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成语词典河东狮吼河东狮吼的故事

河东狮吼的成语故事


拼音hé dōng shī hǒu

基本解释河东:古郡名。比喻嫉妒心强剽悍的妻子发怒,对丈夫大吵大闹。一般借此嘲笑惧内的男人。

出处明 无名氏《四贤记 挑斗》:“鹭鸶行状黄昏后,也曾闻河东狮吼。”


暂未找到成语河东狮吼 的典故!

更多成语出处和典故


※ 与(河东狮吼)相关的成语及历史出处:

成语历史出处
一牛吼地《翻译名义集·数量》:“拘卢舍,此云五百弓,亦云一牛吼地,谓大牛鸣声所极闻。或云一鼓声。《俱舍》云二里,《杂宝藏》云五里。”
一虎不河《诗·小雅·小旻》:“不敢暴虎,不敢冯河。”《论语·述而》:“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49回:“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三兽渡河《优婆塞戒经·三种菩提品》:“善男子,如恒河三兽俱渡:兔、马、香象。兔不至底,浮水而过;马或至底,或不至底;象则尽底。恒河水者,即是十二因缘河也。声闻渡时,犹如彼兔;缘觉渡时,犹如彼马;如来渡时,犹如香象,是故如来得名为佛。”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清 吴敬梓《儒林外史》第四十六回:“大先生,‘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就像三十年前,你二位府上何等优势,我是亲眼看见的。”
三豕涉河战国 吕不韦《吕氏春秋 察传》:“子夏之晋,过卫,有读史记者曰:‘晋师三豕涉河。’子夏曰:‘非也,是己亥也。夫己与三相近,豕与亥相似。’至于晋而问之,则曰晋师己亥涉河也。”
三豕渡河汉·蔡邕《月令问答》:“书有转误,三豕渡河之类也。”
不到黄河心不死清 蒋士铨《空谷香 虎穷》:“我一路何等劝你,你这样人,不到黄河心不死,还说什么亲戚!”
不废江河唐 杜甫《戏为六绝句》之二:“王杨卢骆当时体,轻薄为文哂未休。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不识东家“不识东家丘”的略语。相传孔子西家有愚夫,不识孔子为圣人,称之为“东家丘”。
东一下西一下清·西周生《醒世姻缘传》:“使木板子东一下,西一下,撺这一二百下子。”
东倒西歪元 萧德祥《杨氏女杀狗劝夫》:“他两个把盏儿吞,直喝得醉醺醺的,吃得东倒西歪。”
东偷西摸清 曾朴《孽海花》第30回:“她还是馋猫儿似的东偷西摸。”
东兔西乌宋 吴潜《瑞鹤仙》:“愁高怅远。身世事,但难准。况禁他,东兔西乌相逐,古古今今不问。”
东冲西决清·江藩《汉学师承记·胡渭》:“近日治河,乃遏之使不得北,而南入于淮,以便运耳。南行非河之本性,东冲西决,率无宁岁。”
东冲西撞杨朔《铁骑兵》:“他带着一班人巧妙地摔开了追击的敌人,东冲西撞,想再追上大队。”
东冲西突《三国演义》第七一回:“曹操见云东冲西突,所向无前……奋然大怒,自领左右将士来赶赵云。”
东劳西燕南宋 郭茂倩《乐府诗集 杂曲歌辞八 东飞伯劳歌》:“东飞伯劳西飞燕,黄姑织女时相见。”
东南之宝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赏誉》:“张华见褚陶,语陆平原曰:‘君兄弟龙跃云津,顾彦先凤鸣朝阳,谓东南之宝已尽,不意复见褚生!’”
东南之秀《南史·王筠传》:“筠曰:‘陆平原东南之秀,王文度独步江东,吾得比踪昔人,何所多恨。’乃欣然就职。”
东南之美晋·潘尼《赠陆机出为吴王郎中令》:“东南之美,曩惟延州;显允陆生,于今鲜俦。”
东南半壁元·施君美《幽闺记·虎狼扰乱》:“金朝那解番狼将,血溅东南半壁天。”
东南竹箭《尔雅·释地》:“东南之美者,有会稽之竹箭焉。”
东南雀飞乐府诗《孔雀东南飞》
东向而望,不见西墙《吕氏春秋 去尤》:“东面望者,不见西墙;南乡视者,不睹北方:意有所在也。”
东墙处子《孟子·告子下》:“踰东家墙而搂其处子,则得妻;不搂则不得妻;则将搂之乎?”
东壁余光
东声西击明·李东阳《喻战送李永敷南归》:“子知战乎……神出鬼没,东声西击,变化而无常者,用也。”