叹观止矣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用来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出处《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记载:吴国的季札在鲁国看各种乐舞,看到舜时的乐舞,十分赞美,说:“观止矣。”
基础信息
拼音tàn guān zhǐ yǐ
注音ㄊㄢˋ ㄍㄨㄢ ㄓˇ 一ˇ
繁体嘆觀止矣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叹观止矣的意思解释、叹观止矣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成语接龙(顺接)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倡三叹 | 《荀子·礼论》:“清庙之歌,一倡而三叹也。”谓一人歌唱,三人相和。后多用以形容音乐、诗文优美,富有余味,令人赞赏不己。倡,亦作“唱”。 |
一唱三叹 | 原指宗庙的乐曲;一个人唱;三个人赞叹应和。 |
一噎止餐 | 犹因噎废食。语本《吕氏春秋·荡兵》:“夫有以饐死者,欲禁天下之食,悖。” |
不塞下流,不止不行 | 指对佛教、道教如不阻塞,儒家学说就不能推行。现比喻不破除旧的、坏的东西,新的、好的东西就建立不起来。 |
不塞不流,不止不行 | 塞:堵塞;止:停止。比喻只有破除旧的、错误的东西,才能建立新的、正确的东西。 |
不随以止 | 不跟随别人而半途停止。 |
东望西观 | 同“东张西望”。 |
东观之殃 | 孔子任鲁司寇时,杀少正卯于东观之下。后用以指杀身之祸。 |
东观续史 | 东观:汉代官家藏书的地方。原指汉代女史学家班昭奉诏就东观续成其兄班固没有完成的《汉书》。后用以指女子才学高深。 |
东观西望 | 向四周张望,察看动静。 |
中道而止 | 走到半路就放弃了前进。比喻事情还没做完就停止了。 |
为山止篑 | 比喻功败垂成。语本《论语·子罕》:“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 |
主观主义 | 由脑子或感官感觉内部的条件而引起而不去根据客观情况加以分析的处事方法。 |
主观臆断 | 臆断:凭臆想进行判断。不依旧客观实际情况,只凭主观对事物做出判断。 |
举止不凡 | 举动不平凡。形容人的行为动作非同一般,与众不同。 |
举止大方 | 举动不俗气,不做作。形容人行为动作不拘束,堂堂正正。 |
举止失措 | 措:安放,放置。举动失常,不知如何办才好。 |
举止娴雅 | 娴:文雅。形容女子的姿态和风度娴静文雅。 |
举止自若 | 自若:象原来的样子。举动不失常态。形容临事镇定,举动不失常态。 |
举止言谈 | 行为举动和说话言论。指人的外在风度。 |
了如观火 | 了:明白。形容看得非常清楚。 |
亡羊之叹 | 亡:丢失。叹:叹息。为丢失了羊而叹息。比喻探索学问,徘徊歧路,结果一无所得,空留遗憾。亦作“亡羊歧路”。 |
人生观 | 对人生价值和意义所持有的观点。 |
人鼠之叹 | 感叹人与人之间的地位悬殊。 |
今古奇观 | 奇观:奇异的景象。指古今奇怪而少见的事。 |
从壁上观 | 壁:壁垒。原指双方交战,自己站在壁垒上旁观。后多比喻站在一旁看着,不动手帮助。 |
付之一叹 | 叹一口气。多指对不满意的某件事表示无可奈何。 |
令行禁止 | 令:命令。行:执行;施行;禁:禁令;止:停止。有令必行;命令发布就马上行动;有禁必止;命令停止就立刻停止。形容法令通畅而严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