头论足。”
lǎo hǔ tóu shàng pū cāng yíng老虎头上扑苍蝇比喻自己找死。清·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六回:“老虎头上扑苍蝇,怎的?落得做好好先生。”
dào tóu zhī wěi道头知尾说个开头就知道结果。形容思维敏捷、悟性好。《朱子语类》卷四九:“惟圣人道头知尾,下学便上达,若教学者,则须循其序也。”
jī tóu yú cì鸡头鱼刺比喻轻微而不被重视的的事物。
tóu jiǎo zhǎn rán头角崭然头角:比喻显露的才华;崭然:突出的样子。比喻年轻人才华横溢。唐·韩愈《柳子厚墓志铭》:“虽少年,已自成人,能取进士第,崭然见头角。”
gāo tóu dà mǎ高头大马指体形高大的马。也比喻人的体形高大。清 禇人获《隋唐演义》第十一回:“这个人浑身都是新衣服,铺盖齐整,随身有兵器,骑的是高头大马。”
bǎi zhàng gān tóu百丈竿头佛教语,百丈高的竿子,比喻道行达到很高境界。宋 释道原《景德传灯录 景岑禅师》:“百丈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是全身。”
dà lù tóu jiǎo大露头角头角:指人的气概与才华;露头角:比喻人显露才能。比喻人很好地显露了一回才能。
yī shé liǎng tóu一蛇两头比喻阴险凶恶的人。唐·韩愈《永贞行》诗:“一蛇两头见未曾,怪鸟鸣唤令人憎。”
gǒu tóu jūn shī狗头军师比喻爱给人出主意而主意又不高明的人。也比喻专门出坏主意的人。《何典》第十回:“次日,又宣众鬼入朝,论功行赏;便封活死人为蓬头大将,地里鬼为狗头军师。”
tǔ tóu tǔ nǎo土头土脑指行为、举止、服饰等不合时尚。清·吴趼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三回:“谁知他土头土脑的,信是一句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