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棺篆鼎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瓦棺:古代陶土葬具;篆鼎:铸有篆文的鼎器。泛指古董文物。
出处唐·杜牧《李贺集序》:“风樯阵马,不足为其勇也;瓦棺篆鼎,不足为其古也。”
基础信息
拼音wǎ guān zhuàn dǐng
注音ㄨㄚˇ ㄍㄨㄢ ㄓㄨㄢˋ ㄉ一ㄥˇ
感情瓦棺篆鼎是中性词。
用法作主语、宾语、定语;指文物等。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瓦棺篆鼎的意思解释、瓦棺篆鼎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代鼎臣 | 见“一代宗臣”。 |
一言九鼎 | 一句话的分量就有九鼎那么重。形容能起决定作用的言论或意见。 |
三分鼎立 | 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同“三分鼎足”。 |
三分鼎足 | 鼎:古代炊具,三足两耳。比喻三方分立,互相抗衡。 |
三牲五鼎 | 旧时形容祭品丰盛。后来也形容食物美好。 |
三瓦两巷 | 见“三瓦两舍”。 |
三瓦两舍 | 瓦、舍:宋、元时指妓院及各种娱乐场所。旧指富家子弟寻欢作乐的地方。 |
三瓦四舍 | 宋代对妓院、茶楼、酒肆及其他娱乐场所的总称。 |
三足鼎立 | 鼎:古代烹煮的炊器;圆形;三足;两耳。像三条腿的鼎那样立着。比喻三方分立的局面。 |
上无片瓦遮身,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无立足之地。 |
上无片瓦,下无卓锥之地 | 卓:直立。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无片瓦,下无插针之地 | 头顶上没有一片瓦,肢底下没有插针的地方。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 | 形容一无所有,贫困到了极点。 |
不成三瓦 | 比喻不能要求齐全。 |
不见棺材不下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不见棺材不掉泪 | 比喻不到走投无路的境地不肯死心。 |
不见棺材不落泪 | 比喻不到彻底失败的时候不肯罢休。 |
举鼎拔山 | 能将大鼎举起,能将高山拔动。比喻力大气壮。 |
举鼎绝脰 | 举:抬起;绝:折断;脰:颈项。双手举起鼎而折断颈项。比喻力小不能胜任。 |
举鼎绝膑 | 绝:折断;膑:胫骨。双手举鼎,折断胫骨。比喻能力小,不能负担重任。 |
九鼎一丝 | 同千钧一发,比喻非常危急。 |
九鼎不足为重 | 形容说话有分量,比较起来九鼎也不算重。 |
九鼎大吕 | 比喻说得话力量大,分量重。 |
五鼎万钟 | 指高官厚禄。 |
人声鼎沸 | 鼎沸:鼎水沸腾;原比喻形势不安定;现比喻声音嘈杂。形容人群的声音吵吵嚷嚷;就象煮开了锅一样。 |
倒打一瓦 | 犹言倒打一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