矫国更俗
成语分析
基本解释匡正国事,改革敝俗。同“矫国革俗”。
出处《战国策 齐策六》:“矫国革俗于天下,功名可立也。”《史记 鲁仲连邹阳列传》作“矫国更俗”。司马贞索隐:“矫正国事,改更弊俗也。”
基础信息
拼音jiǎo guó gēng sú
注音ㄐ一ㄠˇ ㄍㄨㄛˊ ㄍㄥ ㄙㄨˊ
繁体矯國更俗
感情矫国更俗是中性词。
用法作谓语、定语;用于改变风俗。
字义分解
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
- 爱不释手(意思解释)
- 以柔克刚(意思解释)
- 步调一致(意思解释)
- 牵强附会(意思解释)
- 因小失大(意思解释)
- 拉拉扯扯(意思解释)
- 饮鸩止渴(意思解释)
- 破镜重圆(意思解释)
- 矢志不渝(意思解释)
- 无所不为(意思解释)
- 只争朝夕(意思解释)
- 克敌制胜(意思解释)
- 宾至如归(意思解释)
- 欢声雷动(意思解释)
- 与世长辞(意思解释)
- 安家落户(意思解释)
- 因循守旧(意思解释)
- 投机倒把(意思解释)
- 仗势欺人(意思解释)
- 大义灭亲(意思解释)
- 骄奢淫逸(意思解释)
- 面黄肌瘦(意思解释)
- 光宗耀祖(意思解释)
- 谦谦君子(意思解释)
- 天府之国(意思解释)
- 人小鬼大(意思解释)
- 暴殄天物(意思解释)
- 品头论足(意思解释)
- 妻离子散(意思解释)
- 显山露水(意思解释)
※ 矫国更俗的意思解释、矫国更俗是什么意思由旧词语提供。
相关成语
成语 | 解释 |
---|---|
一国三公 | 公:古代诸侯国君的通称。一个国家有三个主持政事的人。比喻事权不统一,使人不知道听谁的话好。 |
一民同俗 | 谓使人民的思想风俗齐同。 |
一表非俗 | 形容人的仪表非比寻常。 |
万国来朝 | 万:概数,多;朝:朝贡,朝拜。很多国家来朝拜。 |
万象更新 | 事物或景象改换了样子;出现了一番新气象。万象:宇宙间的一切景象。 |
三徙成国 | 见“三徙成都”。 |
三更半夜 | 一夜分为五更,三更是午夜十二时。指深夜。 |
三老五更 | 相传古代统治者设三老五更,以尊养老人。 |
上医医国 | 上医:高明的医生,比喻高贤;医国:指为国家除患祛弊。高贤能治理好国家。 |
不僧不俗 | 僧:指和尚。指不三不四,不伦不类。 |
不同流俗 | 流俗:流行的习俗。与世俗习气不同。形容品德高尚。 |
不落俗套 | 落:停留,定正。不因袭陈旧的格式。 |
与民更始 | 跟人民一起又有新的开端。指除旧布新。 |
专权误国 | 专权:独断行事。指坏人独揽大权,贻误国家。 |
世俗之见 | 世人的庸俗见解。 |
世扰俗乱 | 社会骚乱,风气败坏。 |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两国相战,不斩来使 | 指作战双方不能杀来往的使者。 |
丧师辱国 | 军队损失,国家蒙受耻辱。 |
丧权辱国 | 丧:丧失;辱:屈辱;耻辱。丧失主权;使国家蒙受耻辱。 |
为国为民 | 指不谋私利,为国家和人民效力。 |
为国捐躯 | 捐:献;躯:身体,指生命。为国家牺牲生命。 |
主少国疑 | 君主年幼初立,人心疑惧不安。 |
举国一致 | 全国上下,团结一致。 |
举国上下 | 举:全。全国上上下下的人。 |
举国若狂 | 举:全;狂:疯狂。指全国上下群情振奋;纵情欢乐不能自已;都像疯狂了似的。 |
习以成俗 | 俗:习惯。长期以来就是这样做,成了习俗。 |
习俗移人 | 指风俗习惯可以改变人的本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