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进退狐疑进退狐疑的故事

进退狐疑的成语故事


拼音jìn tuì hú yí

基本解释进退两难,迟疑不决。

出处唐·李靖《李卫公兵法·将务兵谋》:“信任过说,一彼一此,进退狐疑,部伍狼籍。”


暂未找到成语进退狐疑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进退狐疑)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狐之掖《史记·商君列传》:“千羊之皮,不如一狐之掖;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
一狐之腋汉 王褒《四子讲德论》:“千金之裘,非一狐之腋。”
一退六二五欧阳山《三家巷》:“陈家的老的、小的,只是个一退六二五,说他们做买卖的人素来不结交官府,推得干干净净!”
不容置疑宋 陆游《谓南文集》:“盖其灵响暴著,亦有不容置疑者矣。”
不栉进士唐 朱揆《谐噱录 不栉进士》:“关图有妹能文,每语人曰:‘有一进士,所恨不栉耳。’”
不知进退汉 荀悦《汉纪 哀帝纪下》:“恐陛下有过失之讥,贤有小人不知进退之祸。”
不进则退宋 朱熹《朱子语类》第13卷:“凡人不进则退也。”
不进油盐
与狐谋皮《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其皮;欲具少牢之珍,而与羊谋其羞。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羊相呼藏于深林之中,故周人十年不制一裘,五年不具一牢。”
且战且退明·施耐庵《水浒传》第98回:“北军奋勇,四门杀出,我军且战且退,诱北军四散离城。”
东猜西疑沙汀《柳永慧》:“当我正在东猜西疑的时候,拖拉机忽然停在我的身旁,柳永慧把我叫上去了。”
两脚野狐《旧唐书·杨再思传》:“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讽之,再思闻之怒。”
主少国疑《史记·孙子吴起列传》:“主少国疑,大臣未附,百姓不信,方是之时,属之于子乎?属之于我乎?”
乐退安贫唐·司空图《漫书》诗:“乐退安贫知是分,成家报国亦何惭。”
乘疑可间《投笔肤谈·达权》:“乘疑可间,乘劳可攻。”
了不长进清·蒲松龄《聊斋志异·酒狂》:“甥了不长进,今且奈何。”
以疑决疑《荀子·解蔽》:“彼愚者之定物,以疑决疑,决必不当。夫苟不当,安能无过乎!”
以誉进能
以进为退《孙子·行军》:“辞强而进驱者,退也。”
以退为进汉 扬雄《法言 君子》:“昔乎颜渊以退为进,天下鲜俪焉。”
众难群疑三国 蜀 诸葛亮《后出师表》:“群疑满腹,众难塞胸。”
依流平进《南史·王骞传》:“吾家本素族,自可依流平进,不须苟求也。”
信以传信,疑以传疑西汉·司马迁《史记·三代世表》:“一言有父,一言无父,信以传信,疑以传疑,故两言之。”
倍道兼进清 钱采《说岳全传》第22回:“迎二帝于沙漠,救生民于涂炭,尔其倍道兼进,以慰朕怀。”
倍道而进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11回:“曹兵闻失兖州,必然倍道而进,待其过半,一击可擒也。”
兔死狐悲元 汪元亨《折桂令 归隐》曲:“鄙高位羊质虎皮,见非辜兔死狐悲。”
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明·罗贯中《三国演义》第89回:“获曰:‘兔死狐悲,物伤其类’。吾与汝皆是各洞之主,往日无冤,何故害我?”
兼程前进《三国志·贾逵传》:“乃兼道进军,多设旗鼓为疑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